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天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诸圣大惊,回过头去,却发现,那玉皇大天尊赫然出现在天际。  

玉皇大帝站在天空,仍旧是往日一般高高在上,身旁,则跟随着四大天师,再往后则是诸天灵官与四大天王等人。  

在三界危难的关键处时,这位玉皇大天尊竟然出现了。并且,一来,就以大法力打散了劫雷。  

众圣顿时大喜过望,不少就要拜倒在地。但此时,玉皇大帝却目光炯炯,看向那天空的空洞。  

天际的空洞,似乎也顿了一瞬。  

似乎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玉皇大帝竟然会出现。  

但这也并不怪其。  

原本,天道应该是在岁月长河的化身。经过衍生,自然洞悉玉皇大帝会在岁月长河的“下游”时倒向人道,出手阻止。  

但如今,岁月长河的“下游”,却已经覆灭了。  

是的。  

因为苏寻,岁月长河的未来,已出现了无数条!因此,天道的认知形成了偏差。  

在这个时候,即使是祂,也不确定,未来将会如何发展、衍生了。  

因为,固定的未来已经改变了。取而代之的,是无限的可能性!  

“如来,波旬,既然汝等已在,只按那苏道真所言去做便是。至于这天道,朕便以一己之力,为汝等找寻一些生机。”  

玉皇大帝缓慢说道。  

他依然是以前那般不动声色,淡定、儒雅。  

不过在此时,三界众生对玉皇大帝的印象,可谓是有了云泥天壤的转变。  

谁能想象得到,那坐在高天御座之上展露帝王神威的玉皇大帝,竟然,会有如此的一面。  

在这一刻,波旬更加确定了。当年,如若不是这位玉皇大天尊允可,恐怕就算自己的魔道再强三分,也绝难掌握天庭。  

但此时,他与如来也顾不得其他了。  

波旬看向玄奘,道:“玄奘,释迦牟尼,时辰已到,该你我出手了。”  

玄奘并没有答复,只是运作了自己的佛果。  

一瞬,在玄奘、释迦牟尼、波旬三人的动作下,三界中,铺天盖地出现了无数座国土。那其中不仅仅有“极乐佛国”,还有波旬的“魔国”,玄奘的“红尘国度”。  

孙悟空见状,也连忙令自己麾下四大部洲的生灵,尽皆接纳三人的大法力。  

顿时,一片片的生灵,隐匿在三人的国度之中。  

原本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早在大岁月中,就有“阿弥陀佛”想到了以极乐净土,接纳死去的存在。  

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得了极乐净土。三界生灵,能得庇护的毕竟是少数。  

若是以大法力强行拘束,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类似极乐净土这样的世界,是没有红尘气息的。  

就好像杨戬在无忧国土中感受到的那般,非神通者难以进入!  

可如今却不同了。  

经过了三十三年的改变,如今的根源,已然是今非昔比。  

三界众生,都拥有了红尘道果的气息。。而波旬、如来、玄奘三人的国土,也由红尘道果所改变。  

因此,大片的生灵,被吸纳到了国土之中。  

这也使得,此方天地的三界生灵,在不断地消失。  

另一旁,天道也很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只听轰隆隆的声音不断作响,紧接着那天空的空洞,开始剧烈的扩散。  

很快,竟然取代了一片天空!  

一片天空之上已然尽皆是空洞,空洞之中,无数难以阻挡的大法力,接连涌下。  

那是天道的无数劫难。  

不仅仅有风、火、雷三灾,更有七苦八难,无尽痛楚。  

天际,劫雷翻滚,劫火燃烧着,不断地降临在这红尘浊世。  

仅仅几息,整个三界都染上了无限劫难。  

但是在这個时候,玉帝再次出手了。  

他抬起了双手,与此同时,三界中,无边金霞不断地扩散开来。  

那无限劫难落在金霞上,虽然涌起了大片震撼,但最终,却还是消散了。  

玉皇大帝的道行与法力,再次刷新了无数人的观念。  

他们没想到,这位大天尊,竟然如此强大。  

一时间,竟然连天道,都无法将玉皇大天尊的道果彻底消灭!  

但是很快,天道再次发生了变化。  

忽然间,天上的“空洞”,竟然发生了“破裂”。  

汩汩泉水从上面不断涌下,玉帝见状,顿时面色一变。  

那是“岁月长河”的河水。  

也是一切混元道果的根源。  

玉皇大帝,经历了三千二百劫,在这三千二百劫中,修混元,已达混元的至高境界。  

可是即使是他,也决计无法抵抗的住这混元河水。  

众圣虽不知那是什么,但看到玉皇大帝第一次变了颜色,也知道来者非常。  

他们齐声道:“陛下,我等也是天庭仙神,让我等与陛下一同战罢!”  

玉皇大帝一人,抵抗天道,已是竭尽全力。  

何况还要挺起金霞,护持苍生?  

然而,面度这个心甘情愿的请愿,玉皇大帝却摇了摇头。  

他看向众圣,又环视三界。一瞬,三界众生都印在了他的脑海中。  

“卿等的战场,并不在此方天地。”  

玉帝周身缓缓开始燃烧起了赤红的火焰。  

在此时,他忽然回忆起了自己最初时的模样。  

曾几何时,自己也只是一个“人”。一个普通的凡人!  

修混元,得道果,参悟造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