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结识赤石(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到陈兆虎坟头祭拜一番后,李季安静等赤石散人归来。  

期间在聚集地内逛了一圈,很多房屋都已空置,街边再无往昔懒洋洋晒太阳的老汉,亦无嬉戏打闹的孩童。  

除了一些舍不得堕龙岭丰富的妖兽资源的青壮狩猎者外,大部分都早已经离去。  

便是陈兆虎当年颇为自豪的大宅院,多年无人居住维护修葺,也早已经破败。  

“前辈,晚辈有心加入家族,不知前辈可有指点?”  

“陈二叔,爹说过,你们是他的仙引人,他初入此地,若无你们指点,很难踏上仙途,所以,切莫再如此姿态了。”尽管已经说过多次,陈青灵依旧不改。  

修行界修为为尊,达者为先的观念,很难改变,特别是陈青灵这般在聚集地艰难挣扎出来的底层修士。  

“李大哥知恩图报,品性高洁,我们兄弟俩感激不尽,但,规矩不能破。”陈青灵恭敬道。  

李季安笑着摇摇头,不再纠结此结,不过,对于其所言有些不解:“赤石道友是何意?”  

苍云州内散修收徒,虽然有些是抱着找个打杂仆役的心思,但大多还是会将其当做传承对待,若无重大矛盾,不会轻易中断这层关系。  

“师父他老人家对此没异议,也支持我。”  

“嗯?那你为何如此?”本以为陈青灵与赤石散人有了间隙,或是被逐出师门之类,不曾想听其言语,似乎还挺和谐的。  

陈青灵脸上泛起一丝无奈:“前辈有所不知,师父是个诚信之人,亦是一位好的长辈,当年承诺兄长照顾我,便一直如此,无数次救我于危难,只是…其秉性和行为,晚辈实在看不到希望…”  

闻言,李季安也不禁苦笑。  

前世离开颜家前,就曾听陈兆虎抱怨过。  

后悔将陈青灵托付给赤石散人。  

整日不是钻深山,就是打野洞。  

“师父爱好探索遗迹,寻访古墓,晚辈最初是很向往的,毕竟机缘多…但,时至今日,晚辈终于看明白,师父他老人家和寻常修士不同,他并非为了修行机缘。  

而我如今年岁已高,寿元无多,也断了再进一步的希望,若再如此,我陈家一脉,彻底就断绝了仙途之望。  

没见前辈今时今日的成就前,晚辈还有所动摇,但是此刻,心意已决。”陈青灵坚定道。  

对于他的决定,李季安能理解,是从自己身上看到下一代的希望。  

不过,他捕捉到其话中其他信息:赤石散人寻访古墓,探索遗迹,不是为了修行机缘?  

“不为修行资源,为了什么?”李季安诧异道。  

来此界七十多年,对于荒原情况,他已经了解。  

此地之所以没有被上宗大派所占,主要还在于五百多年前开荒的成果。  

几乎以散修墓葬居多,少量家族遗迹,且灵脉也一般。  

猜测此地上古年间也不是太好的去处,除了零星散修墓葬,难有太大收获,相对其内存在的二阶妖兽,风险和收益不成比例。  

“晚辈也不知晓师父到底在找什么,而且师父明显也和正常修士不同,或许真如传言那般,师父常年深入古墓,被阴煞侵蚀了识海,导致神智出了问题吧。”陈青灵丝毫不顾忌的说道。  

此也能侧面反应李季安对于赤石散人的信息搜集情况,其出现在荒原大众视野一百多年里,从未对人出手,便是那些年被郑家追杀,也几乎都是跑路。  

除了偶尔出入联合坊市采买一些荒野求生物资外,大部分时间在堕龙岭深处。  

对其它人都很和善,哪怕是聚集区的凡俗相见,也都是和和气气。  

这些信息是李季安此世在颜家那些年里,一点点搜集到的。  

也正是基于此,此番才做出亲自来结交赤石散人的决定。  

沉默片刻,李季安略过此话题,对陈青灵建议道:“若想要进入家族,传承后代,荒原如今局势混乱,不是好去处。”  

陈青灵如今止步练气中期,在荒原家族中算得上中坚力量,而且他以外姓入族,这般时节肯定逃不过一线拼杀的命运。  

而其年龄,以及这些年跟随赤石散人的经历,很难活下去。  

不过,李季安明白其问自己此话的意图,是想要帮他给颜家通个气,避免上前线。  

但他却不能。  

颜家不是颜清婉一个人的颜家,他若真开口,便是让颜清婉为难。  

而且两年前颜清婉传讯,那枚筑基丹已经用了。  

且也遵从了自己的建议,给了颜青竞争的机会,否则颜青作为旁系支脉还是入赘之子,这一代是没有资格竞争筑基丹的。  

但是很遗憾,颜青没有通过家族品行一关,对于誓死维护家族荣耀,终身为家族荣辱奋斗这方面,颜青心志不坚。  

最终是颜空一那一脉的一位练气后期后辈获得此机会。  

并于两年前千难万险筑基成功。  

筑基关键期时,郑家三位筑基来袭,不过颜家有护族大阵在,他们也没想着能够强行打断筑基,只是想要扰乱,破坏冲击筑基者的心境。  

颜家二位老祖阻止,并传讯联盟其他四家相助。  

结果其他四家姗姗来迟,直到颜霄几乎成功时才赶来。  

若非颜霄心态沉稳,且筑基丹和筑基机会来的太过突然和轻松,导致他心里压力很小,恐怕还真可能被郑家破坏了。  

从此,荒原颜家,一门三筑基,成为整个荒原仅次于郑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