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国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地藏王菩萨旳道行有多深,法力有多强,这一点没人知道。  

但是从其“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誓言来看,地藏王菩萨毫无疑问也是一位大神圣者。  

虽不是佛陀,却胜似佛陀。  

从遥远大岁月活到如今,其虽非倒驾慈航,但法力无异于观世音菩萨。  

虽然,地藏王菩萨本身并不在法界中,但这却并不代表她没有法界。  

像她这样的存在,自然也是有着自己的法界的。  

《地藏十轮经》中有所记载,地藏王菩萨所在的法界,名为“无忧国土”,念诵地藏王菩萨之名,即可被其接引至无忧国土。  

现如今浩劫将至,以其法力,其道行,自然也有同样的能力,可以做得到隔绝此方天地,度过浩劫。  

“菩萨,既然浩劫将至,如何你还在这幽冥界中?”  

所谓法界,实乃是大神通者用来躲避灾劫的一种手段。  

既然浩劫将至,回归法界,隔绝天地,自然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但是面对这个询问,地藏王菩萨却微微摇了摇头,看向杨戬,道:“真君有所不知,我曾立下了大宏愿。所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今忧患将至,幽冥界却仍有亡魂存在,不受接引。我如何能一人躲避起来?”  

杨戬闻言,顿时极为敬佩。  

他终于明白,为何地藏王菩萨会选择留在此处,面对浩劫了。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虽然浩劫将至,但是只要幽冥界还有孤魂,那么地藏王菩萨就不愿意回归法界,也不会躲在自己的佛国当中。  

杨戬由衷道:“不愧是地藏王菩萨,杨戬钦佩至极!”  

然而,面对如此敬仰之词,地藏王菩萨却似有些不好意思,不由道:“真君过誉了。其实,我也并非是誓死留在幽冥界。在过去的大岁月中,我不知多少次曾躲在无忧国土之中。”  

杨戬一怔。  

他没想到地藏王菩萨会如此说。  

还未等询问,菩萨便继续说道:“真君或许不知道,法界的存在,比起是躲避浩劫,更重要的是躲避那毁天灭地的‘未来星宿劫’。”  

杨戬微微皱起眉头。  

未来星宿劫…  

对于未来星宿劫,他自然也是知道的。此方天地有寿命,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就会寿终正寝。也便是所谓的“未来星宿劫”。  

届时,天地中的一切生灵,都不可避免会灰飞烟灭。  

不过地藏王菩萨如此说了,杨戬便也知道了,这些大神通者之所以能从大岁月中活到现在,或许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依靠隔绝天地的“法界”。  

只不过,还有一事杨戬不明白。  

既然法界是躲避未来星宿劫的,那么如何在这个时候,诸多大神圣都从此方天地离去了呢?  

难道说未来星宿劫将至?  

地藏王菩萨似乎也看出了杨戬的疑惑,说道:“此次浩劫,并非是未来星宿劫,天地也不会寿终。不如说,因苏道真的天人道,天地的寿命延长了百倍,再过一千万年,也不会寿终。”  

杨戬道:“既如此,为何众神圣会回归法界?”  

地藏王菩萨道:“盖因,此次劫难,乃是天数。虽不是未来星宿劫,但那执掌天数者非同小可,此劫难不似星宿劫,亦胜于星宿劫。或许会给天地带来大灾害,甚至会导致三界覆灭。”  

地藏王菩萨顿了顿,又说道:“可是,虽说如此,我有大宏愿在身。如今三界亡魂尚未度过,又非那毁灭生灵的未来星宿劫,故而谁都可以离去,我却不能。”  

如此说,杨戬总算明白了。  

但他却更加紧张,追问道:“菩萨,那浩劫究竟是什么?可请说的清楚点!”  

大神圣都逃走了。  

那“未来星宿劫”将至的征兆愈发紧迫。  

自己虽不在乎,但自己的小妹和母亲,却还在三界中。自己岂能坐视不理?  

更加不可能,带着他二人去谁的法界之中。  

若是浩劫来临…杨戬不由得心中浮现出了无比的担忧。  

地藏王菩萨看向杨戬,似乎也有些不忍。  

半晌后,她道:“真君,你也无须如此紧张。此番浩劫,虽然严重,但料想终究有解。”  

杨戬仍然问道:“还请菩萨提点一番。”  

接二连三的追问,地藏王菩萨轻轻叹了口气,道:“也罢。那浩劫之人是谁,有天数在,我不可多言。但那人却与苏道真、我佛如来有着极深的因果。昔年天人道若没有他,也是无法成道,故而他的存在是必然的,佛道两家都欠着他,便得还了这份情分,这便是所谓的定数。”  

杨戬目光一闪。  

地藏王菩萨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又岂能猜不出是谁?  

那人,唯有魔主波旬!  

可是这又怎么可能?仅凭一个魔主波旬,当真能够逼得三界大神通者都纷纷逃离,甚至让三界堕入浩劫当中吗?  

杨戬有些匪夷所思。不过,地藏王菩萨不可能以言语诓骗自己。  

他只好压下心中的疑惑,沉声道:“无论如何,感激菩萨指点。不知菩萨叫我来,究竟是所为何事?”  

虽然仍旧担心,但杨戬也并没有忘记自己过来的目的。  

何况,担心也是无用的,不如找寻机会,化解浩劫,这才是杨戬的性情。  

地藏王菩萨道:“请真君来,并无他事,只是希望真君能够护送我之母亲,前往无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