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催产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东宫戒备森严,皇后将整个东宫把控住,不允许出半点差池。  

没人觉得有毛病,毕竟储君死了这便嫡出的唯一的子嗣,女胎也就算了,要是男胎可了不得!  

皇后紧张些,看重些也都是应该的。  

东宫里三层外三层,都是皇后的人。  

该临盆的太子妃此刻却坐在床头,用力搅动着帕子,恨不得搅碎了。  

“娘娘,催产药送来了。”  

嬷嬷入内,朝皇后请安。  

皇后脸色很难看:“还不快给太子妃送去。”  

太子妃再顾不得别的,眼中闪泪,大着肚子躲过嬷嬷送药,朝皇后跪下。  

“母后。”  

“算着日子,十日之内我就该生了。”  

“这催产药药性太猛,对身子有害皇媳认了,可若对胎儿不利…”  

“便是女婴,可她也是殿下的子嗣。还请您看在孩子喊您一声皇祖母的份上,再拖延几日。”  

皇后却不为所动。  

她穿着凤袍,眉梢间都是冷意和算计。  

在皇宫里头,最不能讲的就是情了。  

她和已故太子应翊是有母子之情,可她总要为了自己打算。  

兄长说得对,一个女娃娃顶什么用?  

五皇子应殷要是坐上太子一位,她能得什么好?  

只有周家的孩子,她的侄孙成了应翊的子嗣,能给应翊报仇的同时,周家会好,她也会好。  

便是搅乱了皇室血脉又如何?  

应乾帝这些年可有厚待她了?  

“本宫倒是想等。”  

“说起来,这药本是给那周家妇备的。”  

“你比她怀的早,照理而言,也该你的肚子早响动,”  

“偏她提前动了胎气早产,本宫能如何?还能把孩子塞回肚子里?”  

那边要生了,她也等不起了。就该果断的把孩子接过来,以免后头出波折。  

“说起来,也是你不争气!若你怀的男胎,本宫何至于冒着被砍头的风险,大费周章如此谋划!”  

她不愿废话。  

“来人,按住她,把药灌下去。”  

随着这一声落,屋内伺候的宫奴皆快步而至,将太子妃按住。  

嬷嬷劝:“老奴是个粗人,手下也没轻没重的,太子妃可配合些,要是把您弄疼了,老奴可就罪该万死了。”  

“娘娘也是为了您好?为此日夜谋划,这是拿命以及整个周国公府的命在赌。站在悬崖口,稍有不慎跌进去便是尸骨不存。您可不能糊涂了去。”  

“这孩子终归与东宫无缘,她往后是周家女,周家还会苛待她了?”  

“国公府里头,除了国公爷,其余人等是不知孩子被调换的。”  

说完,嬷嬷笑了笑。  

“日后等两位小主子长大了,娘娘和周家自会促成小辈婚事,那孩子再嫁进皇宫,自还叫您一声母亲,您再疼也不迟啊。”  

太子妃深深吸了一口气。  

她不蠢!  

且不说这药可有副作用。  

谁又愿意把怀胎九月的孩子扔给别人养?  

周家是不会亏待,吃的喝的不会断了去。可…  

太子妃看不上那周家儿媳。  

为人处事总是短人一截也就罢了,还是个蠢笨的势利眼。都说言传身教,那周家少夫人楚凝能把她女儿教的多好?  

皇后眼里只有权,这样冷血的人,能对嫡亲的孙女有多少亏欠?  

且不说圣上身子康健,便是真出事死了,皇后和五皇子夺权的胜算能有多少?  

眼下新的储君未定。  

周国公府,太子党的旧部当真能扶持一个才出生的奶娃子稳坐东宫吗?  

变故太多。  

失败了呢?  

那她这辈子还有机会和女儿团圆?  

便是成功了,今儿皇后能许诺联姻,明儿岂知她可会变卦?  

毕竟周家子成了东宫子嗣,便和周国公府彻底绑定,关系坚固不可摧。  

至于她的亲生女儿,嫁不嫁进来,都没法改变这个事实不是吗?  

那皇后和周国公为何不给周家子换个更好的亲事。  

比如…定将军魏昭和太傅府亲女虞听晚日后生的女儿?  

如此便多了太傅府和顺国公府的扶持。  

再比如忠勇侯世子萧怀言娶妻后生的女儿?  

萧怀言纨绔,没什么能力,可他爹忠勇侯手里有实权。  

再比如贺诩然…  

随便拿出一个比较,都比她这苦命的孩子有倚仗。  

太子妃心如刀绞。  

可她能如何?  

她母家这些年败落,就指着东宫和皇后过活。若是知晓定会不管不顾让她速速应下。  

还有…  

太子妃心惊肉跳,对上皇后没有半点情绪的眼眸。  

她已是砧板上的鱼肉,若不配合,今儿能不能活下去都难说。  

妇人难产而亡常有,不是吗?  

太子妃片刻间想了许多。  

她若出事,还有谁能护她女儿?  

不等嬷嬷强势捏开她的嘴,她便颤抖接过药丸,迟疑片刻吞下。  

“儿媳自不敢乱母后大计。”  

“如今东宫新丧,能产下男嗣到底添喜,若儿媳也出事,只怕犯晦气不好。”  

“往后母后让儿媳做什么,儿媳便做什么,还求母后怜儿媳一回。”  

皇后的确在考虑,太子妃要是不听话,把她也一并弄死了。  

可这太子妃啊,偏是个审时度势的聪明人。  

皇后微笑:“自然。”  

很快,太子妃腹下疼的厉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