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文坛银枪小霸王和影坛座山雕(2/4)
这年头,一个人出行,行李很容易丢的,晚上都不敢睡觉,多个人多个照应,而且年轻人就该多见见世面。
来之前魏明已经跟彪子联系过了,知道他们拍戏的具体位置,最初是在湖北的长江流域拍戏,后来去了贵州,现在到了四川,主要在九寨沟取景,总之要把西南地区的好景好风光都囊括进去。
听说就算是内地的风光纪录片在香港都能卖不错的票房,这也是前世《少林寺》在香港票房大爆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香港的地域限制太多,哪怕能去台湾取景,终究比不上大陆风光的多姿多彩。
不过这时的路还比较难走,魏明和龙小洋走了两天,多次更换交通工具,经汶川、茂县、松潘,这才来到了九寨沟所在的南坪县,到98年才会因为旅游业改成九寨沟县。
“因为域内有九个藏人寨子,因此这个地方得名九寨沟。”
魏明跟龙小洋解释了一下九寨沟名字的由来,小洋听后敬佩不已,身为川渝人他都不知道这么个地方,没想到表哥却这么清楚。
此时的九寨沟确实名声不显,多年前这里主要是一个林场,叫日则林场,又称126林场。
两年前才被划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现在这里的自然风光还不出名,也没有发风景名胜区,自然也没有接待游客。
恐怕很多人知道这个地方还是因为魏狂人把《自古英雄出少年》里的几个重要打斗场景放在了这里,并大赞这里的风光之美。
他也算是提前为九寨沟绝美风光做一次预热了,相机他是每次出门都要带着的,这次也打算拍几张九寨沟的绝美风光,再写两篇散文,维系跟几大文学刊物的关系。
之前他也写过几篇关于美食的散文发表了出去,以后出个饕餮集不成问题。
作家的笔有时候是很有影响力,就比如他之前关于大熊猫只租不送的提议,当初也在报纸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有望提前促成这一条款的落实。
到了漳扎镇,经过一番问询,两人总算找到了剧组驻扎的地方。
这里没有招待所,之前因为伐木有几个驻地,现在因为划定自然保护区,伐木数量减少,伐木工减少,这个驻地就空了出来,留给了剧组使用,这么多人的消费对于镇上也算是一笔不小的营收。
来到伐木驻地,空荡荡的没什么人,魏明还没看到彪子就先看到了一个眼熟的人。
他怎么在这?
只是比魏明印象中年轻了不少,也就二十多岁,瘦高个子,正低眉顺眼地跟一个说粤语的年轻人艰难交流。
“你找边个啊?”
见魏明他们进来,说粤语的男子问道,看他转身的样子应该是腿部受了伤。
魏明也用粤语交流:“我是魏明,这部电影的编剧,过来探班的。”
对方神情一缓:“哦,听师父说过你,进来吧,他们去山里拍戏了。”
然后魏明看向韩三坪,明知故问道:“这位怎么称呼。”
见魏明说的是川普,韩三坪松了口气,可算是有能交流的了。
“你好,我叫韩三坪,是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导演。”他有些心虚道,其实他现在最高职务是副导演,还没独立执导过电影。
“原来是韩导,幸会幸会,我是魏明,这部电影的编剧,这是我表弟龙小洋。”
“魏明?”韩三坪一愣,“好像有个作家就是叫魏明吧。”
魏明笑道:“我就是那个作家。”
“哎呀!”韩三坪握着魏明的手加了几分力,“没想到您竟然是这部电影的编剧,失敬失敬。”
魏明是来探班访友的,至于韩三坪,当魏明问起的时候,他这个导演有些不好意思。
“我以前是灯光师出身,最近《自古英雄》剧组一位北影厂的灯光师病了,而北影厂那边暂时没有合适人选派过来,于是就近联系了我们峨眉厂,我就自告奋勇过来了,也想着学习一下人家香港同行的先进经验。”
到了四川拍戏,《自古英雄出少年》遇到麻烦找峨眉厂帮忙也属正常,前世这部电影就是峨眉厂跟青鸟合作的,不过这一世峨眉厂得到了《神秘的大佛》也不算亏。
虽然韩三爷未来评价褒贬不一,但他起码是个干事的,求新求变,在其位谋其政。
从他主动参与《自古英雄出少年》,甘做灯光师也看得出他有向上爬的心,加入这个剧组,同时认识了北影厂和香港电影圈的同行,说不定这人脉什么时候就能用得上。
现在更是认识了文坛银枪小霸王魏明,更是觉得不虚此行,两人很快就把手言欢起来。
说来也巧,魏明母亲是四川的,而韩三坪母亲是河北的。
“没想到我和魏作家这么有缘,过来的路上我见有个小饭馆,今天我做东,咱们好好喝两杯!”
估计剧组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魏明就答应了,然后韩三坪又请魏明跟那位受伤的武行兄弟说一声,一起去吃个饭。
这家伙是会做人的,受伤的小伙子虽然腿脚不便,但听到有人请客,拄起一只自制的木拐就跟了上来。
为了平息内地同行的不满情绪,他们香港人跟内地人要同食同住,他都好久没吃过肉了。
交谈中对方自报家门:“我叫林迪安,你们可以叫我安仔,徐导是我师父。”
魏明一愣,仔细打量着这
来之前魏明已经跟彪子联系过了,知道他们拍戏的具体位置,最初是在湖北的长江流域拍戏,后来去了贵州,现在到了四川,主要在九寨沟取景,总之要把西南地区的好景好风光都囊括进去。
听说就算是内地的风光纪录片在香港都能卖不错的票房,这也是前世《少林寺》在香港票房大爆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香港的地域限制太多,哪怕能去台湾取景,终究比不上大陆风光的多姿多彩。
不过这时的路还比较难走,魏明和龙小洋走了两天,多次更换交通工具,经汶川、茂县、松潘,这才来到了九寨沟所在的南坪县,到98年才会因为旅游业改成九寨沟县。
“因为域内有九个藏人寨子,因此这个地方得名九寨沟。”
魏明跟龙小洋解释了一下九寨沟名字的由来,小洋听后敬佩不已,身为川渝人他都不知道这么个地方,没想到表哥却这么清楚。
此时的九寨沟确实名声不显,多年前这里主要是一个林场,叫日则林场,又称126林场。
两年前才被划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现在这里的自然风光还不出名,也没有发风景名胜区,自然也没有接待游客。
恐怕很多人知道这个地方还是因为魏狂人把《自古英雄出少年》里的几个重要打斗场景放在了这里,并大赞这里的风光之美。
他也算是提前为九寨沟绝美风光做一次预热了,相机他是每次出门都要带着的,这次也打算拍几张九寨沟的绝美风光,再写两篇散文,维系跟几大文学刊物的关系。
之前他也写过几篇关于美食的散文发表了出去,以后出个饕餮集不成问题。
作家的笔有时候是很有影响力,就比如他之前关于大熊猫只租不送的提议,当初也在报纸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有望提前促成这一条款的落实。
到了漳扎镇,经过一番问询,两人总算找到了剧组驻扎的地方。
这里没有招待所,之前因为伐木有几个驻地,现在因为划定自然保护区,伐木数量减少,伐木工减少,这个驻地就空了出来,留给了剧组使用,这么多人的消费对于镇上也算是一笔不小的营收。
来到伐木驻地,空荡荡的没什么人,魏明还没看到彪子就先看到了一个眼熟的人。
他怎么在这?
只是比魏明印象中年轻了不少,也就二十多岁,瘦高个子,正低眉顺眼地跟一个说粤语的年轻人艰难交流。
“你找边个啊?”
见魏明他们进来,说粤语的男子问道,看他转身的样子应该是腿部受了伤。
魏明也用粤语交流:“我是魏明,这部电影的编剧,过来探班的。”
对方神情一缓:“哦,听师父说过你,进来吧,他们去山里拍戏了。”
然后魏明看向韩三坪,明知故问道:“这位怎么称呼。”
见魏明说的是川普,韩三坪松了口气,可算是有能交流的了。
“你好,我叫韩三坪,是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导演。”他有些心虚道,其实他现在最高职务是副导演,还没独立执导过电影。
“原来是韩导,幸会幸会,我是魏明,这部电影的编剧,这是我表弟龙小洋。”
“魏明?”韩三坪一愣,“好像有个作家就是叫魏明吧。”
魏明笑道:“我就是那个作家。”
“哎呀!”韩三坪握着魏明的手加了几分力,“没想到您竟然是这部电影的编剧,失敬失敬。”
魏明是来探班访友的,至于韩三坪,当魏明问起的时候,他这个导演有些不好意思。
“我以前是灯光师出身,最近《自古英雄》剧组一位北影厂的灯光师病了,而北影厂那边暂时没有合适人选派过来,于是就近联系了我们峨眉厂,我就自告奋勇过来了,也想着学习一下人家香港同行的先进经验。”
到了四川拍戏,《自古英雄出少年》遇到麻烦找峨眉厂帮忙也属正常,前世这部电影就是峨眉厂跟青鸟合作的,不过这一世峨眉厂得到了《神秘的大佛》也不算亏。
虽然韩三爷未来评价褒贬不一,但他起码是个干事的,求新求变,在其位谋其政。
从他主动参与《自古英雄出少年》,甘做灯光师也看得出他有向上爬的心,加入这个剧组,同时认识了北影厂和香港电影圈的同行,说不定这人脉什么时候就能用得上。
现在更是认识了文坛银枪小霸王魏明,更是觉得不虚此行,两人很快就把手言欢起来。
说来也巧,魏明母亲是四川的,而韩三坪母亲是河北的。
“没想到我和魏作家这么有缘,过来的路上我见有个小饭馆,今天我做东,咱们好好喝两杯!”
估计剧组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魏明就答应了,然后韩三坪又请魏明跟那位受伤的武行兄弟说一声,一起去吃个饭。
这家伙是会做人的,受伤的小伙子虽然腿脚不便,但听到有人请客,拄起一只自制的木拐就跟了上来。
为了平息内地同行的不满情绪,他们香港人跟内地人要同食同住,他都好久没吃过肉了。
交谈中对方自报家门:“我叫林迪安,你们可以叫我安仔,徐导是我师父。”
魏明一愣,仔细打量着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