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裘逸阳(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啼咛界,浑染国。  

这个国家算不上太大,人口不到三千万,不过却是这个世界少有的人类国度。  

在浑染国内一处叫做分浊城的地方,张极的身影出现。  

他一袭青灰色衣衫,外貌气质都改变许多,看起来好似一个本地富家青年。  

入城后,张极见到了这里人类的形貌。  

虽然依旧保留着人类社会的样子,但实际上大部分人脸上都带着些许疲意,每个人都到了崩溃的边缘。  

浑染国能保留人类政权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们每几年,便会定时定点的给附近几个大妖王送去一些人充当血食。  

类似于祭祀。  

和喜欢把人当牲畜养的那些妖不同,这边的几个妖,是有讲究的,人家要吃的是具备灵智的聪慧人,不是那些脑子浑噩被养的仅剩下本能的野兽般的人类。  

这座分浊城旁边不到百里,便是妖族地界,不过倒是没几个妖怪敢来打秋风的。  

盖因这附近都是具若山那边一个大妖王的领地范围,擅自过来动了它嘴里的肉,直接死了都是最好的结果,被剥皮抽筋噬血吞魂才是常态。  

越是强大的妖魔,越是会用这般狠辣的形象示人,用以稳固自身的统治权限。  

所以虽然从外表来看,很多大妖都化形为人,但骨子里的野兽习性,却是怎么也脱不掉的。  

分浊城内众人之所以满是疲态甚至崩溃,盖因马上就要到抽签选祭品的时候了。  

为了公平起见,十五岁以上,不分男女,都必须去抽签,运气不好,什么身份都有可能死。  

当然,说是这样说,实际上幕后把持抽签亲和妖魔的那些管理者,是可以跳脱出这个行列,甚至把自己相关的亲人也都移到安全名单上的。  

来到一家食肆,张极随手放上一枚银两,然后把菜谱上感兴趣的菜都点了一遍,开始享用。  

接下来,他要去具若山把那边那个大妖王给杀了。  

目的不仅仅是杀吃人的妖,同时也是把那座山给带走。  

根据他穿越前掌握的信息,那座具若山,其实是曾经天庭还在的时候,天上仙神赏赐给当初具若宗祖师爷的(神话)级道具,具若神铁。  

这块神铁厚重无比,能镇压狂暴的地脉之气,使其变得温和,故而被当时的具若宗祖师爷化作大山,镇压地脉,保证了这一带上千公里不出现地震之类的事情。  

后来天庭消失,具若宗被一个外来的穿山甲大妖灭宗,具若山也被占据,这里便沦落成了它的地界。  

对外它自称釧岳妖王,浑染国这边有几十座城池都在它的掌控之中。  

这釧岳也仰仗具若神铁镇压的地气进行修行,在此已有上千年。  

“店家,切两斤坐骨肉,再来一壶酒,蘸料不要加香菜,再来一大盆饭.”  

一道粗犷的声音传出,迈步走进一个背负两柄短斧的灰衣糙汉子,他也是个出手阔绰的,随手放下一大块银子,称量结算后,便找寻起了位置,坐在了张极身边的空位上。  

张极盯着他看了两眼,随后便心道自己的运势的确有点说法。  

这个糙汉子是玩家能接触到的一位剧情人物,名字叫做裘逸阳。  

他原本是一个江湖门派的镖师,后来因为陷入一些江湖纷争,导致妻女被贼人杀害,他为妻女报仇后,便心灰意冷退出江湖出家当了道士,但道士没当两天,道观也被拆了。  

只要有人,只要活着,就永远无法离开纷争和江湖。  

明悟这些后,他再度提起了双斧,开始在天下游历,斩妖除魔,一清眼中不平之事。  

他的实力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飞速提升,各种奇遇加身,有点受到天道眷顾的意思。  

如果是以前,张极对于天命之子这个说法多少是带点质疑的。  

但现在他能看得清楚部份因果之后,也明白这是怎样的一种运行逻辑了。  

这个世界在尝试自救。  

所以有些人被选中,被冥冥中的天地运行机制推着走上舞台。  

至于能不能真的拯救世界,也很难说。  

不过在天地规则的庇护下,他们多少也能书写出一些不凡的故事来。  

在张极知道的游戏剧情里面,玩家遇到裘逸阳的时候,他是残血重伤状态,需要玩家帮忙才能恢复,然后与玩家共同讨伐釧岳。  

从现在的情况分析,他的重伤,应该就是这之后不久了。  

多半就是被釧岳打伤的。  

很快,裘逸阳的饭菜也来了,他直接抱着个盆就开吃,颇为没有吃相,很快一盆饭都被他吃了个精光。  

这个世界能够妖魔遍地,正是因为可供普通生灵利用的自然能量极其充沛,普通人随便种种地,至少饿不死,所以粮食并不缺。  

张极慢条斯理的吃着,并不像是裘逸阳这样狼吞虎咽。  

裘逸阳吃完,便起身随之离开。  

张极等他走了一段时间后,也跟着离开了食肆。  

离开城中后,裘逸阳的速度开始加快起来,奔行在地面,随便一个地方稍稍借力,就纵跃出数十丈距离,速度极快。  

不过他显然没有掌握正经的遁法,使用的还是很粗浅的奔行技巧,连张极这化身十分之一的遁行速度都比不上。  

飞奔出三十多里后,裘逸阳忽然停顿下身形,疑惑的看着四周,说道:“阁下跟了我这么久,不知所为何事?”  

他并没有找寻到张极的方位,但却感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