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陈鸿归虚(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小号很多时候,都只是一个重新积累能级的过程,有资源的情况下,不会太麻烦。  

张极现在的情况就很符合。  

所以巢母现在对张极的欲望开始急剧降低了。  

别到时候把这具化身弄没,反而得罪了背后的混沌神圣。  

有些小气得紧的,是会追着它杀的。  

它以前就被追杀过。  

虽然成功逃跑,但也损失不小。  

“暂时便不去管他好了。”  

巢母放弃了对张极那混沌基因的欲望,转而把注意力放在了外界那片显化的心域世界上。  

景翊那庞大的心域世界最初甚至和巢母相差无多,但现在已经收缩到了不足巢母本体的百分之一了。  

最多还有一个月,景翊便绝对撑不住了。  

到那时,此界便再无半个能抵挡它的存在。  

南境。  

张极吞吸着赤天宝瓶内的真阳之气,同时也在通过体内的希望之舟转化能量,修炼自己的《小法天象地》。  

以如今他获取能量和转化的效率,即便这《小法天象地》十分不凡,他也能在五天完成一个精粹的修炼。  

也就是说,至多五十天,能彻底修成这个技能,补足突破的最后一个版块。  

他顺带也搜集了一下修补六道轮回盘的材料。  

是直接从宗门修建神舰的材料里面扣的,是虚阶的材料,厚土神钢。  

说是神钢,但这玩意儿本身就是直接拿泥土炼制的。  

一座超大型山脉,炼制完最后就米粒大小。  

质量上勉强达到了虚阶的程度,是最常见的虚阶材料。  

当然,相对低级和常见也不意味着就好获得。  

炼制技术只有大宗掌握,小宗门想都不要想。  

而且大宗的积累也并不多。  

好在擎苍派底蕴还算足,这玩意儿在修建归虚神舰的过程中,都是按一方一方的进行损耗。  

张极直接取了一方,完全足够修补六道轮回盘那些缺口了。  

不过炼化修补的过程就比较耗时,张极暂时也就没有开始进行,打算等自己突破之后再行考虑。  

到时候修为高了,修补起来也更容易。  

就在这时,张极接到了陈鸿的传讯,让他归宗一趟。  

具体的事情陈鸿没说,但张极思索一番后,还是快速回返了。  

如今张极遁速之快,也已经快要逼近流光遁速。  

但还是差一点。  

身体扛得住造,不怕流光遁速之下的粒子冲刷,问题是能量的质量差一点,没时空性质,没法给他制造流光遁速的推力。  

不过饶是如此,张极的遁速也快得离谱了。  

只比真正的天君们差一线。  

回归擎苍后,张极直奔陈鸿修行的明阳殿。  

入内之后,他便见到了盘膝而坐,双目紧闭的陈鸿。  

第一时间,张极察觉到不对。  

陈鸿身上的气息,有所变化。  

他很熟悉,那是踏入时空领域的特征。  

但并不是像他这样的另类成道,而是真正的得道天君。  

“坐。”陈鸿说道。  

张极闻言,坐在了陈鸿对面,然后问道:“您突破了?”  

“嗯。”陈鸿点头,说道:“我叫你回来,是有事情要交代给你。”  

虽然已经确定,但还是稍稍有点惊讶。  

不过陈鸿在这个时候突破,又说有事情要交给他?  

难道说.  

“您说。”张极道。  

“这是宗门三件镇宗神兵中最为重要的擎苍珠,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了。”陈鸿说道:“至于游虚甲,我打算归虚时带走,便不将其留下了。”  

一边说着,他也递出了一枚拳头大小,闪耀湛蓝光芒的珠子给张极。  

擎苍派三大镇宗神兵。  

赤天宝瓶,游虚甲,擎苍珠。  

其中赤天宝瓶的功能是炼化万物为真阳之气,同时也可以祭出其中玄阳神石砸人。  

游虚甲是增加防御,穿戴之后等闲攻击难伤,还能大范围跨越虚空,穿梭空间,更能让一位普通人都可以在无垠虚空之中遨游,功能性很强。  

擎苍珠是最为重要的,它的功能是镇压时空,永固一方气运,属于最核心的气运至宝,同时也具备最强大的攻伐效果,比赤天宝瓶都强,丢出去砸一下的效果,威能比赤天宝瓶强十倍不止。  

如今陈鸿将擎苍珠交给张极,几乎便等于说已经把掌教之位交给张极了。  

至于说他要带走游虚甲这事儿,张极也没好说什么。  

陈鸿肯留下两件,已经算是很有道德的了。  

历史上有些大宗门内,归虚的天君把宗门内诸多宝物带神兵一起卷走都是发生过的。  

陈鸿算其中很讲规矩的了,只带了一件防具,最强的擎苍珠都还是留下来了。  

张极把擎苍珠收好,问道:“您打算什么时候举行归虚大会?”  

按照常理,归虚是要举行一场盛会的,到时候还会邀请很多同道前来观礼。  

既是展现实力,也是一种另类的送别仪式。  

不过陈鸿却摇了摇头,说道:“值此时节,便不要额外辛劳宗门弟子了,我独自归虚便是。”  

“您不妨留下,继续带领擎苍一些时日.”张极试探性的道。  

“孩子长大了,总得独立的,归虚是每一位修行者最后必然的路途。”陈鸿微微摇头道。  

自古以来除了那些心有执念的天君,就没几个会长久在瑔虚界久留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