第228、229章 楚国的隐忧(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些牵强…或者说…”  

他本来想说李然这是在白话。  

说来说去,毫无卵用,这不是白话又是什么?  

“呵呵,伍举大夫可不要忘了,然可并非楚人呐。若你们楚人能有更好的办法,那自当李某全然白说了,也亦无不可啊?”  

“正所谓‘祸福无门,唯人所召’,楚人之成败,全系于楚人自身。我李然不过是一外臣,又能有何作为呢?”  

言尽于此,好自为之。  

这大体上应该就是如今李然的所思所想。  

“周礼”中的君君臣臣,对于如今的楚国而言,肯定是有利的。但是你们楚人用不用,那就看你们自己的了。  

他李然作为外人,终究也不过只有说说的份。若觉得对于你们楚国有利,你们就姑且听听。若是觉着不妥,那李然也就言尽于此了。  

“先生此言…恐是不妥吧,难道就不怕让寡君听了去?”  

伍举也不甘示弱,眼睛里浮现出一丝轻慢。  

你可是已经答应了大王的登佣请求的,怎么着?搁这儿是来撂挑子的么?我们楚国花得这些代价,就听你来这推销“周礼”来了?如果我们楚人不买账,你还就真杠上了?  

伍举搬出了楚王,觉得李然按理说应该会感到害怕。  

而其言下之意,也是再明显不过:  

他既然已经被留在楚国,那就老老实实的替楚国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如若不然,以楚王的性子,只怕给不了他好颜色看的。  

然而,李然是何许人?他会被这阵仗给唬住?  

只见李然非但是没有感到惧怕,反而更是不以为然的发出了一阵狂笑声来。  

他的笑声就像是这时节里最后一抹秋风,如浪起伏,其肃杀之意令人是不寒而栗。  

“先生笑什么?”  

伍举甚是疑惑不解。  

“呵呵,这些个话,楚王他只管是听得去便是,又能奈我何?想我李然,到头来还是能在这章华宫内高卧的!”  

李然的回答仍旧是十分的霸气。  

不过,当他这话刚一说完,伍举的脸色顿时便不对劲了。  

“先生,祸从口出啊!”  

伍举环视一周,压着嗓子如是言道。  

“此处好歹是在章华宫内,先生此言…当真就不怕惹祸上身?”  

他只当这是李然是在羞辱楚王。  

殊不知,李然这言却是另有一番深意的。  

“呵呵,伍举大夫是误会了,李然所言之意,并非是说楚王无能,杀不了李然。”  

“然的意思是,就算然当真如此,对楚国之事是漠不关心,想来楚王也必然不会对然是有半分斥责的。”  

“哦?先生如此笃定?”  

伍举虽是如此说,但其实,他二人对于此事皆早已是心知肚明的了。  

正如之前所说的,李然留在楚国,便已是对楚国极大的帮助。  

倘若楚王要对李然不利,试问天下诸侯又该当如何看待?楚王的这个“君明臣贤”,“唯才是举”的名声,还能维持的下去么?  

“呵呵,若楚王当真有杀李然之心,只怕也不会三番五次的如此招揽于我,既是楚王下定了此等的决心,那么无论李然如何行事,楚王必是不会追究的。”  

李然言罢,又与伍举是对视了一眼。随后,二人不由是一齐相视一笑,心照不宣。  

而李然所提出的楚国之疾,李然虽是一并拟出了一个药方,但是,若真想治好这一场大病,那还得看楚国人自己到底是服不服了。  

但无论楚国人服不服,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楚国若不能把这顽疾给彻底根治的话,楚国的霸业也是必然持久不了的。  

至于李然,他今日能在这里发现这个问题并是将其提出来,便也算得是尽到了一个谋略家的本分。  

毕竟,在这种事上,他更多的只能是充当一名看客罢了。  

------题外话------  

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左传·昭公十二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