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连襟(1/4)
人类头顶的旋大部分都只有一个,两个旋的概率不足百分之十,但每一万人里也有大几百,魏明就是两个旋的。
头上有三个旋的概率则不足百分之一,如果小姨跟荷花都是三个旋,再加上前面那些佐证,基本就能确定了。
可惜,根据外婆和大姨的描述,小姨身上也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胎记。
正当魏明回忆其他关于小姨的特征时,他看到脚下一株正开着小白花的植物。
魏明马上想到了一个问题,他问宋老师:“这是折耳根吧?”
宋莲点点头,显而易见啊。
折耳根学名叫蕺菜,又名鱼腥草,猪拱鼻,是魏明母亲在河北心心念念的一道菜。
不过年初回到四川老家,三个姓魏的是一口都吃不了,尝试了好几次都无法习惯。
魏明又问:“宋老师,荷花爱吃折耳根吗?”
宋莲道:“爱吃啊,还有人不爱吃折耳根的吗?”
听到她这话,魏明摇摇头:“看来荷花应该不是我们要找的人。”
见她困惑,魏明解释道:“我小姨是不吃折耳根的,不是不爱吃,而是体质特殊,吃了就会呕吐起疹子,算是过敏吧,所以哪怕在最困难的时期她也不吃那个东西。”
仅此一条,基本就可以断定荷花不是小姨许淑洁。
听到这种推断,龙小洋既觉得遗憾,又松了口气,虽然同情荷花的遭遇,但他也希望小姨能是健健康康的,要不然外婆得多心疼啊。
宋莲老师就只有遗憾了,她太希望能有一个背景强大的娘家帮帮这个可怜的女人了。
如果荷花有一个大作家侄子,说不定可以把小葫芦要回来,说不定她能慢慢恢复正常,可惜。
但排除可能性的魏明也并没有直接一走了之,他问:“现在村里都是谁在照顾荷花啊?”
“她现在村里一个亲人都没有了,平时都是在我家吃饭,我让家里孩子来叫她,但有时候找不到人,就饥一顿饱一顿的。”
“宋老师仁义。”魏明由衷道。
宋莲摇摇头:“我家男人不想管这么一个不相干的人,跑到大队闹了好几次,现在大队也能承担一些,每年会给荷花分一些粮食,勉强够她吃喝的,也就饿不死吧。”
“那也很了不起了,我由衷佩服宋老师的人品。”说着,魏明从身上翻出100块钱交给宋莲。
“魏作家你这是干什么?”
“遇到了这种事,我不能当没看见啊,宋老师你收着这些钱,希望能贴补一些你的家用。”
“这我不能要,这钱太多了。”宋莲觉得拿在手里烫手,她一个没有编制的代课老师,一年都够呛能实发这么多工资。
魏明:“您就当成全我,让我做点善事,也好保佑我小姨还健健康康的活着,这样总可以吧。”
宋老师的态度渐渐软化。
魏明又道:“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你说。”
魏明:“我想给你跟荷花拍了一张合影,记录一下这伟大的友谊。”
宋莲当即又跑回院子,把荷花叫了出来,两人就在荷花家破败不堪的屋子前让魏明拍了一张照片。
当然,荷花手里肯定还抱着葫芦,她非常兴奋地说:“这是我家小葫芦第一次拍照片,小葫芦有照片了!”
“大家跟我一起说茄子,对,小葫芦笑…”
拍完照片,魏明翻出他用来记录小姨线索来信的本子,划掉了自贡宋莲,前面还有一个云溪崔翠翠,后面就更多了,需要他和他的亲人们一个个排查。
宋莲送魏明一行人离开前,魏明表示等照片洗出来之后会给她邮过来。
“有什么困难,比如看病之类的事也可以联系我,我愿意尽绵薄之力。”魏明承诺,他还问了一下荷花前夫在哪里,叫什么名字。
“明哥,你要写文章批判那个人渣吗?”回去的路上彪子义愤填膺地问。
魏明哼道:“写文章怎么够呢。”
他想写个剧本,直接用原名,这年头普通人就别扯什么名誉权了,就是不知道剧本拍出来后全国会有几亿人观看,应该不会比《少林寺》少吧。
不过无论是答应老万的恐龙科幻,还是根据疯女人荷花创作的剧本,优先程度都要排在魏明的长篇之后。
《人间正道是沧桑》现在已经写了将近十万字了,血肉逐渐丰满,魏明现在满心都是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看着车后渐渐变小变模糊的云溪村,魏明轻轻哼了起来:“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彪子惊喜道:“明哥你又写新歌了?”
龙小洋擦着眼泪:“这歌唱的真好,我想我娘了。”
开车的老万坚毅的脸上也有一些动容,他已经知道了这次寻亲的结果。
魏明唱完后解释道:“这可不是我写的歌,这是一首香港的老歌,我也是有感而发。”
还是二十多年前的老歌,1958年,11岁的萧芳芳主演电影《苦儿流浪记》,并演唱了这首歌曲。
几十年后靠着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首歌再次红遍两岸三地,后来在《方世玉》也致敬了她的这首歌。
回去的途中他们没有遇到老赵同志,他们已经挪窝了,让科考队的人先抢救恐龙化石。
老万一路把他们拉回了成都,可算是省了魏明他们不少麻烦。
大家是在成都分开的,彪子回剧组拍戏,老万回
头上有三个旋的概率则不足百分之一,如果小姨跟荷花都是三个旋,再加上前面那些佐证,基本就能确定了。
可惜,根据外婆和大姨的描述,小姨身上也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胎记。
正当魏明回忆其他关于小姨的特征时,他看到脚下一株正开着小白花的植物。
魏明马上想到了一个问题,他问宋老师:“这是折耳根吧?”
宋莲点点头,显而易见啊。
折耳根学名叫蕺菜,又名鱼腥草,猪拱鼻,是魏明母亲在河北心心念念的一道菜。
不过年初回到四川老家,三个姓魏的是一口都吃不了,尝试了好几次都无法习惯。
魏明又问:“宋老师,荷花爱吃折耳根吗?”
宋莲道:“爱吃啊,还有人不爱吃折耳根的吗?”
听到她这话,魏明摇摇头:“看来荷花应该不是我们要找的人。”
见她困惑,魏明解释道:“我小姨是不吃折耳根的,不是不爱吃,而是体质特殊,吃了就会呕吐起疹子,算是过敏吧,所以哪怕在最困难的时期她也不吃那个东西。”
仅此一条,基本就可以断定荷花不是小姨许淑洁。
听到这种推断,龙小洋既觉得遗憾,又松了口气,虽然同情荷花的遭遇,但他也希望小姨能是健健康康的,要不然外婆得多心疼啊。
宋莲老师就只有遗憾了,她太希望能有一个背景强大的娘家帮帮这个可怜的女人了。
如果荷花有一个大作家侄子,说不定可以把小葫芦要回来,说不定她能慢慢恢复正常,可惜。
但排除可能性的魏明也并没有直接一走了之,他问:“现在村里都是谁在照顾荷花啊?”
“她现在村里一个亲人都没有了,平时都是在我家吃饭,我让家里孩子来叫她,但有时候找不到人,就饥一顿饱一顿的。”
“宋老师仁义。”魏明由衷道。
宋莲摇摇头:“我家男人不想管这么一个不相干的人,跑到大队闹了好几次,现在大队也能承担一些,每年会给荷花分一些粮食,勉强够她吃喝的,也就饿不死吧。”
“那也很了不起了,我由衷佩服宋老师的人品。”说着,魏明从身上翻出100块钱交给宋莲。
“魏作家你这是干什么?”
“遇到了这种事,我不能当没看见啊,宋老师你收着这些钱,希望能贴补一些你的家用。”
“这我不能要,这钱太多了。”宋莲觉得拿在手里烫手,她一个没有编制的代课老师,一年都够呛能实发这么多工资。
魏明:“您就当成全我,让我做点善事,也好保佑我小姨还健健康康的活着,这样总可以吧。”
宋老师的态度渐渐软化。
魏明又道:“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你说。”
魏明:“我想给你跟荷花拍了一张合影,记录一下这伟大的友谊。”
宋莲当即又跑回院子,把荷花叫了出来,两人就在荷花家破败不堪的屋子前让魏明拍了一张照片。
当然,荷花手里肯定还抱着葫芦,她非常兴奋地说:“这是我家小葫芦第一次拍照片,小葫芦有照片了!”
“大家跟我一起说茄子,对,小葫芦笑…”
拍完照片,魏明翻出他用来记录小姨线索来信的本子,划掉了自贡宋莲,前面还有一个云溪崔翠翠,后面就更多了,需要他和他的亲人们一个个排查。
宋莲送魏明一行人离开前,魏明表示等照片洗出来之后会给她邮过来。
“有什么困难,比如看病之类的事也可以联系我,我愿意尽绵薄之力。”魏明承诺,他还问了一下荷花前夫在哪里,叫什么名字。
“明哥,你要写文章批判那个人渣吗?”回去的路上彪子义愤填膺地问。
魏明哼道:“写文章怎么够呢。”
他想写个剧本,直接用原名,这年头普通人就别扯什么名誉权了,就是不知道剧本拍出来后全国会有几亿人观看,应该不会比《少林寺》少吧。
不过无论是答应老万的恐龙科幻,还是根据疯女人荷花创作的剧本,优先程度都要排在魏明的长篇之后。
《人间正道是沧桑》现在已经写了将近十万字了,血肉逐渐丰满,魏明现在满心都是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看着车后渐渐变小变模糊的云溪村,魏明轻轻哼了起来:“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彪子惊喜道:“明哥你又写新歌了?”
龙小洋擦着眼泪:“这歌唱的真好,我想我娘了。”
开车的老万坚毅的脸上也有一些动容,他已经知道了这次寻亲的结果。
魏明唱完后解释道:“这可不是我写的歌,这是一首香港的老歌,我也是有感而发。”
还是二十多年前的老歌,1958年,11岁的萧芳芳主演电影《苦儿流浪记》,并演唱了这首歌曲。
几十年后靠着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首歌再次红遍两岸三地,后来在《方世玉》也致敬了她的这首歌。
回去的途中他们没有遇到老赵同志,他们已经挪窝了,让科考队的人先抢救恐龙化石。
老万一路把他们拉回了成都,可算是省了魏明他们不少麻烦。
大家是在成都分开的,彪子回剧组拍戏,老万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