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真龙九转(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多番尝试无果,李季安也不再内耗。  

他有返老还童神异,最坏结果只是提前返老还童而已。  

将杜海葬的三件物品让小火灵清除自己接触的气息,再度扔回呱呱嘴里。  

随即再看向血灵圣女的储物袋。  

其储物袋被秦贺年符宝灼烧过,损毁更加严重,里面除了一册铁卷皆尽成灰。  

翻开铁卷,四个大字映入眼帘。  

这让李季安眉头微微一挑。  

快速翻过一遍后,李季安脸上浮现笑意。  

这是一门专门为气血激发而创造的秘术,对气血操控要求很高,练成后,不仅可以气血侵入对方体内,蚕食对方气血,更可与之融为一体,千里之内皆可感应动向。  

其内还有还有诸多修炼心得和感悟。  

通读之后,李季安暗暗皱眉。  

难怪这般术法被称作魔功。  

只因寻常法修没有同时炼体的精力和财力,而修炼此秘术,又必须有浑厚气血才行,所以,演变到如今,修习这门秘术的人都是吸噬他人气血来壮大自身气血。  

有九层,而根据里面最新添加的心得感悟来看,应当是血灵儿的,其仅修炼到二层后期,可一次性释放出十条血引,侵入十人身体,气血不如她者难以察觉。  

不过,二层千机血引还不足以吞噬他人本命精血,暂时无法对对方造成本质伤害。  

而一旦修炼到三层血引秘术,则可操控侵入对方体内的气血吞噬对方本命精血,当吞噬超过对方半数以上本命精血,便可操控其气血自爆,身死道消,端的是阴险毒辣。  

以李季安如今气血程度,以及气血掌控,二层不难。  

“这种秘术应该不存在什么阴谋手段吧?”再耗费数日将此秘术研习一遍后,李季安决定修习此秘法。  

此秘法只是气血控制的一种方法,排除了可能的类似《不朽金身诀》那般被人养鱼的隐患。  

甚至在李季安看来,那门《不朽金身诀》本身或许就是一门体修功法,只不过,应该是被那金傀圣君动过手脚,亦或者是柳家老祖选择了极端的修炼方法才会成为腐尸。  

其后半年,李季安除了日常修炼、制符外,大部分时间用在了修炼上。  

至于炼丹,如今宗门丹药缺口依然不大,丹鼎峰的几位丹师足够应付,半年内也仅有一位假丹长老请他炼制筑基丹。  

而杜海葬依旧被他放在地下深洞内吊着一口生机。  

直到这日,秦贺年发来传讯。  

“血灵圣女之事已经平息,无需再担心。”  

经过李季安询问,秦贺年称从两域边境得到的消息,此番万法宫表现强硬,坚持最初的契约,双方各自进入对方修行域的修士生死有命,不得以此干预对方修行域之事。  

同时也是因为这期间天苍域进入魔域的天骄死伤更多。  

最终尸傀宗元婴真君与万法宫元婴真君会面,再次加强了真丹真人不得出手的契约。  

随后李季安到丹鼎峰请教,从玉丹真人口中验证了这个消息。  

这让李季安轻松不少。  

杜海葬这种活死人状态,他至少可以再保持数年,在此期间,应该无忧。  

再次回到自己的灵峰,李季安将呱呱和小火灵叫到跟前。  

“嗖”两道气血薄纱如烟似雾般飘向它们,随后神不知鬼不觉的附着在各自体表。  

不过,小火灵天生焚灭万物的特性瞬间将李季安气血焚尽。  

呱呱则毫无感应,气血顺其皮肤,丝丝缕缕渗了进去,最终与呱呱的气血融为一体。  

李季安感应中很快出现与自己同源的气血感应。  

经过半年修炼,他如今已经入门,可以一次性放出两道血灵之力。  

不过暂时也仅有感应的效用。  

“来!”随后,李季安再次与呱呱进行了一场切磋。  

呱呱二阶中期灵兽,天赋神通在于隐匿和敛息,血脉天赋则是口中乾坤,攻击力方面并不突出。  

这与李季安如今法修相当,李季安若只是以筑基中期法修对付呱呱,在呱呱不隐匿的情况下,半斤八两,要么谁也讨不到便宜,要么就是两败俱伤。  

不过加上李季安二阶中期百锻金身体魄,呱呱的防御就不足了,基本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而此刻呱呱体内有李季安血灵牵引,其隐匿对于李季安无效,除了土遁入地下外,毫无办法。  

“呱”片刻后,呱呱只能四脚朝天,躺在地上投降。  

李季安笑着摇摇头,蹲在地上抚摸着其雪白的肚皮:“好好努力,莫要给自己设限,更何况你的血脉已经蜕变一次,接近上品,晋升三阶大妖是有希望的。”  

自从呱呱晋升了血脉后,其修行还算努力,只是进度确实有些缓慢了,只因妖兽想要晋升三阶,比之人类凝结真丹还难。  

野外的三阶妖王无不是制霸一个区域,不知道吞噬了多少同系妖兽的妖核,并且得到天地灵珍的结果,每一头三阶妖王必定身经百战,渡过不少杀劫才杀出了一条血路。  

而人类圈养的灵兽,就算传承千年以上的御兽刘家,举全族之力,每一代也仅能培育出一只结成假丹的三阶兽王。  

呱呱除了李季安给它的兽丹,其他助益较少,最主要是缺少厮杀的历练,缺了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野性。  

这一点,李季安暂时也无法帮助它。  

“等下一次去了泗水商会,看看他们能否在万商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