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士郎的英灵召唤(6/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幸,一切在2004迎来了转折点。  

,冬木第五次圣杯战争——理所当然的没有爆发。  

冬木市已经消失了,物理层面上的消失在了海洋之下,大圣杯系统也早在1994年就解体了。  

如今,士郎一家,已经搬到了马赛克都市‘秋叶原’。  

士郎本人在明面上经营着一家铁匠铺。  

因为产品过于优秀,已经成为了都市传说中被称呼为‘梦幻的工匠屋’的存在。  

17岁的士郎,今天要迎来全新的人生。  

他要开始上班‘实习’了。  

而他的工作内容是——警卫。  

卫宫切嗣此时并没有与士郎居住在一起,他现在的工作是国际刑警兼秘境调查员,常年在外出差工作。  

而士郎则是在以‘警卫’为目标进行学习。  

这个时代的‘警卫’,与传统意义上的‘警察’‘保安’之类的工作不同。  

正式名称应该是叫‘御主(Master)’才对。  

因为Master(主人)这个称呼有歧义,所以才改成了‘警卫’。  

警卫的工作,是狩猎出现在现实世界的各种‘数码生命体’,讨伐违法犯罪的灵子骇客,维护社会的治安。  

其实干类似工作的还有赏金猎人,警卫相对于赏金猎人的区别是有国家的正规身份。  

士郎之所以没有选择当赏金猎人,而是选择当警卫,是因为在的当下,警卫会被派发专门的‘对数码生命体用术式’。  

那是在经过了四年的研究之后,人类终于研究出来的,专门用来守护人类文明、对抗死徒的术式。  

全名——  

‘数码英灵召唤术·埃尔梅罗式’  

以冬木市的英灵召唤术为原型改造而来。  

一直到最近,才终于稳定下来,变得能够实战用了。  

与士郎熟悉的英灵召唤术不同。  

数码英灵的情况很特别这么说吧。  

同一个英灵,可以被同一个人召唤,但召唤出来的往往差异巨大。  

这种差异不仅仅是‘同一个英灵被以不同年龄时期的姿态召唤’这么简单。  

以‘圣女贞德’为例子。  

被召唤的贞德,可能是普通的贞德、可能是魔女贞德、可能是吸血鬼贞德、可能是魔法少女贞德、可能是假面骑士贞德、可能是出身在日本当律师的贞德——甚至还有可能是男性的贞德!  

埃尔梅罗学派不是没有尝试将‘原本的英灵召唤术复刻出来’,但不知道为何,无论如何都无法做到。  

最终只能将各种各样的英灵,在名字前面加上‘XX型’这样。  

‘常规型贞德’、‘魔化型贞德’、‘吸血鬼型贞德’、‘魔法少女型贞德’、‘逆转裁判型贞德’这样。  

这些被召唤的数码英灵,虽然也有职介的设定,但对比真正的英灵从者,她们都不具备完整的‘自我意识’,他们许多只能进行简单的对话,但记忆方面却非常混乱、含糊不清。  

说是影从者也不太对。  

韦伯认为:“这些数码英灵,究其根本,其实是数据之海中‘对那个英灵的数据记载’——而这些数据记载中,除了历史之外,因为我们的世界高度数据化,许多近现代的以其为原型的二次创作的数据内容,也被加入了其中”  

慎二插嘴给士郎解释道:“这种情况根本就是数据模型被污染了。”  

总而言之。  

联盟那边现在也搞不清楚,被召唤出来的数码英灵,到底是不是英灵座上英灵——他们在本质上来说,可能与那些数码兽死徒差不多。  

只是区别在于,死徒厌恶并狩猎人类,而他们守护人类文明。  

说到底,魔术师之中,除了极个别超级战斗力之外,其它的大部分普通人,就算成为了灵子骇客,本身的实力依旧有限,成长速度非常缓慢,难以跟上怪物的节奏。  

联盟打算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继续简化与改造‘数码英灵召唤术’,将这一技术推广给全人类——让从今以后的所有人,都在出生的时候,就获得自己的‘数码英灵搭档’。  

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不担心可能有风险吗?  

韦伯解释给士郎听:“这是我的提议,因为我们仔细分析得出来的结果是——就算我们尝试封锁技术,在高度数据信息化的当今时代,技术的泄露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既然如此,不如一开始就由我们来推广,一开始就由联盟来明确管理御主们,明确‘在联盟登记的御主才是正规合法御主’的规则。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会得到对抗那些不断进化的怪物的守护之力!  

联盟可能也要因此正式命名为‘英灵联盟’吧,接下来是人类与英灵并存的时代.或许有一天,全人类都能变成英灵呢?”  

韦伯苦笑着摇了摇头。  

适应了高度数据化世界的人类,与过去的人类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差异了。  

比如不会生老病死。  

就算受伤,只需要填补数据就能恢复,如果生病了那就是‘中病毒’。  

外观也变得可以自由调整,不少人将自己的外表永远定格在了最年轻有活力的时期。  

“如果能推广出来,我们打算举办专门的‘英灵大师联赛’来强调‘正规御主’的身份,在不同地区选出各自的‘冠军御主’,他们会是正规御主的代表,获得荣耀与财富,是联盟秩序的象征当然,那些都是后话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