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学在四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苏寻不知道他这一剑究竟引发了多大的声势。  

他心中所想的,只是想要超越“棋盘”,不愿意以棋子的身份苟活一世,待人垂怜。  

可是他这一剑,却让三界震动!  

地府,无数厉鬼开始疯狂嚎哭。  

天庭,诸多仙神看着眼含怒意的玉皇大帝,心中也俱都震骇。  

灵山,如来停止了说法,也看向那南瞻部州的位置。  

虽然他没有对此举有所解释,但是诸多佛陀菩萨,却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是一件足以惊天动地的事情!  

如果说,天子命格的出现,算不了什么。即使是“天鼋”的出现,也没有真正引发什么轰动的话。  

那么,现在苏寻的这一剑,却印在了无数神佛的脑海里面!  

因为他所做的事情,让无数神佛,想起了当年“五帝”之中,一位人皇所做的事情。  

只不过,性质和造成的影响,因为时代的关系,或许略有不同罢了。  

其实不仅仅是神佛。  

南瞻部州,人间的各方诸侯,也早就看到了这祥瑞的征兆,与这祥瑞被斩断的结果。  

当祥瑞出现的时候,南瞻部州的各方诸侯,尤其是最为强大的“春秋五霸”,心中都是复杂的。  

因为他们看到了周朝的“天子瑞象”,而这天子瑞象竟然还隐约成“天鼋”之形!  

如若那天子顺位大统,  

大展宏图的话。  

想必,定然可以中兴周朝,让这本来日渐衰微周室再度崛起。  

说不定,还可以缔造一个大盛世,维系人族数百年的太平…  

可是这样,却未必是他们想要看到的。  

因为这不仅仅关乎于自己的利益,还关乎于“天下”的利益。  

但是在下一瞬间,苏寻一剑斩断了这天子命格之后。无数诸侯,尽皆大惊!  

他们惊骇失色。  

因为天子命格被斩断代表着什么,或许一般人不知道,但是他们却都能够视听一二。  

尤其是那春秋五霸,当即做出了反应!  

就在那祥瑞神光破碎之后,天空之上,重云凝重,而大地之上,围绕着周王室的五处诸侯所在,则各自散发出了淡淡地微光。  

那五处微光正是春秋五霸所在的国土,微光颜色不同,似乎代表五种元素不一的气象,光芒微不可查,却似乎自有一种神异。  

微光显露,庇佑着他们各自的国土,让其不受苍天震怒的牵连。  

但是做出了这个反应之后,无数诸侯看向洛邑,心中,忽然又油然升起了无尽的敬佩之色。  

他是谁?他为什么能够引发天命?为什么又要斩断天命?  

这,暂时还无人知道!  

但无论那个引发了天子命格的人是谁,无论他到底因为什么而斩断了天子命格。  

此举,都是很令人震撼。  

震撼的同时,又让人不可理解,不可理解的同时,却又让人感到尊敬。  

为何会感到尊敬?  

因为他们的认知,比一般人多。甚至比周天子,还要多!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人道,早已不在周天子。  

但如今的“天命”,仍在周天子。  

如今那人的所作所为,乃是舍弃天命!  

此举固然可能会引发苍天震怒,甚至是生灵涂炭。但是他的魄力,却让诸侯心中升起了无限敬意!  

因为他们隐约知道,此举内含的重大意义!!  

天地惊,诸侯震。  

但洛邑之中,却是满城欢喜。  

“哈哈哈…天生瑞象,天生瑞象啊!而且那个位置,是寻儿的宫中。看来,我儿果然是天命之子。这太子储君的位置,非寻儿无他人可选!”  

天子宫中,周天子姬贵看着祥瑞,眼中深深地浮现出欣慰之色,命人道:“速召寻儿来天子宫,商封大统之位!”  

不仅仅是他,在这祥瑞征兆的引发之下,整个洛邑无数黔首也都深感大喜,交相庆贺!  

苏寻的几个嫡庶兄长虽然目光复杂,但心中更多的也是欣然。  

皆觉得,既然是寻弟,也的确足以使人钦服!  

一时,连太子储君宾天的哀伤,似乎也被冲淡了许多…  

虽然,后面那金光瑞象不知为何,就渐渐消散了。  

不过对于洛邑之中的黔首生民,乃至于对于周室的诸多亲族来说,却都觉得这应该也是正常的。  

他们不知道。  

只因为:“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这一夜,注定是无眠之夜。  

就在苏寻斩断了天鼋之后,那磅礴的金光瑞象开始不断地注入到了他的身体之中。  

他感受着上古先贤的意志,仔细吸取着那意志给自己带来的感悟。  

等金光消散,苏寻再度感受了一下自己,发现虽然自己看似与之前没什么不同,但是,整个人却仿佛发生了某种蜕变。  

自己的五感似乎增强了许多,也变得要比之前神清气爽许多,仿佛换了一具身体一般。  

这给自己带来的不仅仅是力量上的提升,而是潜力上的提升。  

尤其是在感悟了脑海中那“圣贤意志”以后,便更是如此。许许多多以往思索不明白的事情,在这一刻也豁然开朗。  

他发现,自己此次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脑海之中的“意志”了。  

借由阴阳鱼的力量,他可以重现这上古先贤的意志。虽然如今这些意志只不过是一枚枚的残缺碎片,但在阴阳鱼的力量下混成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