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局势再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再半月后,所有应召的州内修士回返。  

所有应召家族修士三日前共聚碧云宗山门,得到宗门赏赐。  

颜清婉传讯此番在碧云宗高层露脸,赏赐不少资源,还得了一件精品法器,并被宗门认可了颜家在荒原的地位,算得上不虚此行,满意而归。  

身为带队领袖无法再来仙城相聚,稍有遗憾,邀请李季安空闲时常回荒原做客。  

李季安也为她感到高兴。  

这下颜家算是有了官方承认的身份,日后在荒原的发展将会更加顺利。  

相比此前百年时间,郑家的地位更加稳固。  

与此同时,李季安和张铁柱取得了联系。  

也从其口中对于赤石散人的动向有了大概掌握。  

如此倒也不急着去见赤石散人了。  

其寿元应该还有至少三四十年。  

而李季安自己,如今最主要目标是精进修为,尽快修炼到筑基中期,届时,他的护道手段将更上一层楼。  

半年时间一晃而过。  

这日,李季安结束打坐,感应着丹田内液态法力的增长,筑基中期的瓶颈越来越近。  

不过,他几乎已经明悟了筑基期瓶颈的根源。  

整个筑基期的法力变化,都是为了给结丹时的液态法力凝为固态丹丸做准备,同样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不同的是,这个质变已经不全是法力质量的变化,还多了一些对灵机的融合。  

他所修火系法力,在筑基期丹田蜕变时,需要感悟火之灵机,明悟其能量源泉。  

相比于练气期的瓶颈,筑基期不以丹田法力的量为主,主在于感悟。  

而感悟这东西,无法量化,是以也就没有像练气期瓶颈那般的必成破阶丹。  

筑基期的破阶丹,也在于一些增益感悟的效用。  

“如此来看,筑基中期比之筑基初期,法力的量变化不大,主在于法力中初步融合了五行灵机,所以威能更大!”  

对于火系灵机的感悟,他算是有些作弊的嫌疑。  

毕竟,他有一株真正的火之圣灵。  

这些年里,他没少把小火灵抓着研究。  

也正因此,如今的他只需要等到筑基初期的基础法力满足,便可一蹴而就,直接踏入筑基中期门槛。  

想到基础法力的炼化情况,李季安不禁微微摇头。  

通过这些年对于颜家镇族功法《炎龙诀》的亲身修炼,结合前世《九阳诀》的修炼经验,他对于《炎龙诀》在筑基期炼化法力不够浑厚的问题有了一丝明悟。  

也尝试通过优化微调的手段,妄想弥补这一点,结果事与愿违,毕竟此前一直按照此种运行路线吸纳炼化,体内灵脉早形成了固有记忆,不是短时间可以扭转过来的。  

最主要也在于,还只是理论论证阶段,无法保证可行。  

不过,对于功法研究方面,此世他也暂时没有奢望太多。  

他的悟性相比于一般人,有六次返老还童的累积加持,确实高人一等。  

但还没到妖孽的程度。  

加之来修行界才两世,满打满算一百年出头而已,还没有老一辈练气修士积累的修行界经验多。  

如今还是以积累为主。  

待到积累个几世,有个几百上千年的修行界经验阅历,再加多几次返老还童的悟性增幅,创造功法便如高屋建瓴。  

“李道友,请入府一叙。”正在这时,白医师传音过来。  

白医师此前被征召去大泽山脉后,其女上门求破阶丹之事,李季安半年前回返仙城时,白医师就亲自来表达过谢意,加之其去山脉两年间,李季安对白府的照料,两人关系愈加亲近。  

这半年间,白医师也曾主动指导李季安的医术一道。  

当李季安来到白府时,除了端木琴和苟傀师,其它人都在,还多一个齐管事。  

“李丹师。”齐管事起身相迎。  

“今日这般邀诸位道友来,实在是迫不得已。”原来今日不是白医师召集,而是齐管事以个人名义私下找他们议事。  

“齐管事,我们之间相处二十多年,也算老相识,有话不妨直说。”白医师代表集院众人开口。  

齐管事点点头,有些无奈道:“各位道友,族内因为老朽能力不济,主事仙城二十载未能得到族内满意,已经被罢黜管事之职,不日,将有新任管事来接替。”  

“今日提前告知诸位,主要也是告别…”  

其一番言辞,透露几个关键点。  

齐家对前面这二十年仙城效益不满,齐管事是背锅人。  

即将换新的管事来,且未来政策会变。  

李季安默默倾听,心中却是暗自摇头。  

仙城之所以有变,皆因这半年来苍云州的局势变化。  

半年前因为大泽山脉遗迹之事,大家发现碧云宗并不如长期对外宣称的那般强硬。  

特别是四个月前,碧云宗弟子在金煌仙城与烈阳宗弟子发生冲突,结果烈阳宗讨要说法,碧云宗赔付一笔资源,责罚本宗弟子,息事宁人。  

其后更是对外宣称,将要闭宗些年月,安心培养弟子,暂不处理州内事宜。  

这更是引起了外界猜测。  

有的传言碧云宗太上长老在遗迹爆发时受了不轻的伤,需要闭关养伤。  

也有说碧云宗在遗迹中获利颇多,足够供养宗内百年修行,加之仙城还有八十年到期。  

也有说,碧云宗本就是收益最多的一方,而其他六宗白白付给碧云宗六成前期挖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