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 史上最强的卫宫(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概算是友好融合的结果了。  

如果不是友好融合的话,后来的雅典娜也不会成为蛇的守护者。  

但这里面有个严重的问题!  

机神雅典娜与戈尔贡蛇神关系好不错,但她们对人类的态度却有分歧。  

雅典娜喜爱着人类,戈尔贡蛇神则恰恰相反,当超古代神话大战的时代结束,数量急剧减少的戈尔贡不再是‘强大的某个种族’,而是成为了一种单纯的‘可怕的怪物’的代名词。  

作为星球直接孕育的怪物种族,戈尔贡对人类的态度是本能的厌恶——乃至‘恐惧’。  

或是因为本能的厌恶,或是因为过去怨恨的积累——亦或者是人类对‘素材’的渴望,蛇怪与人类之间的矛盾越发激烈。  

这其中有一些戈尔贡克服了这些本能,最后以美丽的偶像形象——下位女神的身份,融入了诸神与人类共同繁荣的后神话时代,这些戈尔贡可以说已经基本褪去了怪物的特征,除了部分石化魔眼的能力之外,外形基本与人类幼女无异,并且永远不会成长。  

永远美丽,永远不会成长为怪物,爱着人类,也被人类爱着。某种意义上算是成为了新的种族了。  

但仍旧有做不到这点的女神,甚至在这些女神的后代中,出现了返祖现象——新生的女神们不得不痛苦的与之切割,将返祖的子女视为怪物。  

希腊神话中许多怪物之所以有某些诸神的庇护,就是因为这个理由。  

当然,不管出生多么可怜,怪物就是怪物,既然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圈,那就必须要讨伐。  

戈尔贡们向自己的女神——雅典娜寻求帮助。  

但她们绝望的发现,女神已经不再是她们的靠山、她们的母亲——她们的长姐了(真正的母亲是地球本身,所以蛇之女神在她们看来更像是‘长姐’)。  

后神话时代的雅典娜,是复数神性的集合体,其中大部分的神性都是偏爱人类的,蛇之女神的部分只占据了一小部分。  

愤怒的戈尔贡们认为是可怕而又邪恶的人类女神吞噬了自己的‘长姐’,对诸神、对人类的英雄们展开了报复。  

此行此举无异于螳臂当车,因为当时已经是半神英雄们频出的时代了,戈尔贡靠着天赋的石化魔眼,就算能杀再多的英雄,也会有更多的英雄不断涌现。  

戈尔贡们尤其杀了众多的,被雅典娜庇护喜爱的英雄。  

那是雅典娜身份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她是英雄之母,也是蛇怪的长姐,手心手背都是肉,站哪边都无比痛苦。  

但雅典娜最终还是站在了人类那边——她的神性,在当时已经大部分都是人类的模样了(甚至大部分的戈尔贡,其实都已经变成了有着人形的少女神灵模样)。  

雅典娜对已经不是自己妹妹的妹妹们唯一的仁慈,就是她亲自担当起了主持讨伐歼灭戈尔贡的工作,她将屠戮不死之刃(雅典娜之剑)交给了自己当时最忠诚的英雄珀尔修斯,意图将戈尔贡的怪物之血就此彻底消灭。  

蛇之怪物对自家神灵(长姐)的祈祷,换来的却是‘背叛’。  

于是,她们自然认为,真正的‘长姐’早就遭到了雅典娜的背叛与吞噬。  

珀尔修斯虽然也为此感到悲伤,但依旧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说到底,就算没有女神的任务,作为人类方的英雄,为了保护人类而讨伐怪物,也是他的责任。  

这不是应不应该做的事情,而是对珀尔修斯而言必须要做的事情,他会悲伤、会怜悯,但不会停手,因为当怪物杀了人之后,当有无辜的生命在她手中殒命时,一切就无法回头了。  

一切本应就此结束。  

但是,在人与神共舞的神话时代结束,神灵彻底退出主要舞台,人理时代到来之后,不再长期与人类共同生活的雅典娜,开始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当人理烧却出现,人类史的前因后果出现矛盾,逻辑乱作一团时,雅典娜认为:这是一个机会。  

她觉得自己可以做点什么。  

如果能参与到其中,由她来重塑历史的话,或许就能创造出自己的孩子(人类)与自己的妹妹们(蛇怪)之间没有矛盾的新历史,创造出完美的新人类。  

怀着这样的想法,雅典娜决定下场,决定去寻回自己那已经被自己忘了的,属于蛇之女神在原始时代的真正名字。  

为了逆转未来,改写悲剧,雅典娜决定要回归原始。  

之所以特别在意士郎,则是因为雅典娜自己对于‘完美的新人类’应该是怎样的,还没有一个准数,所以想要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并搜集她觉得有‘参考价值’的‘高质量人类’。  

当然,这里面自然也有战斗狂属性在作祟。  

“.真是难堪”  

当雅典娜被成功唤醒,士郎得知了她行动的理由,女神也知道了支持士郎奋战至今的过去后,少女姿态的神灵不由得扶额:  

“作为女神最隐私的过去居然被用如此粗暴的方式窥探,作为处女神的矜持完全被玷污了,你可真是个罪孽深重的男人。这种事情你做起来为什么这么熟练啊?”  

“不要说这种听上去很奇怪的话!”旁边的伊莉雅驳斥雅典娜!  

雅典娜只是笑了笑,反问士郎:“那么,少年你觉得如何?你觉得吾——觉得妾身是错的吗?”  

“我不知道,甚至我想说你没做错,换做我在你的位置上可能也会做出类似的选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