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不是时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当李季安回到李府时。  

柳静春坦然的立于门口等候。  

“前辈久等。”李季安拱手。  

柳静春颔首:“是老朽来早了,宗门诏令,无法再耽误,还请李丹师见谅。”  

“前辈客气,上宗诏令要紧,丹今日刚刚出炉,晚辈随身带着。”李季安说着话将装着两枚中品延寿丹的玉瓶递给柳静春。  

柳静春接过玉瓶,神识一扫,脸上浮现一丝满足:“李丹师果然有保障,多谢。”  

“前辈抬举。”  

柳静春收起延寿丹,再度颔首后,转身离去。  

并没有像此前求丹的修士那般与李季安留下传讯符建立联系。  

不过李季安也不在意,本就是一手闲棋,且也并没有好奇柳家内部到底发生什么。  

转身进府。  

“嗯?小乔,你怎么了?”刚刚进府,遥遥看见小乔扶着二进院的门框,气息不稳。  

李季安一个闪身,出现在小乔身边,一手将其扶住,一手探向其眉心识海。  

“李叔,刚刚…我又感觉心跳的厉害,一种说不清的感觉让我全身血液有些躁动。”小乔稍稍平复后,急忙解释道。  

李季安脸色微变,扭头看向柳静春离开的方向。  

上次拍卖会回来知道了小乔异常,以为是秦贺年假丹气息失控造成的,现在才知道,原来是柳静春造成的。  

“是因为小乔勾连大地灵机的能力感应到了其它人感应不到的什么?”  

“此人莫非有什么异常?”  

沉吟片刻,却是毫无头绪。  

不过检查了一遍后,小乔并无大碍。  

“以后还是离其远一点。”  

接下来的日子,拍卖会余韵散尽。  

很多有想法的散修也都已经进了大泽山脉。  

大多在碧云宗划定的禁区外待机而动。  

求丹的人数骤减。  

李季安也再次恢复正常的修行节奏。  

三个月后,  

这日,李季安运转完一个大周天,缓缓睁开眼,脸上泛起一丝喜色。  

“距离筑基还差三个月才十年,倒是出乎预料了。”  

此前根据苍云州修行界的诸多记载,以及其它人分享的经验,李季安有了一个常识。  

筑基期主要质变在于三个阶段,也就是筑基初、中、后期。  

每个质变的阶段,丹田会有蜕变,法力提升倍增,差距是无法用数量弥补的陡增。  

而李季安对比自己中品靠上灵根的天资,以及所修《炎龙诀》的品级,加上筑基功成时的基础,判断会比一般筑基期修士的平均水平快一点。  

一般筑基期修士修炼到筑基初期巅峰,平均时间需要三十年,其后便是面临筑基中期的瓶颈,筑基期瓶颈主在于悟性和心境,哪怕是破阶丹,也仅是辅助,并不能保证突破。  

而筑基初期内,其实也有三个小层次划分,只不过因为这种小层次的法力提升较小,最多两三成的变化,甚至因为功法的品阶都能完全掩盖掉差距,所以一般没人会专门提说。  

不过自己评估自己修行进度的话,还是会以此标准参考。  

李季安此前自我估算,若他没有充裕的精品补益丹药辅助,仅靠灵脉修行,修行到筑基初期巅峰估计得二十七八年左右。  

而若是加上充裕的二阶精品蕴气丹,凝法丹,化灵丹等修行丹药,效率能够再提升四成左右,十八年或许可以。  

所以这些年,李季安从未曾断过精品二阶丹药。  

也幸亏他自己丹艺超凡,否则,寻常修士,别说有没有这个财力,就算有这个财力,也未必能够求到这么多精品丹药。  

今日收功,他意外发现自己居然突破筑基二层,踏上筑基三层的门槛了。  

很明显,比他此前的预判要快了不少。  

如此下去,估计最多再有五六年就能够到达筑基初期巅峰,触及筑基中期的瓶颈了。  

“十五年晋升筑基中期的话…倒还是比不了江云州那般宗门真传弟子!”  

上品丹药和精品丹药,只论药效,几乎无差别,李季安之所以追求精品,只是因为所修功法本就不太好,法力不如上乘功法,更不愿因为丹药对法力有影响了。  

江云州灵根比李季安好不了太多,丹药自然也不缺,最大优势是所修功法至少高一个品阶,其后便是斗法拼杀的磨砺。  

除此之外,宗门内必定还有某些李季安不知道的可增益筑基期修行的宝物或秘法。  

包括师门长辈的心得经验,教诲引导,应该都会有些作用。  

“知足!”李季安心满意足出了丹房。  

来到前院时,看见端木琴正在教小乔弹奏古筝。  

这是小乔听说了音律一道能够帮助他人净化心境后,主动请教端木琴的。  

其心意李季安明白。  

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和周围大师们的家眷接触多了后,小乔也更加明白修行界散修不养闲人的潜规则。  

正常情况下,非亲非故,身为一介散修的李季安能够收留她,为她提供修行道场,当她正式练气后,其实就已经仁至义尽了。  

而后就该她自己为了道途,砥砺前行。  

这便是修行界的潜规则。  

然而,李季安这些年却从未有过这样的意思。  

这让小乔明白潜规则后更加自残形愧。  

所以才有了上次的想要献身的举动。  

毕竟白医师那些人的家眷里,不能给主人提供互助价值的,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