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三年修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段时间,张铁柱的书信和传讯除了倾诉他的情窦初开外,便是劝李季安想办法加入颜家。  

但今日,却优先着重说了一件事。  

“赵姐来信,严词告诫千万小心,意外发现有人在暗中寻找三年前从沙暴绝地走出的人。”  

凝眉片刻,李季安缓缓吐出一口气。  

对于此事,他们三年前逃出沙暴绝地时就有预料。  

正因此,才一路向东,不惜耗费一年时间,方才来到此地。  

“金煌仙城!”  

金煌仙城位于苍云州最北边,属于苍云州最鼎盛的修行区,靠近天苍域核心州——天源州。  

此前赵姝瑶跟随商会初到金煌仙城时,对仙城称赞有加。  

张铁柱还说赵姝瑶如今委身金煌仙城一商行东家,疑似涉及情报产业,其无意间耳闻,会一直小心关注,随时传递消息。  

已经过去三年,对方还处于暗中寻找阶段,这让李季安轻松不少。  

在还未遇见陈兆虎前,他心里还是非常担忧的,最怕的就是什么万里寻踪,神魂秘术类神通。  

直到了解了此界修士的境界、能力后,他才真正放心下来。  

那个未知家族派去仙赐皇朝的修士,都是练气期,而且截杀的修士也是炼气期,且都是他们族内的翘楚,足够说明其族内的实力。  

或许和此间的八大家族相当,亦是筑基家族。  

大概率不会涉及结丹真人。  

修行界宽广无垠,地域辽阔,其又不敢明目张胆寻找。  

而且李季安笃定其在仙赐皇朝养血奴之事一定见不得人,一旦被曝光必定承受极大代价。  

甚至,其如今暗中寻找的目的应该都不会是为了血奴本身,而是为了解决可能泄露此事的隐患。  

因此,对方一定投鼠忌器,还会害怕将他们逼得狗急跳墙。  

“是金煌仙城内的家族?”  

除非将此家族的恶行公之于众,让此间执法者将其铲除,否则这个威胁一直在。  

对方在暗中找他们,也肯定知道他们也想找出对方。  

这是一场博弈,时间的博弈。  

就看谁先锁定对方。  

再次拿起传讯符,李季安没有因此事影响心境。  

事已至此,内耗无用。  

以自己如今的修为和实力,一味的躲藏反而还会弄巧成拙,没有被对方拿下反而被毫无干系的劫修所害那就搞笑了。  

最应该做的,是尽力提升自己的实力。  

张铁柱后面也提到了这一点,再次劝说李季安想办法加入颜家,或者其他几个家族也可。  

其享受了家族的灵脉道场,享受了族内的资源供给,对于李季安的处境很是不看好。  

特别是两个月前,其成功晋升练气二层,更加质疑李季安的行事风格。  

“李大哥,此地不是故乡,我们天资更是垫底,不靠自己去争取资源,前路无望。想要改命,必须冒险,若是一点风险不愿意冒,真就没有一丝希望了…”  

李季安没有与他辩论此言论。  

赌徒心理和冒险精神,有时候很难分的清。  

好在,他已经不需要去区分了,但凡有风险的,那就一视同仁拒绝!  

他不需要去赌,亦不需要冒险。  

将张铁柱给他的传讯符放下后,他才在心底微微一叹,赵姝瑶恐怕因为上次的回信有些想法了。  

对此,李季安也能理解。  

赵姝瑶此前来信欲回来和他共度余生,在其不知道自己有外挂的情况下,其实算是一个好心,毕竟以五人情况看,李季安是最没有希望的。  

但是李季安回绝了她。  

其自小争强好胜的心理,应该是被上次的回信激起了。  

正常情况,张铁柱效命颜家,时常无法及时收到信件,而李季安一直作为几人信息中转,也最能及时接收回复信件,她却选择了张铁柱。  

不过这些都不能影响他分毫。  

接下来的日子,他始终保持心态平和。  

修行、炼丹,孜孜不倦。  

三年岁月一晃而过。  

“练气三层!”长长吐出一口气,李季安心情不错。  

来到坊市四年,当初练气一层只用了半年时间,练气二层则花了一年半,此番练气三层足足花了两年时间。  

这个进度,他还是满意的。  

毕竟,九缕灵韵感应度的陈青灵,也堪堪在半年前晋升练气三层,而且其还比他早修炼半年。  

算下来,他灵韵感应只有两缕的灵根修炼速度与九缕灵韵的灵根持平了。  

原因则很简单。  

其一,自己一直修行不缀,且每日修行,肉身和神魂都可以抗住十个时辰,就算每月一两次的炼丹耽误,修行所花费时间也比寻常同阶修士多五倍。  

其二,自从三年前和颜清婉多次精研丹艺后,愈加得到颜清婉的看重,索性将核心区的这处小院任其居住修行,此处灵气充盈比之东区陈青灵居所高五成。  

其三,丹铺一份俸禄,加上颜清婉时常的赏赐,再有节省下每年的东区租金,他的灵石相对充裕不少,几乎实现了灵米自由,妖兽肉也能够做到十天半月补充一次。  

其四,颜清婉丹艺在李季安指点下,日益精深,成丹率和成丹品质提升迅速,每次开炉都能成,首批丹药大都以试验药性的名义到了李季安手里。  

不过,相比于张铁柱,他还是稍逊一筹。  

张铁柱虽然比他先一年离开聚集区,但是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