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故人寿尽(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比之祝临仙和张铁柱大五岁,比李季安和赵姝瑶小八岁。  

算算时间,其如今一百一十六岁。  

一起来修行界的五人,这是第一个正常寿终的。  

“大仇得报,心无牵挂,倒也算得上寿终正寝,在这修行界已经是幸运了。”感叹一声,李季安让小乔暂住客栈,自己便朝着董江陵所在而去。  

本就在柳家区域,距离此处的凡俗区很近。  

三个时辰后,他已经来到了董江陵家门前。  

只见院子里一群人正在里外忙活,挂灵纱,设灵堂,还有宰杀灵兽,操持丧席的厨子有说有笑。  

足可见是喜丧。  

董江陵在此凡俗城的人缘不错,又有女儿董萍嫁入筑基家族的背景,算得上德高望重。  

所以左邻右舍来了不少人帮忙。  

“劳驾。”驻足间,几个乡亲抬着一口大锅往里走。  

李季安闪身站一边,让开大门。  

待到几人进了院子,他才抬脚走了进去。  

神识一扫,卧室内人不少。  

“张铁柱居然早来了?”李季安明白,董江陵道侣此刻才通知他,其实就没想着他能来。  

毕竟,他身为筑基修士,又是上宗客卿,理论上不可能来参加一个凡俗区域的小人物葬礼。  

里面人围在董江陵床前,挨个告别。  

“老董,咱们终于可以瞑目了。”张铁柱被颜青扶着坐在董江陵床边,老脸上没有多少悲伤,有的是释然。  

董江陵气息微弱,微张着眼睛,脸上浮现笑意,不停的点着头。  

“岳丈,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小婿还想再孝顺你几年啊。”轮到柳忠时,稍微有些感人,声泪俱下。  

反而亲生女儿董萍要淡定的多,只是搂着母亲轻声安慰着。  

人群最后方,李季安看到了此前通过呱呱视野看到过的那个柳群。  

其虽是一身孝,但妆容精致,与周围人有些格格不入,其立于人群后,心神不宁,不时朝外看。  

而在其身侧,那位柳家支脉的少主柳宇安静的陪着。  

待到里面人一一告别完,李季安抬脚走了进去。  

此刻的李季安收敛气息,衣着朴素,一路上没有引起注意。  

直到其来到董江陵床边,对着董江陵的道侣拱手:“翠姨。”  

“李…李前辈,您…”董萍第一个反应过来,惊讶的捂住嘴巴。  

“李前辈,你怎么来了。”翠姨亦是惊讶不已。  

随后张铁柱,颜青,还有柳忠皆是面露惊容。  

李季安微微颔首,随即来到董江陵床边坐下,面带笑意的看着已经气若游丝的董江陵。  

董江陵老眼昏花,此刻却是强行睁开到最大,整个人更是想要起身。  

李季安轻轻握住其手,渡入一丝木系法力:“董叔,我来送送你。”  

“咳咳咳”董江陵得到法力滋养,顿时咳嗽起来。  

“小凡,哈哈,好,好,老朽知足了。”董江陵平复一下后,笑的有些得意。  

身为凡俗区的小人物,能够有筑基大修送行,这已经是至高荣誉了。  

李季安随即传音道:“董叔,想要落叶归根吗?”  

“不,不必了,就让我葬在这里吧。”董江陵坚定的拒绝。  

在此界生活了近百年,他已经认可了这个地方。  

李季安点点头,尊重他的决定。  

“外公,你怎么就这么急着走了?群儿还未让你享一天福呢,群儿舍不得你啊。”正在这时,柳群突然冲了进来,趴在董江陵床边,情绪失控的哭喊。  

李季安微微皱眉,对此女很是反感,不过却也见怪不怪了。  

“群儿,李前辈当面,不可胡闹。”知女莫若母,董萍自然知晓自己女儿的品性,上前厉声斥责。  

“李前辈息怒,这丫头就是太亲近她外公了,一直想着等到筑基有成后,为她外公寻延寿神丹,结果…”柳忠却是和柳群穿一条裤子,上前助攻。  

当着董江陵的面,李季安没有表露什么,只是微微摆手:“无妨,人之常情。”  

“还不快谢谢李前辈。”柳忠急忙又推了推柳群。  

柳群泪眼婆娑的看向李季安:“原来您就是李前辈,请前辈恕罪,群儿儿时还得您赠过神丹,刚刚一时没有认出恩人,群儿该死。”  

李季安面色如常,微微点头后,不再理会她,转而又和董江陵说了两句话,随后就走到张铁柱身边。  

董江陵是当晚咽的气,走的很安详,脸上还挂着笑意。  

而当众人都知道李季安的到来后,本来轻松随意的气氛压抑了不少。  

好在李季安一直在卧房内,没有随意出来走动。  

直到将董江陵安置到灵堂后,李季安敬了炷香,就准备告辞。  

然而,柳群却是拼命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甚至请出萍姨帮忙挽留李季安。  

李季安看在董江陵的面子上,最终与其来到客房。  

“晚辈唐群,拜见李前辈!”一进客房,柳群恭敬拜倒在地。  

“唐?”李季安微微挑眉。  

“启禀李前辈,我家老祖两年前终于寻到族根,确定先祖姓唐,已经将家族姓氏更改为唐。”柳群解释道。  

“改为唐姓。”李季安恍然大悟。  

两年前柳家彻底覆灭后,还不等万法宫宣判结果,有些附庸家族便早早改了姓氏,避免被诛族的罪名牵连。  

“嗯,你意欲何为?”李季安不再与她墨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