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快刀斩乱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啊,闹的太大了。”  

王启来拜访楚丹青时,第一句话就是让他安稳一点。  

接到熊芝冈来信,王启是非常乐意帮助楚丹青拦下来自于朝堂上的压力。  

结果还没有开始行动,楚丹青就把事情闹大了。  

布局未曾开始,楚丹青就已经被弹劾得不轻。  

“陛下此前被刺杀,我怀疑与肃慎细作有关。”楚丹青慢条斯理的说道。  

这是他从泰昌帝手上获得圣旨的第五天了,有着大势傍身,调查进展十分可观。  

大量的肃慎细作被连根拔起,并且从这些细作的拷问中,顺藤摸瓜带出了不少人来。  

并不是所有人都主动勾结肃慎细作,人家作为细作是有伪装身份,故意靠近进行来往结交。  

而这些人,大多都是朝堂上有名有姓的人物。  

那不然肃慎细作勾搭你干什么,正因为有价值才会选择结交,才能够套取情报。  

弹劾楚丹青不是事情闹大了,是牵扯到了他们自己。  

不能再让楚丹青查下去,否则自己就死定了。  

然而泰昌帝却没有任何动静,弹劾的奏折堆在一旁没有理会,还暗地里给了楚丹青更多的支撑。  

主要是楚丹青查出太多让他害怕的事情。  

他曾经的东宫是筛子,如今的京师也是筛子。  

在泰昌帝看来,楚丹青是能帮他稳固江山的人。  

“可如今朝堂动荡,不宜大动。”王启叹了一口气。  

“王大人,你可以请一道陛下的圣旨来。”楚丹青不打算给他面子了。  

他这话说的还是委婉,怎么说王启都算是同阵营的人,但凡换一个人来,他得爆粗口。  

要是没能大刀阔斧的处理好朝堂,泰昌国灭定了,百姓更得遭殃。  

“请吧。”楚丹青指了指门,打算送客。  

他可没有时间慢慢来,快刀斩乱麻才是他要做的,试炼任务是有时间限制的。  

“我知道楚大人忠心耿耿,然而泰昌朝积重难返,不应烈火烹油,理应抽丝剥茧。”王启说完,起身就离开了。  

楚丹青没有送,而是在他走之后,自顾自的继续看书。  

大概过了二十分钟之后,外头传来了一阵骚乱来。  

“大人,不好了!”一名羽林郎冲了进来,神色上带着焦急:“王启王大人,一刻钟前遇刺身亡。”  

楚丹青猛然站起了身,神色中满是难以置信。  

“人抓到没有?”楚丹青当即问道。  

“抓到了,是肃慎人,已经关押在监牢里了。”羽林郎马上回答。  

“去禀报陛下,然后带我去监牢。”楚丹青怀疑肃慎大军已经南下了。  

不然不可能敢这么刺激泰昌朝。  

楚丹青一路前往监牢,那名杀死王启的肃慎人还活着,正在被询问。  

整个人浑浑噩噩的,眼神无光的同时嘴角流着涎水。  

显然是个硬骨头,直接就被用了药。  

接下来就算是药效过了,也会变成一个傻子。  

楚丹青就静静的听着他们询问,得知了前因后果。  

动手的是秋潭党,他们在得知肃慎南下的消息时,其中有部分人果断选择背叛泰昌朝投靠肃慎人。  

在泰昌朝他们失势了,那不如和肃慎人里应外合,谋一个从龙之功。  

失去权力,对于他们而言比死还难。  

让他们真去死,肯定又不乐意了。  

询问花费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楚丹青拿到了口供、名单。  

王启的死,是秋潭党的投名状。  

“通知值外勤的禁卫羽林军抓人。”楚丹青当即下达了命令。  

不管是真是假,人先抓了再说。  

名单人员里,有不少人弹劾过楚丹青。  

他是好人,可他不想被枪指着。  

楚丹青是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自然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了。  

愿意帮助别人又不代表他没有脾气会无底线的原谅他人。  

既要有菩萨心肠,又要有金刚怒目。  

这样子才能帮助别人的同时保护自己。  

楚丹青处理完成后,第一时间就带上已经查验完毕的王启尸体去见泰昌帝。  

泰昌帝等候多时,见到王启的尸体时,神态里流出了明显的悲伤来。  

“是朕,太心急了,害了老师。”泰昌帝说道。  

太子时期,是王启替他保驾护航。  

登基为帝后,王启也是他新政的最大拥趸。  

他上位期间,革除弊政、积极改革,意图要拨乱反正。  

没了王启,泰昌帝的新政推行难度立刻提升了一大层次。  

楚丹青没开口,只是让人把口供和名单呈上去。  

泰昌帝看完后脸色剧变。  

这下子真就内忧外患。  

现在才过去五天而已,熊芝冈都还在路上呢。  

“这只是猜测吧。”泰昌帝很想从楚丹青得到肯定的答复。  

楚丹青摇摇头:“臣不知道。”  

他哪知道是真是假,但把这件事放在桌子上,没人敢当假的。  

“再给爱卿七日,务必清理掉京师内的所有肃慎细作。”泰昌帝急了。  

再不快点,他自己的皇位都保不住。  

“予你一道手谕,三千京营由你调动。”泰昌帝给加了价。  

禁卫羽林军不宜轻动,毕竟主要职责是保护皇宫,所以每一次派出去值外勤的人数有限。  

但这一次三千京营可不一样,完全由楚丹青控制。  

不过在业务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