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想学齐桓公?我教你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王子围恐吓李然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要让李然服软,而后再替他办事。  

正如伍举所言,以李然而今的声名,若能替他把话传开,那便能起到震慑群雄的效果。  

可是要让李然这样的人屈服,那显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而刚才那番要杀李然的话,  

也的确就是故意说给李然听的。  

为的便是要让李然认清形势,要他知道,即便他现在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名士。可他作为堂堂楚国令尹王子围,若真想要杀他,顶多也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乖,听我话,那以后咱们俩就还能共谋天下!”  

这大抵就是王子围的心里话。  

“哼!此番会盟,  

既是我楚国发起的,若诸国各卿仍执意不肯尊本令尹为盟主,  

此等的羞辱,本令尹绝不能忍!”  

“本令尹现在就要将他们全都抓起来,囚去我楚国!”  

“子明你,现在就给本令尹是写一篇檄文!当年在平丘之会上的檄文是怎么贬低我楚国的,你便依葫芦画瓢,将‘楚’改‘晋’便是!…对了,还有,且必须是尊我楚国为盟主!”  

“如若不然,待本令尹回了楚国,便定要叫中原诸邦是血流成河!”  

王子围也不藏着掖着,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该亮出来的手段都一一亮了出来。  

先把这群人抓起来,然后再通过强书檄文的方式来抬高楚国的地位,再以武力恫吓的方式,使得楚国真正能够坐上这盟主之位。  

而他王子围,自然而然的,便也能够达成自己真正的目的。那就是得到楚国上下的共同崇仰,  

好为日后所谓的大事做铺垫。  

一举两得,好一条妙计!  

更何况李然如今是声名远播,又曾是洛邑守藏室史,由他起草的檄文,那必定是无可挑剔的。  

只不过王子围算准了一切,却独独是低估了李然的嘴皮子。  

“令尹此言差矣!”  

李然值此危机关头,竟也是不急不慢,依旧拱手而揖而语:  

“然以为,要说这些个中原的诸侯,他们一般不归服于别的,只归服于有礼的。现在令尹刚刚得到诸侯的认可,对于礼义,自然还是要谨慎些才好。”  

“令尹大人,楚国霸业成功与否,可就都在这次会盟之上了。”  

檄文?  

那是啥玩意儿?  

你以为恐吓我两句,我就怕了?  

我t不是被吓大的!  

李然虽是如此想的,但他毕竟眼下是身在楚营,说话自当还是要客气些,  

以免是触碰了王子围那条本就已是起伏不定了的心理底线。  

“哦?”  

“那依子明之见,  

该当是如何的一个谨慎法?”  

虽然李然此言无异于是拒绝了王子围所请,  

但李然刚才的一句话却是让他极为受用。  

“令尹如今刚刚得到诸侯的认可。”  

这句话可谓是直接点明了王子围此次虢地之会的真正的目的,也让王子围对自己的聪明甚为得意。  

而李然,此时见楚王只因他一句话便变平是复了下来。便趁热打铁继续说道:  

“从古至今,会盟已经有过很多次了。臣听说,夏启有钧台的宴享,商汤有景亳的号令,周武王有孟津的盟誓,成王有岐阳的田猎,康王有鄷宫的朝觐,穆王有涂山的会见,齐桓公有召陵的会师,晋文公有践土的会盟。”  

“却不知道令尹是准备采用哪一种?”  

古来会盟,总是要搞点花样才行。  

而一代又一代人,为了达到与与前人会盟的方式与效果不一样,所以总喜欢是别出心裁的搞点新鲜花样。于是就有了史上如此之多,但却各自不一的会盟方式。  

听得李然将这些会盟娓娓道来,一字一句,又无一不是史实,饶是伍举也是饱读史书之人,也不由感慨李然的才气。  

而王子围则更是被李然说的这些给直接绕晕了过去,当即是随意选了一个言道:  

“那…那本令尹就采用齐桓公的方式吧!”  

李然不禁是闻声点了点头,淡淡道:  

“行啊,那便待李然来说说齐桓公吧。”  

“想当年,北方的狄人袭扰邢国,齐桓公就在夷仪修筑了城池,让邢国迁到那里,使邢国的百姓避免了狄人的奸淫掳掠。狄人又进攻卫国,卫国的百姓被迫出走到曹邑避难,齐桓公就在楚丘这个地方建造城池让他们重建家园。他们的马匹都在战乱中散失了,无法繁殖恢复,桓公就送给他们三百匹良马作为种马。”  

“齐桓公是做了这么多事,以至于天下诸侯都在那称赞桓公的仁德。而天下诸侯由此也就都知道了桓公的这些举措,并不是为了齐国自己的私利。所以,最终诸侯们都归附于他。”  

王子围听罢,却是颇为不屑的回道:  

“且,不就是建了两座城而已,这又有何稀罕?”  

李然笑了笑,不以为然道:  

“还没完呢。”  

“齐桓公知道天下诸侯归附他,便是要来朝觐他。却只让诸侯们带着微薄的礼物来朝见,却反而用重礼来回赠他们。所以天下诸侯朝见时,都只用劣马做礼物,用麻织的粗布做托举玉器的衬垫,送来的鹿皮也没有整张的。诸侯的使者几乎都等于是空着口袋而来,却往往能够满载而归。由于齐国是用利益笼络他们,用信义结交他们,用武力威慑他们,所以天下的小国诸侯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