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朝生暮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邸报最下面的奇闻轶事栏。  

“碧云宗凡俗聚集区,一位练气三层女修卯时诞下一子,生而知之,极速生长,半个时辰便长到七尺,灵根完全成型,在灵根成型瞬间,引起周围灵气紊乱,碧云宗结丹真人前往探查,疑似天灵根,遂带回宗门。  

据说还未传授他练气功法,其便突然有感,原地修行,精进迅猛,半个时辰练气,再一个时辰筑基,再两个时辰结丹…  

然而,申时一过,其生机极速衰退,身体同时衰老。  

到了酉时,全身干瘪,仿若婴儿。  

随即彻底失去生机,身死道消!  

有人怀疑是碧云宗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碧云宗坚决否认。  

称遇到了神眷者…”  

看完整个事件,李季安表情怪异。  

“朝生暮死…极尽绚丽…刹那芳华…”  

这不是诅咒吗?怎么还会是“神眷”?  

谁会期望这般被神眷顾?  

“惊奇那位神眷者?”察觉到李季安神情,颜清婉笑着问道。  

李季安回过神:“这…是真的吗?”  

颜清婉摇摇头,再又点头:“此事未必是真,不过…神眷者确实存在,且时常令人匪夷所思。”  

“如何匪夷所思?”  

“我家太祖就曾亲眼见到过一位神眷者。”颜清婉肯定道。  

“是什么样的神眷者?”  

“他只要靠近蕴含天地灵机,或者暗合大道之物,皆会得到感应,且此能力还能成长,感应范围越来越大。”  

李季安眼皮猛然一抬。  

“寻宝灵体…”  

这就和宁素锦的趋吉避凶很相似了。  

“结果呢?”  

“结果…你就不好奇他这般能力能做甚?”颜清婉颇有些诧异,寻常人听到如此匪夷所思之事,除了质疑外,更多的是好奇此能力,李季安却是只问结果。  

“此前我听陈兄说过某位神眷者的能力,据说可以预感未来的某个画面,所以倒不太惊奇。”李季安解释。  

颜清婉点点头:“原来如此,结果嘛,自然是被上宗收入了门墙,据说从那以后,那个上宗福缘不断,宗门弟子皆有宝物傍身!”  

“所有神眷者都会被如此对待?”李季安下意识追问。  

颜清婉摇摇头:“自然不是,有的神眷者,人人共诛!”  

“嗯?”  

“据说千年前,便有一位神眷者,天生万毒附身,人至,城灭,天下共诛!”  

李季安点头,心中对于所谓的“神眷者”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同样也基本笃定宁素锦就是一位神眷者。  

而其当年突然被“仙师”带走的原因,也基本确定。  

六十三年过去…  

遥遥看了眼西北方向,李季安摇摇头,没再往下想。  

辞别颜清婉,李季安回到小院一如既往先尝试了一遍九阳诀。  

“依旧如此…不知还需要蜕变多久?”  

这三年来,他依旧修行不缀。  

本以为到了颜家,且紧邻核心灵脉区,一阶高级的灵脉浓度滋养,他的法力修为能够快很多。  

结果,练气三层所需充盈的丹田内部扩大一圈,所需法力倍于练气二层。  

最无力的是,两年前,当他练气三层接近圆满时,他明悟,练气初期到练气中期是个坎,除了法力的量外,还需要丹田蜕变,这需要法力供养。  

以他两缕灵韵的感应度灵根,炼化效率很低,本来可以靠着时间卷一卷,让每日炼化的法力总量与寻常下品灵根相当。  

但如今法力供养丹田是以每一个大周天为基准,而非一天的总量。  

这就让他的卷没有了任何意义,一天两个时辰的修行便到了极限。  

且这就和其他灵韵感应度高的灵根真正拉开了差距,便如陈青灵那般九缕火灵根,每日同样修行两个时辰,其能供养丹田千五,而他只能供养千一。  

“无所谓,此世灵根差便是事实,得认!”对此,他倒是没有太多情绪,认清自己是稳健的基础。  

他也没有就此松懈,每天例行两个时辰炼化法力供养丹田后,剩余时间全用在炼体上。  

此界体修之所以不那么盛行,除了体修仅延缓气血退化时间,寿元顶天百岁外,正如陈兆虎所言,一阶中期体修所需要的资源比法修都多,且更加难得。  

陈兆虎若无那次机缘,此生只能止步初入一阶中期。  

至于李季安,仙赐皇朝气血大宗师巅峰,不过相当于此界一阶初级圆满体修,而后得陈兆虎传授百煅金身诀。  

在本身的基础上,又是龙虎之相的根骨,在那一年成功再进一步,踏入一阶中期体修。  

后来又因数年修炼法力,有法力滋养肉身,令其气血迈向一阶中期体修的巅峰。  

不过,那也就是不依靠炼体灵物的巅峰了,非炼体灵物,再无寸进。  

直到两年前与颜鸿升相识,其天生根骨差,炼体困难,为了入门,开始便使用炼体灵物,久而久之,李季安也得了其不少馈赠。  

确认丹田依旧没有蜕变完成后,李季安进入屋子,从储物袋中拿出这两年一点点积攒下来的雷炎晶,继续炼体。  

一月前,他已经成功晋升一阶后期体修,最近都是巩固。  

进阶后期炼体后,本来的气血开始有了质变,从本来的雾状气态,有向液态凝练的趋势。  

而且其蕴含的能量,比之气态浓缩一倍有余。  

他当时类比了颜鸿升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