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超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整个三界都震惊了。  

几乎是所有有所感知的存在,全都心中震撼!因为,无论是谁都没有想到,那些早已逝去的上古先贤,竟然会在这个时候,一一出现。  

按理来说,他们并不是仙神,也没有选择成为仙神,应该早已经“死去”了才对。  

即便不入轮回,也当不复存在了。  

已死的凡人,过去经年,又何以能重生?  

而且,其他人也就罢了,为何苏子也会在其中?  

他不是天庭封授,金阙玉晨大帝吗!?  

所有人都怔住了。  

那天庭当中,玉皇大天尊豁然站起,眼中浮现出了几分讶然。  

灵山之中,如来佛祖目光微动,周身佛光震荡,许久才渐渐平静。  

他们并不是没有对“人道”有过猜想。但是,他们也绝不会认为,人道可以做到如此程度。  

就像方才他们所说的一样。  

已逝去的存在,何以能重生?  

天地是有寿命的。  

在此方天地开辟之前,曾有过无数个天地。而那些天地,最终都寿终而尽。  

那些天地之中的生灵,自然也是不复存在了的。  

虽然,也有少数,从那些天地中,一直活到现在的存在。譬如如来佛祖,譬如玉皇大帝…  

然而,就算是他们,也不可能将早已选择逝去的存在,重新复苏!  

这与灵魂投胎,或是长生什么的不同。  

虽然三界有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掌握在仙神手中,理论上来说,只要仙神想的话,没有什么是必然会死的。  

然而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就连天地都有寿命,何况是人?类似三皇五帝等上古先贤,实则,早已经是已“逝去”了的存在。他们不如轮回,没有选择任由天地所管,走向的自然只有毁灭。  

可是如今,他们却又“出现”了!  

这代表着什么?  

超脱!  

人道,竟然可以从天道的规则之下,达到“超脱”。而在此之前,能够做到的,唯有玉皇大帝等寥寥数人!  

事实上,就在人族的上古先贤出现以后,天地浮现出了一道道神秘的力量。  

忽然间,三界的众生,齐齐感受到了一股深入骨髓般的冰寒。  

这种力量尖锐,冷厉,无情。就连三位大帝,心中也浮现出了如此毛骨悚然的感触。  

几乎同时,所有人看向天空。而在此刻的天空中,那无尽阴云以一种诡异的姿态僵持着。  

在阴云的正中间,一条黑色的阴阳鱼,隐约显露这。  

仿佛一只眼睛,用不带丝毫感情的空洞目光,看着芸芸大地,看着三界众生,也看着那人道先贤。  

那是…  

天道!  

天道在“观测”着。  

天道无情,也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和情感。其存在,更像是自远古以来便存在的万物之基。  

但在这一刻,其竟然在注视着“人道”。  

在这种观测下,世间的一切似乎都变得稀疏了许多。但凡众生,感受到此等目光,心中皆浮现出了极度的无力感。  

就连四御这三尊大帝,也受到了影响!  

不错,即便是证得混元道果的存在,但是,他们也都是依凭着天道的道果。面对那不存在“极限”的,无边无界的庞然大物,难免会有一种无力感。  

那种感觉,就好像是一个人,站在大海的中央,面对着浩瀚的海浪,与汹涌的暴风一般。  

渺小!  

是的。  

大海本身没有情感。没有爱,也没有恨。无情,也无怒。  

他为人带来财富,也为人带来危险。  

当人类以自身的渺小面对那浩瀚大海时,自然,会感受到无力。  

但就在这时,忽然间,一道道光辉从始皇帝所在的位置开始蔓延。  

那十二金人、九鼎、大秦气象的力量,开始具现!  

几个呼吸,这些力量就和出现的那些上古先贤融为了一体。  

并且,那力量越聚越多,很快,几乎在场的所有人脑海中,都浮现出了一幅幅历史上曾发生的,人族曾做过的事情。  

嗡!!  

不知是何人轻轻一挥手。  

也或许是,所有人一同的动作。  

而与此同时,一股暖流,在三界的每个人心中涌出。  

那面对“苍天”时的渺小、冰冷、无力,便被这股暖流所浸泡,变得温润,暖和了起来。  

这力量竟然打断了天道的“规则”!  

大部分不明真相的人,觉得好奇,但感觉到的是舒适。  

极少数的,明白这其中意义的,则是惊骇。  

人道,竟然真的有足以与“天道”抗衡的底气?  

燧人氏取火,其火光照耀天地。  

有巢氏造屋,庇佑三界生民。  

伏羲氏演化八卦,取得大衍生机。  

女娲氏补天,怜悯造化万物。  

神农尝草务农事,轩辕修德抚万民。  

尧舜盖取诸乾坤,鲧禹治水浇灌溉。  

这是上古时期的诸多先贤的功绩。  

及至春秋时代,那紫气丛生,诸子百家的气象,也一一出现。  

孔子合儒道。  

苏子创青羊。  

墨子兼爱非攻,庄子天地逍遥。  

孙子一人,直胜千兵万马。  

鬼谷诸贤,好似水月镜花。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惠子遍为万物说…  

在这般的人道气象下,似乎上古的无数先贤,都振奋着一种品格。  

那便是…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