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扑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的。  

不仅仅国土破碎。随着因果线的抽离,他们的修为,也在极速降低!  

除了吕洞宾等八仙,以及黎山老母座下的红尘仙以外,几乎所有人的修为,都在降低。  

包括杨戬和孙悟空,也不例外!  

因为,诸圣虽都是修红尘道果的,但多少,也都参悟混元道果。  

因果线的抽离,代表着混元道果的离去,造化的离去。  

自然的,也将众圣的修为打了下去。  

这一下子,原本就已受到重创的三界生灵,再一次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  

幸好关键时刻,杨婵祭出宝莲灯,才护住了不少人。  

其余红尘仙,也都各自施为,试图救下更多人。  

“这样下去不行,我等虽然能护住一些人,可是在这混沌当中,又无国土落脚,恐怕早晚必将覆灭!”镇元子呼道。  

不过,这种事情,又何须他说?众人都是心知肚明的!  

值此危难之际,孙悟空一咬牙,道:“如今,已没有别的办法了!我等所能做的,唯有战!”  

他此言一出,众人都是一惊。有人更是不解道:“猴子,你疯了?那可是天道!我等如何能敌之?”  

孙悟空道:“虽然不敢,但也不得不承认,俺也知道自己的力量与其相比,恐怕是蚍蜉撼树。但是及至如今,如若不战,我等也只不过是多苟活数年罢了。与其那般窝囊而死,倒不如去拼一拼!”  

“悟空说得对!”  

哪吒也说道:“我不像你们,只是一个普通的天神,但也绝不甘心这般死去。我宁愿死在冲杀的路上!”  

杨戬也点头。  

那诸多红尘仙,以及青狮、白象、大鹏、蜈蚣精、白牛、铁扇公主等,也都齐齐应声。  

在这最后的危难关头,三界,竟然又得到了一次微妙的协力之机。  

“好,多谢诸位了。这一战,纵使我等无法获胜,也必然不会留有遗憾!”  

孙悟空一边大喊,一边已拿出了如意金箍棒。  

他怒吼着,振奋神通,化作一道流光,追随着因果线,朝天道轰然打去。  

杨戬也拿出了三尖两刃刀,先是含带温存地看了看杨婵,旋即目放神光,悍然涌上。  

在其身后,只见无数道光彩,五颜六色的翻腾着。  

那正是众神、众仙、诸佛、诸圣追随悟空与杨戬,朝天道袭杀的样子。  

这一道画面,已是永恒。  

任谁也难以想象,竟会有如此震撼的景象,出现在这早已被摧毁的天地之后,在这已是终结的星空之中。  

手持芭蕉扇的罗刹女。  

化为本相的白牛。  

万目绽放神光的蜈蚣精。  

转弄乾坤的镇元子、白鼠精。  

各显神通的八仙。  

虚空藏菩萨、大势至菩萨…  

诸多佛陀、罗汉。  

哪吒、李天王、四大天师、诸天星辰灵官…  

甚至是,四大天魔!  

在这一刻,曾经各怀心思,甚至是互相敌视的诸天神魔。  

他们在这一刻,竟然前所未有的,心怀统一。  

那已凝结成了一片流光之群,但是乍一看,竟然是不是无数股力量的流星。  

而是一道炽烈的怒火,凝成一团。  

是的,原本应该是互斥的诸多法象,在如今,却因“天人道果”,以及他们个人原求融合的意志,使得一切道行法力,拧成一团,形成了这道怒火!  

这团怒火,在杨戬和孙悟空的带领下,轰然撞击在了天道洪流、岁月长河之上!!  

嗡!!!  

一道仿佛是大爆炸的气浪向宇宙扩散了出去。  

但实际上,众圣齐齐的法力,仍然在与天道的洪流对峙。  

按理来说,众圣虽然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但是面对这岁月长河,天道洪流,应该还是会被瞬间湮灭,尸骨无存才对!  

然而…  

令人意外的是,并没有!  

不知为何,众圣竟然抵挡住了。  

是的。他们竟然抵挡住了天道的洪流!虽然,仍然是在节节败退,但是却还是抵挡住了,甚至是有着一拼之力!  

这不禁很令人奇怪。  

但是下一瞬,众圣便知道为何了。  

只见,在天道洪流之外。  

那宇宙星空之中。  

一道道星光绽放,一个个彩虹飞射。  

在这一刻,那原本隐匿于天道之外的诸天大神通者,竟然一个个,从天外世界中,各自出手了。  

是的。  

在原本的岁月长河的下游时,纵使是三界被灭,纵使是三大国土破碎,诸天神圣湮灭。那些大神通者也并没有出手。  

并不是畏惧。  

而是他们怀着更重要的任务。  

他们继承了苏寻的天人道果,虽然在此方岁月,天地寂灭。但他们仍然希望保留薪火,在下一个大天地重新恢复天人道。  

然而在这一刻,他们却都微妙的知道,那已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了。  

倒不是说他们像苏寻一样,看到了岁月长河的下游。  

而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苏寻的所作所为,已经燃烧了天道的未来,重创了天道。  

即使他们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可是,天道的未来既然受到了重创,那么他们就有机会,改变它!  

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也是亘古未曾发生的壮举。  

虽然不知道,苏寻是怎么做到的。  

但是,这对诸天大神通者来说,是唯一的机会。  

一旦错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