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深陷泥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苏寻看着黑牛,说道:“牛儿啊牛儿,你何必如此恐惧。你既无伤人之意,我自然也不会伤你。更何况,你之所以能够半只身子超脱这沼泽,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多亏了我呢。”  

在这温和的言辞下,那黑牛莫名心安了许多。  

而等到它听到苏寻最后的一句话时,忽然目光凝起,陡然看向苏寻,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  

是他…!!  

黑牛顿时双眼瞪大。  

看到它这幅表情,苏寻心中确认,这黑牛果然与自己演化的太极图有关!  

只是,他仍不确定,黑牛到底是因何而生的?  

太极图虽然在苍生的脑海中都浮现过,不过真正能领悟一二的,却无一不是天资绝艳者。更不会因为太极图,而凭空出现如此的异象。  

想到这里,苏寻忽然问道:“牛儿啊,你为何会陷在这泥潭中?”  

黑牛闻言,眼中浮现出几分茫然。  

很显然,它自己也不知道。  

它只知道自己出生于沼泽,虽然向往广阔的世界,无数次想要挣扎着脱离。  

但是无论怎么做,却都无法离开这片沼泽。  

如今听到苏寻的话,它的眼中顿时浮现出了无比的渴求。  

尤其是,它,认得苏寻!  

一道轰然之声,下一刻,这黑牛竟然身体弯曲,面向苏寻,陡然跪拜了下去。  

它那巨大的身躯再度沉入泥潭接近一半,那沼泽已经没过它的颈部,激发出了大片污泥,如若浪涛一样四散卷起。  

但是,还没有卷开,苏寻轻轻挥手,那污泥便被一道屏障抵挡了下来。  

那些追随者,纷纷瞪大了双眼,眼中满是不可思议和震撼。  

他们虽然知道苏寻有若神灵,若是苏寻击杀了黑牛,也算不了什么。  

但是他们没想到,那黑牛竟然宁愿自己没过沼泽,也要面向苏寻跪下去。  

牛和人不一样。可是现在看来,难道牛也可以像人一样虔诚?  

看到黑牛如此动作,苏寻也顿时心中一动。  

在西牛贺洲这不通教化的大洲,就连鼍祖也只不过是一只巨大一点的猛兽罢了,但是这头黑牛,却能更早地开启了灵智!  

他不禁觉得很是有缘。  

现在的苏寻,已经忘记了西出函谷关所代表的意义。  

他也并不是为了什么“化胡为佛”而作努力,毕竟,化胡为佛是“历史”,但自己是在经历一个真正的现实。  

水无常形,没有什么是固定的。  

也许老子也根本没有什么化胡为佛的念头,他只是从心而走,随心所欲,就算无意教化了,也未必有着什么更深的目的。  

就好像老子到现在都没有出过手一样。  

实际上,这是老子的“不言之教”的一部分,是在对苏寻进行教学和历练。  

教学相长!  

因为有苏寻的存在,所以老子不必再去做什么。  

而对于苏寻来说,一方面,他是在学习和修炼,另一方面,他也是看到了西牛贺洲众生皆苦。希望可以在自己修炼的同时,带来一些改变罢了。  

原本,苏寻离开那竭国经过了半年多的时间,也没有再找到任何契机和头绪。可是现在却终于出现了一个让他感到动容的存在。  

那便是这头黑牛!  

对这黑牛,可以说,苏寻和它有着传法之恩!  

佛家有因果,道家也有缘法。所谓顺其自然,自然便是缘法。  

而这黑牛,便是自己缘法的一部分。  

也正因为如此,苏寻才会心中有感,来到这里。  

“哞…哞…”  

那黑牛轻轻发出吼叫,眼中逐渐地浮现出了泪水,头颅上下点动,似乎在对苏寻求拜。而它的目光中,则是无比的期待和期盼。  

它想要获救!  

苏寻皱了皱眉头,随后,忽然叹了口气。  

“也罢。”  

看到黑牛如此神态与不断的哀求,苏寻却也没有思索太多。  

顺其自然而为之,逍遥于天地之间,超脱于三界之外,这方才是道家中人。  

既然有缘,何必要拒之门外?  

不过虽然有心相助,但苏寻还是要弄清楚黑牛的本质,才能够相救。  

他仔细的观察着黑牛与困住它的泥潭,只觉得这泥潭深沉,其中虽然有生机,但是却又极其浑浊,孕育生机,又令生机陷入泥潭。  

如此异状,让苏寻也不由得感到很是棘手。  

他操控阴阳鱼,瞬间,一条游鱼从他的意识中带着无边生机,游离了出来,化作了一条红鱼,游入到了沼泽之中。  

红鱼加强了泥潭之中的生机,令泥潭中的生机孕育不断。  

一时,黑牛也觉得自己的精力充沛了许多,它奋力怒吼,大为欢喜,开始不断地冲击着泥潭。  

然而可惜的是,就算它因生机而壮大,但泥潭却也同样壮大了。它不断冲击,那沼泽中泥流翻滚冲击,到处四散溅射,但却仍旧无法让黑牛从中出来。  

苏寻想了想,随即,反其道而行之。  

他又以阴阳鱼,化出一条满是死气的灰鱼,灰鱼进入到泥潭中,立刻让泥潭中的生机开始枯萎消散。  

然而,泥潭枯萎,黑牛也渐渐地萎靡不堪。在灰鱼的力量下,泥潭虽然失去了生机,但黑牛也失去生机,仍旧无法从中爬出来。  

苏寻试图以神通法力将其救度,每每尝试去做时,却又发现这黑牛要被拉出来时,泥潭的力量也会向外扩散,紧紧地依附住黑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