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矛盾(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部’后,他掌握的信息如同潮水般汹涌,更清晰地意识到,米国的疫情远比之前预想的要严峻得多。  

‘白房子’之前曾尝试过一次全国封控,结果仅仅维持了五天,便在各方势力的角力下土崩瓦解。  

德州、加州、纽约州这些经济发达的‘刺头’,以各种借口拒绝执行‘白房子’发出的联邦命令。  

难道这些地方的政客们不知道病毒的危害和严重性吗?不,他们是第一批接种疫苗的人,心里清楚得很。  

可严厉的管控措施会引发社会恐慌,导致经济崩溃,股市暴跌,进而引发政商界乃至普通民众的集体怨声载道。  

对于以选票和支持率为生命线的政客来说,他们绝不能成为众矢之的,不能有负面舆情。  

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们只能“顺应民意”,放任病毒蔓延——可病毒不在乎‘民意’。  

于是前一天还生龙活虎的人,以为生病顶多是一场感冒,了不起有些呼吸道的炎症;  

可第二天患者就可能因为脏器衰竭,不得不依赖“人工肺”等生命维持设备。  

当越来越多的患者涌入医院,那些之前还对封控措施嗤之以鼻的人,立刻会转而高呼“为什么还不封控”?  

一切都是民意,于是政策会反复横跳。  

“太荒诞了。”周青峰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看着各州上报的患者和死亡人数,那是一条条呈指数级增长的曲线,触目惊心。  

比如拥有八百万人口的纽约州,在解除封控后才几天就疫情迅速恶化,不得不向华盛顿特区发出求援,希望派遣专家指导。  

不久前,那些官僚们还信誓旦旦地说,经济崩溃导致的死亡人数会超过病毒造成的损失,如今却集体变脸,乞求援助。  

“纽约的封控措施简直就是儿戏,他们只是呼吁感染者待在家中,不要外出,或者佩戴口罩外出。  

他们还要求轻症患者不要去医院,自行在家中康复。  

轻症患者如果得不到照顾和治疗,很容易转为重症。到那时,恐怕连呼救的机会都没有。”  

周青峰对纽约州的封控措施嗤之以鼻,觉着那就是政客作秀。他倒是看到了‘东大’的疫情应对措施。  

“国内已经开始建设方舱医院,将轻症患者集中起来进行治疗,未感染者则严格居家隔离。”  

回想起曾经的‘末世’经历,他忽而意识到自己确实改变了一些事情。  

原本,‘X’病毒是在全球范围内突然爆发。当各国政府想防控时,感染者已经将医疗和政府冲垮,一切回天乏力。  

而现在,至少‘东大’抓住了宝贵的窗口期,至少提前三个月获得了消息做准备。  

只要封控措施足够严格,它或许真的能成为末世中的一片净土。  

从本心来说,周青峰还真想在‘医疗效率委员会’的职位上发挥点作用,至少让他干个几天,推行一些能普惠大众的政策。  

可没想到他上任才二十四小时,‘白宫’那边居然就急匆匆的想撤了他。  

“切这活谁爱干谁干吧,我已经跟‘X’病毒融合,身体过几个月将完成进化,倒想看看这些渣渣怎么死?”  

周青峰两条腿放在办公桌上,懒洋洋的公然摸鱼。  

此刻,米国国家传染病研究所的主任,‘白房子’的首席医疗顾问,福奇阁下也在绞尽脑汁的想办法甩锅。  

周青峰公然对华盛顿特区的医疗机构下令,优先抢救更有生存价值的病患,直接把还活着的一大批老年官僚给激怒了。  

什么叫‘更有生存价值’?这不是摆明了,一旦上年纪的人进医院就得死么?  

要说穷困潦倒,老无可依的人死掉也就算了,但掌握权力的官僚却不肯放弃自己拥有的特殊待遇。  

控诉‘奥利弗.哈登’的电话瞬间将‘卫生部’的交换机给打爆了,夏妮根本就不转接这些来电,因为实在太多。  

骂不了‘混蛋哈登’,于是大批官僚把电话打给正在‘白房子’掌权的‘乡下人’副总统。  

那位副总统也是滑头,把这事丢给福奇,让他进行‘评估’——谁让你是首席医疗顾问?总得发挥点作用吧。  

福奇已经八十好几了,接到副总统电话时,他正在‘米国国家康复医学中心’视察,身边还跟着不少媒体记者进行拍摄。  

当着记者的面,福奇不介意展现自己的强硬和果断,立马打电话给‘奥利弗.哈登’,训斥了一通,还威胁要将其撤职。  

只是打完电话后,除了助理的掌声,以及跟随记者的赞美,福奇发现身边的其他医护和患者都脸色大变一个个显得极为冷漠。  

刚刚这些人还面带微笑的。  

其中一名护士当众将手里的药剂丢在推车上,不满的喊道:“我想我病了,我也需要被人照顾,需要休息。”  

跟随的记者还有点政治敏感度,立马调转镜头,转向其他医护人员——这种消极怠工的画面可不能播。  

可另一个年轻护士径直对着镜头喊道:“照顾一个体弱老人的资源是普通人的十倍,现在病人那么多,我们总得做个取舍。”  

旁边的医生立马将年轻护士赶走,不让她在镜头面前继续说不够政治正确的言论。  

年轻护士却在离开镜头前大声抱怨了一通。  

“一名高级官员的医保账户是普通人的一百六十五倍,可以用最好的药,最先进的仪器,有行政命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