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带着老妈打比赛【二十八】(2/3)
今天的现场,没有任何一名选手的舞台可以拿来与01号选手相提并论。
因为01号选手根本就没有在参加比赛。
从登台到落座,从作品呈现到曲间擦手的小动作,再到最后的鞠躬下台,01号选手就是在像分享舞台,分享自己的音乐。
在孙文君率先登场的时候,梁山都跟着紧张,他是因为孙文君整个人的紧绷状态让他下意识的跟着紧张起来。
就好像舞台已经变成了战场。
事实上的确如此,从孙文君下台那一刻起,舞台基调就变成了战场一般。
梁山有些遗憾,他并没有看到阔别赛场一年之久的孙文君在状态上有什么变化。
曲目处理上更加严谨,几乎做到了一丝不苟。
但给他的感觉就像是最高端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少了属于这个年龄段的演奏者本该具备的生气与活力。
在灵气上甚至还不如一年前。
可以说孙文君今天的舞台就是最标准的教学大纲奏法。
谁来了也挑不出毛病。
但这是音乐啊,它是比赛的同时也是音乐的舞台啊,它和文化课考场不一样。
而在孙文君下台之后,一直到01号选手登台前,期间每一名选手给他的感觉都是上台参加考试。
只有弹可革命的女孩让他听到了一点点情绪,也仅仅是一点点。
他特别关注的03号选手冯俊杰还出现了重大的舞台失误。
对此他也感到遗憾。
或许真的是太紧张了。
在这样一场舞台气氛下,每一名选手登台都不会轻松,他能理解,对于这样一个舞台,又有哪个孩子能不紧张呢?
直到01号选手出场,梁山一下就被这名女孩的笑容感染。
一时间整个舞台的气氛也发生了变化,好像这里不再是赛场。
当01号选手完整奏完第一首曲目那一刻,梁山就知道这个来自蓉城普通初中的女孩,一定会让所有人记住。
她是来分享她的音乐的,她不是来参加比赛的。
她的贝多芬横冲直撞,像是对所有规则的藐视。
这不就是贝多芬吗?
她的圆舞曲灵动跳跃,她的夜曲如梦如幻,她的玛祖卡在娓娓道说一个故事。
这哪一种特质不属于肖邦的特质。
最妙的是最后的巴赫。
听完01号选手的前四首作品,梁山不知道自己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期待01号选手的最后一首作品。
他不知道01号选手将会怎么演奏巴赫,巴赫从来都不是孩子的作品。
但鉴于是01号选手,在他幻想之中01号选手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演来粉饰出一种少年巴赫的形象。
他可以肯定01号绝对拥有这样的水平,并且她的老师就是干这活的高手。
结果他全想错了。
01号选手只是用了最贴键的奏法把这首作品从头到尾演奏下来。
用干净的声音清晰地勾勒出三条并行的旋律线。
让人一目了然,哦,瞧这个孩子正在演奏一首巴赫三部创意曲。
就是这可以说毫无亮点的巴赫,才真正让梁山感到了震撼。
听完01号选手的巴赫,他可以大声告诉所有人,这个孩子不是来参加比赛的。
以她的水平,她可以弹出更加让人感到悦耳的巴赫。
但她没有,她选择了一种最质朴的演奏方式,只弹响钢琴。
在如此激烈的比赛中,她在最后一首为自己拉票的作品上选择了一首平静的巴赫,就像是一种对比赛的无声对抗。
她完全打乱了比赛的秩序。
而和谐与对抗,规则与无序,这不就是巴赫音乐最原始的的一面吗?
伟大的作品从来不需要多么深奥。
关于巴赫音乐如何演奏,这一探讨已经是历史问题作为所有古典音乐人心目中的大宗师,巴赫的地位是第一份的。
他的音乐一度被打上神学的标签。
从门德尔松第一次公演他的马太受难曲,到1850年巴赫百年祭由舒曼等发起、李斯特等人支持下成立的巴赫学会,再到二十一世纪世纪各种现代风格的兴起——
复兴巴赫,回归巴赫,已经成为了古典音乐届最响亮的口号。
人们一边说着世上再也没有谁的作品能在构思与实践上如巴赫一般充满天真纯朴,一边又再热议巴赫音乐究竟需要形似还是神似,是要本真还是演绎,是要还原还是再创造?
奇不奇怪?
一首充满天真淳朴的作品,却需要被无数音乐家在如何演奏上搞出那么多问题吗。
就弹呗,像01号选手这样简简单单弹出来不就行了吗?
梁山知道这并不简单,就像一字最难写的道理。
但是01号选手今天就是轻轻松松的在舞台上出来了。
轻松到让人都不会去思考01号选手是不是具有沉稳的演奏特质。
是今天所有选手当中独一份的。
对比后面出场的肖景宸,01号选手的舞台根本无需用稳健来形容。
即便是今天拿到了第一名的肖景宸,梁山都不会认为肖景宸今天的发挥比01号选手更稳。
没法比!
怎么比?
01号选手的年龄是13岁!
其他选手甚至有的都快16岁了!
说难听一点,这已经不是吊打了,是碾压了。
梁山在得知评委席要开会的
因为01号选手根本就没有在参加比赛。
从登台到落座,从作品呈现到曲间擦手的小动作,再到最后的鞠躬下台,01号选手就是在像分享舞台,分享自己的音乐。
在孙文君率先登场的时候,梁山都跟着紧张,他是因为孙文君整个人的紧绷状态让他下意识的跟着紧张起来。
就好像舞台已经变成了战场。
事实上的确如此,从孙文君下台那一刻起,舞台基调就变成了战场一般。
梁山有些遗憾,他并没有看到阔别赛场一年之久的孙文君在状态上有什么变化。
曲目处理上更加严谨,几乎做到了一丝不苟。
但给他的感觉就像是最高端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少了属于这个年龄段的演奏者本该具备的生气与活力。
在灵气上甚至还不如一年前。
可以说孙文君今天的舞台就是最标准的教学大纲奏法。
谁来了也挑不出毛病。
但这是音乐啊,它是比赛的同时也是音乐的舞台啊,它和文化课考场不一样。
而在孙文君下台之后,一直到01号选手登台前,期间每一名选手给他的感觉都是上台参加考试。
只有弹可革命的女孩让他听到了一点点情绪,也仅仅是一点点。
他特别关注的03号选手冯俊杰还出现了重大的舞台失误。
对此他也感到遗憾。
或许真的是太紧张了。
在这样一场舞台气氛下,每一名选手登台都不会轻松,他能理解,对于这样一个舞台,又有哪个孩子能不紧张呢?
直到01号选手出场,梁山一下就被这名女孩的笑容感染。
一时间整个舞台的气氛也发生了变化,好像这里不再是赛场。
当01号选手完整奏完第一首曲目那一刻,梁山就知道这个来自蓉城普通初中的女孩,一定会让所有人记住。
她是来分享她的音乐的,她不是来参加比赛的。
她的贝多芬横冲直撞,像是对所有规则的藐视。
这不就是贝多芬吗?
她的圆舞曲灵动跳跃,她的夜曲如梦如幻,她的玛祖卡在娓娓道说一个故事。
这哪一种特质不属于肖邦的特质。
最妙的是最后的巴赫。
听完01号选手的前四首作品,梁山不知道自己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期待01号选手的最后一首作品。
他不知道01号选手将会怎么演奏巴赫,巴赫从来都不是孩子的作品。
但鉴于是01号选手,在他幻想之中01号选手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演来粉饰出一种少年巴赫的形象。
他可以肯定01号绝对拥有这样的水平,并且她的老师就是干这活的高手。
结果他全想错了。
01号选手只是用了最贴键的奏法把这首作品从头到尾演奏下来。
用干净的声音清晰地勾勒出三条并行的旋律线。
让人一目了然,哦,瞧这个孩子正在演奏一首巴赫三部创意曲。
就是这可以说毫无亮点的巴赫,才真正让梁山感到了震撼。
听完01号选手的巴赫,他可以大声告诉所有人,这个孩子不是来参加比赛的。
以她的水平,她可以弹出更加让人感到悦耳的巴赫。
但她没有,她选择了一种最质朴的演奏方式,只弹响钢琴。
在如此激烈的比赛中,她在最后一首为自己拉票的作品上选择了一首平静的巴赫,就像是一种对比赛的无声对抗。
她完全打乱了比赛的秩序。
而和谐与对抗,规则与无序,这不就是巴赫音乐最原始的的一面吗?
伟大的作品从来不需要多么深奥。
关于巴赫音乐如何演奏,这一探讨已经是历史问题作为所有古典音乐人心目中的大宗师,巴赫的地位是第一份的。
他的音乐一度被打上神学的标签。
从门德尔松第一次公演他的马太受难曲,到1850年巴赫百年祭由舒曼等发起、李斯特等人支持下成立的巴赫学会,再到二十一世纪世纪各种现代风格的兴起——
复兴巴赫,回归巴赫,已经成为了古典音乐届最响亮的口号。
人们一边说着世上再也没有谁的作品能在构思与实践上如巴赫一般充满天真纯朴,一边又再热议巴赫音乐究竟需要形似还是神似,是要本真还是演绎,是要还原还是再创造?
奇不奇怪?
一首充满天真淳朴的作品,却需要被无数音乐家在如何演奏上搞出那么多问题吗。
就弹呗,像01号选手这样简简单单弹出来不就行了吗?
梁山知道这并不简单,就像一字最难写的道理。
但是01号选手今天就是轻轻松松的在舞台上出来了。
轻松到让人都不会去思考01号选手是不是具有沉稳的演奏特质。
是今天所有选手当中独一份的。
对比后面出场的肖景宸,01号选手的舞台根本无需用稳健来形容。
即便是今天拿到了第一名的肖景宸,梁山都不会认为肖景宸今天的发挥比01号选手更稳。
没法比!
怎么比?
01号选手的年龄是13岁!
其他选手甚至有的都快16岁了!
说难听一点,这已经不是吊打了,是碾压了。
梁山在得知评委席要开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