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帝皇的天使(2/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有拥有更多的力量,才能在超古代吃鸡大赛中存活下来。  

也正因如此,现在能被流传来的各种神话里的诸神,基本都是在超古代神话吃鸡大赛时,或多或少的与人类有着亲近关系的存在。  

说一句“能被人类认知的神都是爱着人类的,只是爱的方式不同”——毫无问题。  

毕竟不爱人类的神,基本上全死了,根本没法留下名字。  

顶多以各种‘神话中的怪物’的身份,存在于诸神的故事之中,充当配角或者反派。  

典型例子有——美杜莎美杜莎三姐妹,原本都是星球的孩子,是天神的神性怪物,但因为人类后世的传承,让她们有了‘原本是人,后来被变为怪物’的传说,于是她们也获得了人性(理性),事实上的倾向于人类方,从原本盖亚识的阵营里脱离。  

但提丰是例外。  

他是那么的可怕,是盖亚制造的最强怪物。  

后世的诗人们,可以为了编故事吹嘘诸神的伟业,变着法的让宙斯花式吊打提丰、甚至连波塞冬与雅典娜也有击败提丰的传说——  

但这个故事的最终结局,几乎没有出现过‘提丰被杀死’的内容。  

提丰不管被谁击败,不管被谁镇压,其结局都是被‘封印/镇压到地下最深处’。  

这是旧时代人类流传给后人的,刻入基因序列之中的恐惧。  

提丰的存在,就是大自然——是星球(地球/盖亚识)对人类这一族群愤怒的体现。  

不管人类如何歌颂‘地球母亲’。  

但星球的愤怒,持续了千百万年,依旧没有停息过。  

提丰,那是本应该灭绝人类文明的,盖亚识直接动手创造的超级灾害。  

只不过在数十万年前,站在人类方的诸神与人类联合了起来,将提丰与其代表星球方的怪兽们击败、镇压、封印。  

提丰或许可以被杀死,但它的本质是不灭的,因为其真正的本质,就是‘星球对人类的愤怒’本身。  

李世民将关键的这份情报,交给了士郎——以及迦勒底的所有人:  

“提丰没有真正意义上击败的方法,怪物姿态只是它的其中一种姿态足以扭曲地表环境、让大陆构架发生变化的大地震气候变化而产生的大海啸——或者是冰封世界的大寒潮,又或者说是摧毁一切的离子风暴这些都是提丰,都是‘星球之怒’的体现。”  

也就是说——  

“雅典娜玩脱了。不,应该说,她本身也是被利用的棋子才对,为的就是这一刻。”  

李世民话音未落,所有人就看到了眼前发生的‘异变’。  

怪兽提丰的体内突然钻出了无数形态各异的龙首巨蛇,向着雅典娜的方向突袭而去!  

匆忙之下,雅典娜只能驾驶自己的‘提丰机甲’进行闪避试图逃离——  

提丰试图吞噬雅典娜·提丰,让她成为稳定自己灵基的核心对抗判定!  

提丰的‘临场发挥’:1D1000819  

雅典娜·提丰的‘临场发挥’:1D1000116  

雅典娜不断的试图逃避,但‘母亲(星球盖亚)’愤怒的问责声不断的涌入她的脑海中,甚至连给她辩解的机会都不给:  

“““原始回归?”””  

“““你的脑海里只有你自己,与你偏爱的人类罢了”””  

“““你厌恶现在的人类,那就应该将他们彻底消灭!而不是什么创造更优秀的新人类!”””  

“““你再度的背叛了,自欺欺人,还欺骗了我”””  

在那边雅典娜被‘吞噬’的时候,士郎这边也在抓紧时间的,进行撤退工作的准备,以及不知为何知道的很多的李世民的情况说明:  

“这个世界线的迦勒底人们你们听好了,人理烧却这种事情,并非是你们这个世界线的特例”  

“许许多多的世界里,都有发生人理烧却的事件,只是每个世界线在各种细节上有差异,这些差异可大可小”  

“大部分时候,差异之处都是‘藤丸立香(主人公)’这个人的身份、能力、性别不同——藤丸立香并不一定是日本的少年或少女,有些时候也有其他国家的少年少女成为‘主人公’  

搭档的主要从者、发动人理烧却幕后黑手的身份——无数的平行世界,有着无数的可能性但唯有一点!是迄今为止,只有你们这个世界线出现的!  

那就是现状——盖亚识直接插手人理烧却了!”  

盖亚识厌恶人类。这是型月世界的常识。  

盖亚识无时无刻不想毁灭人类。这也是型月世界的常理。  

但是,型月世界的两大抑制力,不管是星球的抑制力盖亚识,还是人类的抑制力阿赖耶识——  

假设这个世界其实是某个作者的吧。  

那么这个作者,就在设定层面上,一开始就将他们送上了ban位。  

阿赖耶识是全人类潜意识的体现,它的一切所作所为都体现了人类的意志。  

所以,阿赖耶识不会干涉人类的选择。  

因为它自己就是人类选择的体现。  

人类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毁灭另一方的人类,而另一方的人类也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毁灭这一方的人类。  

人类的自我矛盾,人类永远无法互相理解的客观事实,导致阿赖耶识几乎永远因为自相矛盾,而处于挂机状态。  

只有在出现了某些大灾害的时候,人类的同理心被触发的时候,阿赖耶识才能行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