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提前积累(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设了示警符,以防万一。  

武渭雄的那套体修拳法让李季安感到威胁,特别是还有那头二阶巅峰的裂地熊存在,不可小觑。  

不过二阶妖兽还没有远距离感应自己断肢的能力,加之,那只断掌早早就被小火灵内外炙烤一遍,武渭雄来找自己的可能性不大。  

这天,李季安又收到新的月度丹药任务。  

果不其然,丹鼎峰还在不停试探他的产能。  

这一年时间,月度任务已经提升过三次。  

对此,他倒不在意,如今筑基中期稳固,修行又恢复正常,急不来,而且晋升筑基中期后,法力强盛一些,理论上是可以增加点产能,只要控制在每月八炉二阶中期丹药以内,倒不会显得太过夸张。  

主要是,他现在也确实缺宗门贡献度,以此兑换自己既定的几类资源。  

其一,便是深渊洞府内获得的那门丹道传承中的凝晶丹,李季安经过这两年的研究,对其描述的对结丹的作用有很大认可。  

其原理便是参照七彩玉树这种结丹灵珍对于修士凝练丹田固态丹丸时的效用研发的。  

若是结丹时服用,对于凝丹有助益。  

是他为此生冲击结丹,必须要谋划的资源。  

其中大部分药材都需要用到三阶,而这类三阶资源在整个苍云州唯有碧云宗储量充裕,且更可能凑齐。  

只不过,三阶药材他无法通过炼丹薅到羊毛,只能用贡献度兑换。  

其二,结丹需要至少三阶道场冲击,灵气的充裕度对结丹成败有决定性影响,苍云州内,同样只有碧云宗内门洞府最符合要求。  

甚至整个天苍域,之所以不存在真丹期散修,便是因为天源州和道源州的三阶道场,也绝不会轻易给外人使用,特别是散修。  

而碧云宗的三阶灵脉洞府,需要大量贡献度才有可能使用。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可能,至于客卿到底能否使用宗门三阶洞府冲击结丹,碧云宗几千年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先例。  

毕竟能够成为碧云宗客卿的,大多是散修,而这些散修,哪怕技艺天资不凡,但修行天资都不会特别好,且被技艺耽误,很多要么是过了最佳结丹年龄,要么潜力耗尽根本无法修行到筑基圆满。  

“距离筑基圆满还有五十载的时间,一切皆有可能!”李季安对此没有特别担心。  

当天查看完最新增加的一种二阶中期丹药后,李季安自行思索半日,最终驾驭遁光前往丹鼎峰。  

此种丹药对他来说虽属于新品,但并不难,不过,他还是借此机会来请教玉丹真人。  

他现在策略是尽量不让其找自己,每一两年主动请教其一两次。  

除了真的学习其丹艺长处之外,也是为了提前积累交情,为此世结丹筹备。  

可惜萧长风自从自己通过客卿考核后,便闭关了,否则能够更详细的了解一下宗门情况。  

其在遗迹磨砺多年,不缺底蕴,如今又有真丹长老提携,且赢了与外州宗门的斗法,获得海量资源,甚至有传言说或许有晋升真传的可能。  

“李丹师,江堂主早有严令,你身为客卿丹师,建议最好还是安心在外峰炼丹的好,若非必须,还是不要离开。”  

刚刚进入宗门防护法阵范围,巡防的执法堂弟子看了眼李季安,出声告诫道。  

对于李季安,除了丹鼎峰的一批弟子执事外,其他内门弟子都并不高看其一眼,甚至在内门弟子眼中,客卿丹师,亦不过是为他们这些弟子服务的技师而已。  

而且他们资源分配也都是内务堂直接给他们,甚至都不太需要跟丹鼎峰打交道,也不需要看丹鼎峰眼色。  

当然,最主要还在于,李季安成了客卿丹师,其此生上限几乎就定死了。  

最好结果是此生辛苦后半生,为子孙后代积攒些宗门人脉和资源。  

李季安微微颔首,对于宗门大部分弟子对他客卿身份的态度早就习以为常。  

不过他还是直奔丹鼎峰,没有接受巡防弟子的建议。  

然而刚刚见到玉丹真人。  

玉丹真人感受到李季安身上的筑基中期法力气息,不修边幅的花脸猛的一顿。  

“李丹师你晋升筑基中期了?”  

“嘶你筑基也不过十六年,这么快就突破筑基中期了?”  

也难怪玉丹真人惊讶,毕竟正常情况,筑基初期到筑基中期,若无额外补益,上品灵根也需要三十年左右的修行,加上丹药和斗法磨砺,倒是能缩短一半时间,但,这还没算中期瓶颈呢。  

宗门内的一般内门弟子在正常情况下都不一定能够二十年内突破到筑基中期。  

像江云州和萧长风那种,前者有祖上福荫庇护,后者福缘深厚,多少年也才出一两个。  

李季安此番来也是故意向其展露修行进度的,没有遮掩:“晚辈天资愚钝,也只能靠着天道酬勤以及额外的丹药补益了。”  

“额外丹药补益…”玉丹真人直接忽略天道酬勤,抓住关键点。  

随后其暗暗点头,他能够明显感应到李季安身为筑基中期,法力气息无法与宗门的内门弟子比,恐怕除了修行功法不济外,服用过多丹药或者积攒太多丹毒有关系。  

不过,其居然能够这么顺利突破筑基中期的瓶颈,哪怕有破阶丹的助力,也证明其悟性不凡。  

“难道这小子还想图谋结丹?”  

其年纪不大,又急着晋升境界,目的很明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