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命途骤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北风呼啸,凛冬将至。  

此次回返故地所见所闻,更加坚定了李季安就待在仙宫,再不迈出半步的决心。  

以他如今换血圆满,加强版飘萍步身法精通,外加自己研究的几招简陋气血激发之法,放眼天下也算得上一流武者,但面对即将大乱的大势,也难保证不被大势裹挟。  

还是仙宫安全。  

不管外面再乱,仙宫永远一片祥和,而且资源供应充足,大多数人都为了成为仙苗努力着,除了李季安。  

换血圆满后,他内功修行明显放缓,更加专注于外功气血激发的杀伐手段。  

生怕下一届仙典时仙苗再出纰漏,被赶鸭子上架。  

不说万全准备,起码他得尽自己所能,最大化武装自己后,方才能进入修行界。  

“石老,老规矩,三局两胜,如何?”这日,李季安再次来到仙宫的藏经阁。  

此处是皇帝收集天下武学所建,亦只有最终未能飞升仙界的后备仙苗有资格进入,目的在于为皇朝培养武道力量。  

按道理来说,只有三十岁后彻底失去成为仙苗可能方可进入,不过,百来年下来,每十年能够跟随仙师飞升的也只有那十人,很多后备仙苗最终的结局都是失败,所以此条规矩也早有变通,只要第一届仙典没有飞升的,便可进入。  

唯独不足的也就是权限仅限下三层。  

想要再往上,那得入职朝廷,攒上功勋才行。  

而且这下三层也是对应换血、伐髓以及炼脏。  

李季安初入伐髓,且进度缓慢,理论只能进入第一层,习练二流武学。  

好在这三年来,深谙逗老头的李季安早已经和藏经阁老石打成一片,  

初期耐着性子教其下棋,让娱乐匮乏,又混吃等死的老石渐渐上了瘾。  

后面就如愿下三层来去自如了。  

“嘿,小子,你来的正是时候,老头子苦熬三宿,专门研究了对付你的路子,看今日不杀的你片甲不留!”石老听见李季安声音,顿时放下手上勾画凌乱的棋谱,一双老眼绽放光芒。  

“哦?既然如此自信,不若再加加注?”李季安顺势上顶。  

石老刚准备答应,紧接着警惕的瞪了李季安一眼:“怎么?难不成你还想上中三层?不行不行,老头儿还想在这养老呢。”  

“呵~我以为你老有多自信呢,如此,我就有数了,来吧,执黑先行。”李季安笑着激将一声。  

结果毫无疑问,连续两局,李季安险胜。  

“石老此番招法果然不俗,差一点就赢我了,唯独差了点一往无前的勇气和自信,承让!”  

留下依旧不死心盯着棋盘的石老,李季安迈步上了藏经阁三层。  

“远行轻功,腾挪身法,拳法,掌法,刀法,棍法,剑法…恩,还差暗器和防御…”  

几乎一月来一次,三年间将通俗武学都研究了不少。  

虽然下三层的武学激发气血的威力仅三成左右,还不值得李季安潜心苦学,却可作为基础知识储备,为其积累气血激发的数据库。  

基于下三层这些一二流的武学,三年间他勉强自创了半套拳法,气血激发威力当与超一流相仿,至少五成。  

暮鼓声响,李季安离开藏经阁。  

“暗器武学都差点意思,可惜宁素锦还没修习暴雨梨花针…不急,等五年后仙典一过,便有的是时间筹划。”  

一路上念叨着宁素锦,回院就见宁素锦已经等待多时。  

“我近日突感命途骤变。”宁素锦没有废话,一脸平静的说道。  

她这种冥冥中的感应,也只有和李季安能够交流。  

“如何?是吉是凶?”李季安瞬间郑重起来。  

宁素锦摇摇头:“与往常皆不同,吉凶不定,福祸难料。”  

“以往皆是身边人有所行止时,我能感应其此行祸福吉凶,而我自己,亦是在欲行某事时,有所吉凶感应,而这一次,我并无任何行变之事,却是突然感应变故。”  

李季安凝眉片刻:“有人欲对你有所为?”  

“大概率是了。”宁素锦附和。  

“不过,此番不论我如何推演,皆无法化解。”  

“逃离皇城也不行?”  

“所有可能都试过了,皆无法改变。”  

这五年间,宁素锦修行不缀,即将伐髓圆满,若无意外,五年后的仙典,应该能够炼脏有成,有希望成为仙苗。  

此刻突然的变故,让她颇感无力。  

“如今国公权势鼎盛,还有陈伯和你外公在,竟都无法改变…莫不是,仙师?”李季安合理推测。  

“仙师?”宁素锦面色凝重。  

“仙典还有五年时间,而且自百年前仙师临尘,每十年一度的仙师临尘从未变过…”  

可除了仙师,李季安想不到以宁素锦如今身份背景,还有谁能够强制影响其命运,甚至躲都躲不过的人。  

便是皇帝要诛国公府满门,她也可提前躲入红尘避过才对。  

“我呢?”  

宁素锦摇头,并无改变。  

“国公呢?”  

亦是摇头。  

如此就真的是针对宁素锦了。  

沉默良久,宁素锦长长吐出一口气。  

“季安,你当真是因为求仙之心才拒绝大娘之意?”  

其实五日前她便有此感应,今日来找李季安,并非寻找解决之法,而是真的无力应对,对自己命运失去掌控后的认命。  

但在认命的同时,崇安府五年加上仙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