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真传实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五年前江云州造访仙城大师集院时,一身筑基中期威压就已经让李季安惊叹,而如今,其一身法力更强盛几分。  

俨然已经是碧云宗年青一代翘楚!  

其驾驭遁光与烈阳宗付寒星去到远处的空寂山林,一场宗门天骄之战拉开帷幕。  

结界外六大宗门飞舟后还有数百两州散修跟随,他们都在等待着六大宗门与碧云宗的火拼,期待浑水摸鱼。  

“呵斗法控制在五十岁以内?碧云宗这是没有新晋结丹的宗门亲传,所以只敢将斗法控制在筑基期?”一筑基散人冷笑。  

“碧云宗偏居苍云州,本就资源匮乏,这些年又竭力开发此处遗迹,必定没有诞生新的结丹真传。”  

“能拿得出手的,估计也就筑基期真传了。”  

“可惜,他们这般封闭之地,哪知道天源州的精彩?付寒星近乎天灵根天资,修习烈阳宗镇宗圣法,不到五十岁便已经触及筑基后期门槛,而且这还是其刻意磨炼法力,积攒斗法经验的结果。”  

“轰”众人议论之际,一声法力爆破声响彻天际。  

两大宗门天骄动手了。  

江云州率先出手,周身法力鼓荡间,狂沙暴起,顷刻形成一道十丈直径的风暴沙柱。  

风暴沙柱震荡山巅,卷起无数飞石。  

那撕裂空气的空爆声仿若催命镰刀,急速逼近付寒星。  

通过呱呱的感应,李季安心神一悸。  

这种威力的攻伐法术,以他如今的法力护罩,没有任何抵挡可能,几乎一触即破。  

甚至初入二阶中期的体修实力,虽然能够保住一条命,但,被这般沙暴袭过,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结果逃不了。  

“呼”李季安轻轻一叹,还是低估了宗门修士的实际战力。  

此前他以江云州法力气息评估,得出的结果,和如今亲眼见其施展攻伐法术的实战,相去甚远。  

修士的丹田法力是基础,若无功法秘术,施展威力便是丹田法力的本身威力。  

但,功法秘术却是能够提升修士施展法力的威力。  

他前世从颜家修习的法术,爆炎斩、焚炎诀包括赤龙遁的遁术,都是普通法术,也就能完全发挥出自身法力的威力。  

而若是上乘功法,则可能对本身法力增幅,像江云州此时施展的法术,李季安判断增幅在三成左右。  

便是这三成的增幅,便打破了李季安此前的判断。  

“若不能出其不意,一旦对方主动放出法力护罩,胜算不足五成!”李季安刷新了自己的判断,认清了自己面对宗门真传的不足。  

与此同时,付寒星面对狂沙风暴却是面不改色,丹田一株小火苗缓缓飘出,眨眼间开出一朵烈火红莲。  

红莲迎风便长,顷刻化作磨盘大小挡在其身前。  

狂沙风暴与火莲撞击在一起,漫天黄沙化作火星,几乎在一瞬间,狂沙风暴成了烈焰风暴。  

而付寒星面前那朵烈火红莲绽放出更加炽热的火花。  

“烈阳宗镇宗秘术果然名不虚传!”  

“丹田种火莲,攻防一体,同阶无敌!”  

眼看碧云宗真传作茧自缚,更是亲见烈阳宗秘术,六大宗门身后散修惊叹连连。  

然而下一刻,众人脚下都是一震地动山摇,随即便见那绽放火莲下,无数地刺拔地而起。  

“轰轰轰”接连不断刺向火莲护罩包裹住的付寒星。  

不消片刻,火莲护罩光幕暗淡,付寒星冷哼一声,纵身直冲天际,同时将身前火莲砸向烈火风暴。  

“嘭”风暴炸裂,火焰漫天。  

江云州身影在风暴中心的一土柱上显现,负手而立,威势不减。  

其抬眸看向高空中的付寒星,嘴角闪过一丝得意。  

能够将其逼上高空,足可说明自己的土系术法让其感到了威胁。  

“可惜了,付寒星的火莲种下时日不长,若是再有十年,碧云宗那真传使尽浑身解数也不可能破其火莲。”  

“哼,碧云宗真传已经术法尽出,付寒星可还未施展术法呢。”  

“其这些年挑战州内天骄无数,最强的便是积攒的斗法经验。”  

仿佛为了印证众人之言,一片火云骤然铺天盖地而下,付寒星身影也瞬间隐遁在了火云之中。  

刹那间,两人身处山头化为火海。  

随之便是寻常筑基修士都难以洞悉的激烈斗法。  

火海翻腾,大地震荡。  

时而大地巨手冲天而起,时而火海生莲,绽放无尽光华。  

一直持续了一个日夜,土黄法力气息方才有所不逮。  

而那烈火之焰,却是愈战愈勇。  

六宗身后散修出现欢呼声。  

而远在数百里之外的李季安同样深吸一口气。  

这一场气势恢宏的斗法,让他开了眼界。  

是他来到修行界两世所见威势最大的一场斗法。  

与之相比,此前所见,所经历的,就像儿戏一般。  

不管是之前配合呱呱以符箓击杀的筑基初期修士郑天翔,还是仙城集院中,以二阶体修近身偷袭斩杀的血手人屠,在这两位宗门真传面前,都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江云州最初的狂沙风暴有三成左右威势增幅,李季安已经惊讶不已,而后这一天一夜中使出的秘术才真正让李季安感到震撼,其最强一道擎天一柱,李季安感觉至少增幅五成以上。  

估计已经触及寻常筑基后期的法力威势了。  

比之自己如今攻伐最强的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