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此世目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救命!救命!”宁雨檀瞬间惊呼出声。  

并且紧紧抓着李季安的衣服,一个劲的围着李季安躲闪。  

其初入煅骨,身具小千斤力,而宁素锦与李季安一般,夯肉圆满,满打满算五百斤力。  

但宁雨檀却是为了内功精进,没有分心修习外功,算得上是空守着一座宝山却不得入。  

宁素锦明显修行了某种上乘轻功类身法,辗转腾挪,将一身劲力发挥到了极致。  

“啪!”清脆的一巴掌紧接着响起。  

“我跟你拼了!”宁雨檀身体整个往后一躬,一手捂着被宁素锦重重扇了一巴掌的圆臀,一手就朝着宁素锦推去。  

可惜,武道境界不等于实力,没有修习外功技法的她空有初入煅骨的劲力却根本碰不到宁素锦。  

“嘶~疼疼疼,放手。”其一掌推空,反而被宁素锦一只手揪住了右边耳朵。  

惊呼之际,一手朝着揪住自己耳朵的宁素锦那只手抓去,一手再朝着近在眼前的宁素锦推去。  

“啊!错了,错了,耳朵掉啦,姐姐我错啦。”结果又被宁素锦揪住了左耳朵。  

这下,宁雨檀彻底放弃了,急忙两只手护住耳朵,苦苦求饶。  

“哼!”宁素锦身形停了下来,冷冷的瞪了眼宁雨檀,继而看向一旁吃瓜看戏的李季安。  

李季安平静的看着,眼中不乏羡慕之色。  

他对刚刚宁素锦施展的身法很是眼热。  

虽然他三世精神力叠加,在尚义县武院时就发现,除了悟性不凡外,感应力也比别人强不少,但是刚刚宁素锦施展那套身法时,他依旧捕捉不到其实时位置。  

足可见这门功法对于内劲的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李季安?全府第二?”宁素锦神色缓和一些。  

李季安微笑颔首。  

“喂,他已经是我师弟了,跟你没关系,别打他主意。”突然,宁雨檀急忙出声打断,宣誓主权。  

“嗯?”宁素锦冷眸一扫。  

宁雨檀下意识闪躲不敢对视,但下一秒,鼓起勇气回瞪过去:“你不信?那你问他,是不是跟我一伙的?我还要赏赐他我娘亲手做的点心呢,嫉妒了?”  

“幼稚!”宁素锦讥讽一声,扭头看向李季安:“想不想学轻功身法?”  

宁雨檀瞬间跳脚:“你居然为了和我抢人,要把苏家的祖传身法传给外人?师弟,别听她的,你要学了她家身法,苏家人肯定杀了你,你快过来,我们才是一伙的,以后我有好吃的全都跟你分享。”  

“谁告诉你我只会一门轻功身法?李季安,跟我来,我有数门无主功法任你挑选。”宁素锦为自己解释道。  

“别信她,你过来,我娘做的点心千金难买。”  

看着一左一右的两女,李季安莞尔一笑。  

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又是世家权贵出身,没经历人间悲苦,思想和见识都毕竟有限,还是小孩子啊。  

没有多想,李季安转身推门而入,留下两个小姑娘在门外微风中面面相觑。  

以他三世经历,特别是有穿越前的现代都市生活经历,对于宁雨檀和宁素锦二女刚刚的打闹已经心中有数,对于各自的性格心性,以及两女之间的矛盾对立都有了较为准确的判断。  

不过是把他当做了一个竞争的工具而已。  

二人对于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甚至都未必把他当个人,只是二人胜负欲的一件道具。  

当然,此种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她们间的这种竞争心理,左右逢源,获得好处,或者建立关系。  

诚然,若能与定远侯府搭上关系,对于下一世的童年期可能有很大保障。  

如果下一世八岁时就能够进入侯府,在侯府成长的话,成长成的根骨一定更好。  

但,那需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需要彼此信任。  

若是依靠套路得来的关系,他自己都不放心。  

而且今生童年期发育良好,又早早锻体入门,气血充盈,若无意外,寿命七八十问题不大,“返老还童”至少在五十岁之后,时间还较为充裕。  

所以对于为了下一世童年期积攒资源和依靠这种事,他更倾向于顺其自然,若能遇到像师兄那般值得信赖的人,经历时间的考验,洞悉其真正的本性,建立真正的信任,才是正途。  

他对此的态度是,不强求,不主动,不拒绝,随缘。  

更不会完全将宝压在别人身上,自强才是最后的依仗。  

毕竟若是寻常金钱、权势,哪怕神功秘籍,或许能够有不动心的故人至交,但,一旦涉及长生之谜,返老还童之秘,别说故交知己,便是亲生儿子,亲生父母,都无法相信。  

而且此世如今来说,他最大目标还是希望能够成为仙苗,去验证下仙人的真实性,暂时不急着为下一世筹谋。  

至于习练外功…此间情况,当已经需要靠外功自保的时候,便已经落了下乘。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适应环境,顺势而为,忌争忌斗,广结善缘,不与人结仇怨,不立危墙之下,站好队,才是身怀“返老还童”外挂的李季安考虑的事情。  

兵危战凶,他岂是逞勇斗狠之人?  

在此等世界,掌握绝大多数武道资源的朝廷才是最强者,只要有希望能够成为朝廷极度看重的仙苗,那自然有朝廷为自己保驾护航。  

就算要习练外功自保,也到三十岁后,彻底失去成为仙苗的可能再说。  

所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