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驯养蚁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晚来风稍急,林深人迹稀。  

再次进入堕龙岭山脉,李季安心态与三十年前截然不同。  

彼时对此界知之甚少,心怀敬畏。  

而三十年后的今日,一阶炼体巅峰,练气中期法修,还有一只即将晋升一阶后期的灵兽,泰然不少。  

一路疾驰,踏入山脉时已经深夜,李季安将呱呱放出,任其遁入地下,警戒四周。  

他则原地打坐,尝试恢复一点法力。  

仅片刻后,再次睁开眼:“果然,此处深山密林的灵气太过斑杂,难怪唤作杂灵地,对于人类修炼还不如灵瘠之地,颇有风险,也就妖兽能借其蜕变血脉了。”  

随即从储物袋拿出一枚补气丹服下。  

“呱~”不多时,呱呱通过御兽牌勾连的神魂传来异动。  

李季安灵识一凝,当即与御兽牌中呱呱的神魂相融。  

下一刻,李季安多出一个视野。  

正是十里外的呱呱视野。  

呱呱此时遁入地表,只一双眼睛从大地缝隙看着外面。  

不远处,七八个黑影正缓缓靠近。  

腌臜劫修!  

这在此地很常见,多是些臭味相投的散修。  

修仙资源被那些家族势力霸占,他们资质不好,无一技之长,却又不甘当个凡人,还看不上那些积攒太慢的小营生,更不愿沉下心几代人积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4  

李季安摇摇头,身侧飞剑瞬间直上云霄,带起冲天火光。  

“滚!”气血激发,雷音滚滚。  

同时堪比练气后期的灵识定向朝着几人方向放出,伴随着一阵灵压!  

“不好!是练气后期大修,撤!”6  

看到练气后期大修是真没忍住“前辈息怒,小的们有眼不识泰山,恕罪恕罪。”  

“多谢前辈手下留情。”1  

几个劫修抱头逃窜。  

能够躲入山脉里当劫修的,都是被八大家族联合卫队吓破胆的。  

真正有实力的,不需要做劫修,但凡有练气后期实力,八大家族必定给客卿身份。  

李季安没有理会,调息完毕后,再次朝着山脉深处而去。  

但没有将呱呱收回,依旧让其凭借土遁便利,提前探路。  

翌日一早,便到了陈兆虎标出的位置。  

是一片三面都有高耸山峰的一处洼地。  

此处已经接近堕龙岭山脉的深处,有遭遇二阶妖兽的可能,是八大家族也不会轻易涉足的地方。  

陈兆虎一行能够被逼的来此狩猎,与八大家族开荒脱不开干系。  

“去吧,不要放过每一个地方。”李季安立于山顶上,对着呱呱吩咐道。  

寄魂蚁是他通过颜清婉的便利,查阅了族内不少典籍,并且几乎将整个坊市书斋有关神魂的古籍翻遍,才找到对于此生的他最有可能利用好呱呱的方法。  

他一旦返老还童,肉身会重回八岁,同时会净化一切,神魂亦是会得到净化,消除一切效果,烙印于灵魂的记忆则成为养料,反哺神魂,使其每返老还童一次就强大几分。  

而他如今能够万无一失控制呱呱的,只有御兽牌。  

御兽牌是以他的神魂和呱呱的神魂签订了神魂契约。  

这份契约不仅勾连呱呱,同样勾连着他的神魂。  

理论上,一旦一方神魂消散,契约便失效。  

当年李季安轰杀了那位御兽师拿到御兽牌时,呱呱已经属于无主之兽,是他再次以神魂勾连御兽牌才再次签下契约。  

若是他此时返老还童,神魂被净化,此前识海内的神魂自然默认消散,御兽牌就会失去控制。  

灵兽也是兽,自然不能赌。  

他尝试的解决办法,便是通过寄魂蚁,在返老还童前,寄存一丝神魂,届时,哪怕本体神魂消散,御兽牌的契约还在。3  

而自己只需要尽快重修凝练出灵识,便可再次控制御兽牌。2  

这也是这些年一直寻找寄魂蚁的原因。  

“呱~”直到红日西沉,呱呱已经累的有些虚脱,依旧没有寻到蚁巢。  

寄魂蚁之所以能够寄存神魂,便在于其以神魂为食的特性,也因此,有大量寄魂蚁存在的地方,灵识感应都会失效。  

一旦灵识靠近其一定范围,便会被其吸收,得不到一点反馈。2  

这也是李季安让呱呱不停遁地寻找的原因。  

可惜此洼地面积不小,寄魂蚁的巢穴又格外的深邃,一时未能建功。  

“你要努力,这不仅是为了我,更是为了你自己!”  

“一旦验证此法可行,你便真的得到大机缘了。”  

“莫说下品血脉,便是凡品蛤蟆,只要跟着我,都有飞升的希望。”13  

“加油,你的命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一次次喂食兽丹,一次次诚心鼓励。1  

直到五日后,终于传来喜讯。  

先通过视野共享,李季安清晰的看见了那密密麻麻的寄魂蚁,比之普通蚂蚁大了十倍有余。  

最让他欣喜的是,那只蚁后正处于排卵期,身体晶莹白皙,肚子莹白泛光,更是几乎要撑爆开来一般。  

据古籍记载,这种状态是最容易驯养的时候。  

“好!你立大功了。”李季安心情舒畅,当即让呱呱回来。  

呱呱得到夸赞,同样显得很兴奋,眼前流露出无尽期待。  

期待着李季安此前鼓励它说的话。  

李季安赏了它一枚兽丹,便让其张开嘴将自己吞进了嘴巴。  

随着呱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