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探索世界(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对于容易尴尬的事情,江林还是不太希望出现的。  

尤其是和马凝烟这样的熟人,所以即便预感她可能还活着,却还是没有要立刻追寻答案的意思。  

而顺帝不曾知晓江林和马凝烟的关系,自然更不会去主动做这件事。  

各项技艺虽然升级,却因为没有达到12级,所以未曾出现新的神技。  

值得一提的是,武道功法中,剑法和掌法,江林都分别圆满了自创武学。  

剑法:游龙江林并不擅长用剑,甚至可以说压根没用过。  

他最擅长也最喜欢的,始终是刀。  

因为刀足够猛,能带给更多的安全感。  

剑么,都说是君子之剑,对江林来说,不太符合自己的性格,总觉得软绵绵的。  

就连他的徒弟,盛迎春,一个女孩子用的都是陌刀。  

宋子炎用的双刃刀,似刀似剑,也是凶猛的很。  

游龙剑法,听起来似乎不是很强,可一旦用出来,却是强的骇人。  

三条真龙呼啸而出,数百米的身形,遮天蔽日。  

其形真实无比,完全不似虚假。  

身体不但坚硬,各处都似剑刃般锋利。  

与之对抗,更像是在和无数把利剑对抗一样。  

而且根据效果提示来看,随着修为的增加,游龙的数量也会增加,并且没有上限。  

也就是说,如果江林的修为能够无限增长,那么游龙的数量也是无限的。  

同时体型,锋锐程度也是如此。  

想想数万条真龙铺天盖地的画面,光是那沉重的威慑力,就足以吓退无数人。  

别说什么神武境了,就算是道武境,又或者凝聚全身道骨,在这样的攻击下,也如羊羔一般,只能瑟瑟发抖。  

剑法很好,掌法也不错。  

掌法:往生桥一掌打出,轨迹构建血色彼岸花阵图,中掌者三魂七魄被强制拖入轮回,经历百世惨烈死亡后方能苏醒,而现实仅过半息。  

从实际效果来说,这是一招比拼双方意志的招式。  

如果对方的意志力没有江林强大,那么在百世轮回中,就会真的死亡。  

如果意志力足够强,甚至超越了江林,才能撑过百世轮回苏醒。  

然而半息时间虽短,却依然足够江林施展其它招式和手段击杀敌人了。  

最可怕的是,这一掌并非幻境,仿佛真的构建出了轮回世界。  

如果外人不小心踏入阵图之中,也会受到影响,覆盖范围足有百米。  

可以说,这是一招非常强大的大范围杀伤招式。  

江林对掌法往生桥的看重,更高于剑法游龙。  

游龙剑法是实体化的攻击,以修为碾压敌人。  

而掌法往生桥,则类似拳法人世间。  

只不过拳法人世间能够让江林把敌人拖进历史长河的片段,依靠时间去周旋,达到击杀或拖垮敌人的目的。  

掌法往生桥,却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击杀对手。  

无视修为,只看双方意志力的比拼。  

哪怕比江林更强大的力量,在这样的招式中,也会被无限削弱。  

当然了,这只是理论上的效果。  

毕竟能拥有强大的力量,没有一个人是意志力薄弱的。  

江林自认意志力足够强大,却并不认为自己在这方面能比那些绝顶高手占多大优势。  

所以半息的控制时间,依然是主要目的。  

利用这点时间击杀或重伤对手,就算成功!  

此外,棍法,枪法,腿法的自创武学进度,也已经达到百分之八十乃至九十左右。  

距离圆满,还有一点距离。  

主要还是因为这三种武道江林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尤其是棍法和枪法。  

拥有碎空刀法和游龙剑法,他在兵器上已经足够了。  

另外拳法人世间和掌法往生桥,也都十分强大。  

再配上一身的神兵,普天之下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少之又少。  

至于更强大的敌人,比如坑洞外那些巨人神体,仅仅依靠这些招式,并不足以对付。  

时至如今,江林才明白原来仅仅躲在坑洞之中默默提升技艺,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外面的危险,远超想象。  

必须让自己更加强大,才能真正的活下来。  

又过了几个月,边军的人数,并没有显著增长。  

因为大乾境内,能征召的年轻子弟,大部分都参军了。  

想要再扩充,只能从外面想办法。  

几位大帅带领着边军,从各个方向扩张疆土,目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千万边军,已经尽数更换了上一品兵器,战阵威力大增。  

打起来,那真是摧枯拉朽,无人可挡。  

仅仅不到一年时间,至少五家王朝被灭,版图扩张了近一倍!  

而这也导致边军根本没有时间休整,打完一家就继续前进。  

后方全部交给文官,由他们负责征召驻地府军,整顿民间风向,竖立大乾的威严。  

不得不说,文官们虽然打仗不行,但搞这一套还是很有手段的。  

先发粮食稳定民心,再杀一些有名有姓的大人物震慑各方势力,加上边军留下的威慑力,很快就让各家王朝的民心被扭转。  

什么侵略不侵略的,以后都是一家人。  

大乾只杀该杀的人,绝不对平民百姓随意动手。  

别看大乾四百余年的征战,让百姓们只是堪堪吃上饭,似乎过的一般化。  

实际上其它王朝的百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