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龙蛇之变(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得已,他不想让其它人知晓。  

如今自己筑基修为,二阶资深丹师没跑,还有九鼎商会童夭夭的背景,这几个身份已经足够在苍云州安稳无忧,没必要暴露更多来自抬身价。  

“哎呀,都怪九蝉考虑不周,没有提前了解李道友的需求,这…”刘九蝉顿时一脸懊恼。  

“刘道友切莫如此,这当真折煞李某也,刘道友能够亲来祝贺,李某已经感激不尽,这个情意,李某铭记于心。  

不日筑基小庆,厚颜邀请刘道友来喝杯薄酒。”因果是因果,但是不能让其认为自己恶了她,凭白结下仇怨。  

特别是面对这种心机深沉,心胸狭隘,又背景深厚交际广泛的筑基修士。  

刘九蝉这才眉头舒展,没再纠缠:“好!那九蝉就等着喝李道友的喜酒了,届时一定重新备上贺礼。”  

目送刘九蝉离开,李季安也当即离开洞府,准备优先去一趟九鼎商会。  

此番能够成功筑基,赵姝瑶所赠筑基丹材料是根源,这份恩情太大。  

而童夭夭的护法,意外让他身份地位大涨,算是给他背书,日后苍云州内行走,便是五大家族都会给些薄面。  

这亦是一份恩情。  

“见过前辈,这是前辈此次多出来的租赁费用,请前辈收好。”离开洞府后,李季安先到管理处退还洞府阵牌,结算租赁费用。  

本来缴纳了半年租金,此番只用了四个月,退还了多余费用。  

“前辈慢走。”  

面对管理处一众齐家练气后期修士的恭维声,李季安淡淡一笑。  

来此修行界六十七年,终于也成了此间九成九的人口中的前辈了。  

前往九鼎商会的一路上,明明没有特别释放筑基气息,亦是被不少路遇修士恭称前辈,好在前几世在仙赐皇朝时,被称呼前辈的日子也不短,倒也能坦然受之。  

“见过李前辈。”  

“恭喜李前辈。”  

直到来到九鼎商会,再次被众人恭敬问候。  

吴掌柜闻声,远远迎了过来,但是到了近前,却是又与其它人一般,畏畏缩缩,言辞恭敬,少了往日的亲近之感。  

“吴掌柜,你我之间不必如此。”李季安笑着拍了拍吴掌柜肩膀。  

自从来仙城的第一日,两人便结识,直到如今十二年过去,两人间一直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  

李季安为吴掌柜带来足够交付的高品质丹药,帮其完成绩效考核。  

吴掌柜则每每尽自己权利上限为李季安支付丹筹。  

相辅相成,合作共赢,交情很好。  

“李前辈…”吴掌柜被李季安这番姿态震惊,颇为感动。  

他活了近百年,见过的筑基修士不少,除了少东家那种不能以常理衡量的外,其余筑基修士哪个不是一朝筑基功成,瞬间身份易位,很少有李季安这般一以贯之的。  

特别是那些筑基前备受冷眼的散修,此前被轻视的有多狠,筑基后就有多轻视未筑基的。  

“我先去见瑶姨。”和吴掌柜寒暄几句,李季安朝着里面走去。  

此番出关第一时间来见赵姝瑶,除了表达敬意外,他还想稍作回馈。  

此前炼制筑基丹,一枚下品,一枚精品。  

筑基时明白了筑基丹品阶除了提高成功率外,还对筑基后的法力有助益,是以,别说下一世他或许上品灵根不需要借助筑基丹筑基,哪怕还需要借助筑基丹,他也必定服用精品甚至以上的筑基丹。  

所以这多出一枚下品筑基丹,除了交给拍卖行售卖外,对他用处不大。  

不过相比拍卖变现,他更希望交给赵姝瑶,严格意义来说,赵姝瑶给他的一份筑基丹药材,成丹两枚,他服用一枚,剩下一枚应该属于赵姝瑶。  

“瑶姨!我出关了。”  

“小凡,快让瑶姨看看,筑基后有什么变化?”赵姝瑶见到李季安,眉眼笑开了花,围绕其打量好久。  

童夭夭在一旁看的直皱眉,她明明早就筑基,且时常陪在赵姝瑶身边,也没见赵姝瑶如此打量她。  

这让她觉得自己怕是筑了个假基吧?  

“多谢夭姨此前护法。”李季安再朝着童夭夭道谢。  

“别忘了你之前答应我的就好。”说完,童夭夭瘪嘴离开。  

赵姝瑶打量一圈,欣慰的点头:“好啊,好,我家小凡也成筑基前辈大能了。”  

李季安笑着摇头:“瑶姨,你言重了,筑基不过是踏上仙途第一步,哪敢称大能?”  

赵姝瑶却是神色一凛:“小凡,不可妄自菲薄,你不知道我和你爹当年有多么羡慕筑基修士,当年我们在荒原时,那些筑基修士都是附近家族的老祖,高高在上,俾睨众生,我们甚至连看一眼的资格都没有。”  

李季安笑着附和,没有与之争辩,毕竟她说的也是实情。  

见李季安似乎不以为意,赵姝瑶更加郑重道:  

“小凡,你记住,你爹曾经说过,君子当有龙蛇之变,条件不足时,落地为蛇,俯身草莽,与蝼蚁为伍,住泥泞之穴,食肮脏之物,以图安身。  

条件具备时,上天为龙,飞腾万里,能呼风唤雨、吞云吐雾,普降甘露,尽显才华。  

当蛇时,不因曾经为龙,而沉沦灰心。  

为龙后,也不因曾经当蛇,而自卑心虚。  

不论你之前如何,如今,你都已经化身为龙,不可再妄自菲薄,你且看看外面筑基修士,该有的姿态还是要有!”  

“…”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