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全靠演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说起李然,其实罕虎很早就听子产说起过。  

上次李然只身前往卫国,为祭氏和郑国解了危难,也算是立下了大功。罕虎原本还想对他进行奖赏,但只因遭到了上卿丰段丰伯石的强烈反对,而未能实现。  

而此次,既然李然又已经是置身于这场郑邑的大灾之中,那么多问问李然,在罕虎看来,那是绝对没错的。  

子产心中亦是了然,于是在离开罕府后,便立刻派人又唤来了李然。  

他将今日朝议之事先告诉了李然,并直言郑邑的封禁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日。  

对于此事,他显得有些惭愧。毕竟身为执政卿,他本该再尝试据理力争一回。  

可没想到还是被朝堂之上的一众卿大夫给掣肘住动弹不得,以致于此间大事是被耽搁了。  

至少在这件事上,他未能展现出他作为执政卿所应有的魄力来。  

“呵呵,大夫莫要过于自责。不瞒大夫说,其实然对此早有预料。”  

“哦?何意?”  

子产闻声一怔,有些诧异的看着他问道。  

只听李然是继续言道:  

“而今病势的源头虽已经被我等压住,且情形也在逐步好转。但对于这些卿大夫以及贵胄而言,此时的郑邑还依旧不是一处安全所在。”  

“他们不明此间真相,惜命自保,也是人之常情。况且,这些人的田宅皆在郊外,倘若城中所疾顺势蔓延出去,他们又岂能愿意?”  

子产听罢,亦是不住的点头应道:  

“嗯,此间计较确与今日朝议时的情景一致。”  

“不过,这原因嘛,还有其二。”  

“哦?其二又如何?”  

子产甚是疑惑的询问道。而后,李然笑得一声,并又娓娓道来:  

“另外,既然此事乃是有人刻意为之,那这幕后之人,自是不会如此轻易善罢甘休的。听大夫方才提起子皙大夫,想来此人多半也与那公孙段也是有些干系的。”(驷黑,字子皙)  

“于此事中,他们越表现得高尚,便越是能够扰动视听,进而可拉帮结派以对付大夫,所以大夫暂且苟全,这并没有什么错,更无需觉得自责。”  

其实李然在第一次抓到投毒之人时,便已经有所察觉。  

只是那时候并未得到投毒之人的供词,他的怀疑,便只能是怀疑。  

而今,伴随着病势的逐渐好转,郑国朝堂之上的议政,就显得十分的关键。  

因为这同样也能够给到李然更多的信息,让他能够得以更加清晰的看待眼前的局势。  

“嗯,子明所言确是在理!”  

“此次若非子明相助,本卿身陷此局都不知该如何应对。待此事毕,本卿定要为子明荐一官职,还请子明届时万勿推辞!”  

或许是当局者迷,子产在听完李然的一番分析,顿时却又是心旷神怡。赞许李然的睿智之余,也急忙表示出自己意欲招揽李然的诚意来。  

可谁知李然却起身并躬身作揖道:  

“李然襄助大夫,绝非是为了谋取官职,还请大夫明鉴。”  

“子明啊,此间并无他人,你我之间不必如此。”  

“此事便这么说定了,毋须再做推辞。”  

“对了,今日朝议过后,本卿与当国亦是旁敲侧击的询问过了那事,一旦那事查证属实,届时总归要讨要个说法,子明你觉得呢?”  

子产知道李然心中所想,当即很快就转移了话题。  

可李然闻声,却是皱眉。  

事实上,在这件事中,最不容易解决的,便是这最后一步。  

毕竟,这抓贼本就实属不易。更何况还是要抓这幕后之人的把柄?  

李然先想了想,随后他抬头看着子产道:  

“然听闻伯石大夫近日病重,大夫何不趁此机会前去探望一番?”  

“哦?”  

子产神色微怔,对其所言是瞬间了然。  

次日,丰氏府上。  

丰段听闻子产前来探望,当即强撑着本已无法动弹的身体,在仆人的搀扶下,颤颤巍巍,跌跌撞撞的来到了大门口迎接。  

这般郑重其事的迎接,饶是子产见了,也不由暗道:这丰段果真是能演呐!  

“哎呀呀,兄长既如此病重,却还要来亲迎,当真折煞了侨了!”  

“快快快,咱们这便进到屋内去。莫要在外再惊了风。”  

子产也很是配合的上前搀扶着丰段的一只手臂,两人并排着的走进了内堂。  

“哎…子产贤弟…你是有所不知啊…我这病来得突然,第一日发病,第二日便…便成这副模样了…实在是人非少年不自知啊…”  

老了便是老了,有些事是注定无法改变的。  

不过他这一句“人非少年不自知”让子产很是赞同。  

子产看着他那不断“咳嗽”,还有那张一阵红,一阵白的老脸,不由暗道:呵呵,说自己没有自知之明?我看你是比谁都心里明白才是。  

坐下后,子产询问了一番病情,确定并非疠疾所致后这才叹道:  

“哎…伯石兄不在的这几日,这城中大大小小的事,可是让国侨忙得可够呛的啊。”(国侨:子产,国氏,名侨)  

“伯石兄这几日在府中修养,可曾听闻了些什么?”  

“哦?咳…咳…未知子产贤弟所言何事?”  

丰段好一番歇息,这才缓过神来,但呼吸仍是沉重,说话时嗓音也略微的显得有些沙哑。  

“近日城中盛传此次疠疾乃是人为的,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