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好想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宇帅从怀中摸出纸张递去,道:“这是江林先前要的材料,其中一部分只在皇家私库有存货。”  

话音顿了顿,宇帅又道:“不过这些是我私下答应江林的酬劳。”  

顺帝并未接那张纸,让一旁的田公公接去了。  

听到这话,顺帝瞥了眼宇帅,道:“你倒是很会护着他。”  

宇帅话中的意思很明白,材料是我个人答应的,和陛下的赏赐无关。  

如果陛下要赏,理应再给一份。  

宇帅目不斜视,身板挺的笔直:“难得遇见这么个有点本事,又能入眼的小子,无论今后陛下要如何用他,如今总归要多爱护一些才是。”  

他丝毫没有掩饰自己对江林的爱护之心,而顺帝也没有过于批判这一点。  

实际上如果不是有些事难以说清,他自己对江林又何尝没有惜才呢。  

当年的太祖皇帝,便是在铁匠祖师爷的帮助下,才能开国立业。  

没有太多的思考,顺帝开口道:“既然如此,你到私库将材料拿去。另外,赐其父为忠良伯,其母三品诰命,赏府邸一套,黄金十万两,白银百万两,侍女,仆从…”  

一连串的赏赐念了出来,顺帝看向宇帅:“你觉得如何?”  

当下江林的官职,已经达到正三品,再升官的话,真要去抢工部侍郎的位置了。  

侍郎司弘文任劳任怨,做的还是很不错的,把他弄下来,多少有点不合适。  

再说了,江林的身份特殊,并不适合真做什么大官。  

至于黄金,白银之类的,赏给其爹娘,和赏给他区别并不大。  

但这个忠良伯和三品诰命,意义就不一样了。  

古往今来,哪家百姓不想有个身份背景?  

可以想象,这份赏赐下去,江家的人会高兴成什么样。  

宇帅略一思索,道:“他还有个姐姐,名为江秀。”  

“姐姐?那就封个县少君吧。”  

“还有铁匠营的卫祥忠…”  

顺帝忍不住瞪来一眼:“那是你边军的人,也要朕来管吗!”  

宇帅咳嗽一声,道:“那臣就自作主张,封个亲军校尉,赏个几万两银子?”  

顺帝懒得再和他多说,转过身去不再吭声。  

宇帅也不在意,拱手道:“陛下圣明。”  

说完,宇帅乐呵呵的出了宫殿,去往皇家私库找材料。  

御书房里,田公公低声道:“陛下,宇帅对江林如此挂念…”  

“再挂念,也不过是惜才,无关紧要。还是说,你觉得宇帅会分不清是非轻重。”  

这并不是一个问题,却吓的田公公连忙跪倒在地,惶恐道:“老奴并无此意,边军忠诚,苍天可鉴!”  

“起来吧,朕岂是如此心胸狭隘之人。”顺帝道。  

田公公这才磕了几个响头,从地上爬起来。  

他看向书桌上的监兵圣兵箭,并没有多言。  

但顺帝哪里不明白他的心思,道:“以圣兵之力,抗衡神兵,重伤道武境。他的技艺,几乎快要与那位铁匠祖师爷相提并论了。看样子,用不了多久便能如朕所愿。”  

这话若传到铁匠营,必然很多人嗤之以鼻。  

铁匠祖师爷的技艺确实非凡,能够打造神兵,更传下了烘炉法。  

但江林才多大年纪,就已经能打造中品圣兵了,这样的技艺,竟然说还不能和铁匠祖师爷相提并论?  

当然了,就事实而言,江林目前尚不能打造神兵,的确比不上那位祖师爷。  

只不过很多人评断的标准,是以年龄论。  

同等年纪,祖师爷未必有江林强!  

田公公躬身行礼:“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必定能够得偿所愿,做到太祖皇帝也做不到的事情!”  

顺帝低下头,看着书桌上那模糊的头颅,声音显得有些低沉。  

“太祖皇帝并非做不到,只是不愿做罢了,否则那位铁匠祖师爷,即便有三把神兵相助,也未必走得掉。”  

“太祖的心,太软!”  

如此话语,怕是很多人不会信。  

率领十八铁骑造势起家,得铁匠祖师爷和三大道门相助,一统天下。  

杀的桑州佛国日月无光,将蛮兵,西夷,等诸多异族赶出家园,又立下后世子孙不得停止征伐,直到有朝一日无人敢犯大乾的祖训。  

这样一位双手沾满鲜血,杀敌无数的狠人,竟然会被评价为心太软。  

不知是顺帝心肠太硬,还是另有说法。  

田公公没有说话,恭敬的立于一侧。  

有些事,他可以插两句嘴。  

但有些事,半个字都不能多言。  

夜幕降临,众多铁匠师傅和学徒们,都各自休息去了。  

宋子炎已经是第三次跑到铁匠小铺,扒着门框问道:“师父,您啥时候能好?卫爷爷说要等您一块吃饭。”  

虽说不是一家人,但卫老汉一直很在意对俩孩子竖立规矩。  

比如江林作为师父,他不到场,孩子就不能吃饭。  

每日高强度的武道修行,让俩孩子身体长的很快,饿的也快。  

就算是向来不怎么吭声的盛迎春,在吃饭的时候,也是抱着一个大盆。  

只不过她很在意自己的形象,更准确的说,不想给江林和其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所以就算满满一大盆饭菜,依然拿着筷子小口小口的吃着。  

反倒是宋子炎,看着斯斯文文一孩子,吃饭的时候跟饿了十天的猪上了饭桌一样,就差把脑袋直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