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2章(??).。太阳肯定不会掉海里(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还能接受一点,不过那样一来,就不是什么‘小儿’被震死那么简单了,而是所有的人和生物统统被烧死气化,甚至连地球都被烧得剩不下多少?  

但当看到那个鼠妖,那个鼠司空一脸的问号和惊愕后,安妮很快就不得不妥协并继续说道:  

“好吧!”  

ε(ο`)))唉“你继续,人家姑且就这样听听吧!”  

想到这是一个神话世界,再看看对方那有些无辜的表情,觉得这其中有可能有别的原因或者蹊跷的安妮便撇了撇嘴,不打算在那种无聊的问题上纠结太多,只是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  

“唔…”  

“方才说到了落日…”  

老鼠司空顿了顿,想想刚刚他说到的内容,接着又继续往下说了起来…  

“再后来…”  

而为了挽救流沙国幼儿的生命,全国百姓们都开始虔诚祈祷,于是,佛祖便显灵赐给了他们一面大鼓,还说:待日落之时敲鼓,用大鼓的声波可消除太阳落水时的声音,以避免小儿被振杀?  

而那大鼓,现如今就仍旧在黄风岭的某处,那就是佛祖当年所赐的宝贝——落日鼓!  

还别说,自从有了佛祖赐下的那个落日鼓,流沙国的国民们就再也不怕落日之声了,国家也得以繁荣了好长一段时间。  

于是!  

鉴于佛祖的恩赐和显灵,举国上下也开始崇信佛法,并开始用黄金去塑造佛像,逐渐被外人称为黄金佛国。  

但渐渐地,流沙国的人意识到了不对…因为他们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国家和社会里竟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人人都信佛,寺庙跟和尚就越来越有钱,贫富差距就越来越大,然后,跑去当和尚的人就更多了。  

因为当和尚可以不事生产,不缴税费,天天念经就行。  

而当和尚的多了,那从事劳动的人就自然少了,毕竟有人可以不劳而获念念经拜拜佛就有吃有喝,那么,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以及别的社会成员们就自然是心里不平衡起来,于是也纷纷跑去当了和尚。  

如此一来,国家的赋税开始不足,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都开始浮现,同时国王还发现,他的权威和王国的利益也渐渐受到威胁,整个国家更是开始渐渐衰败?  

然后,在各种尖锐的矛盾下,接下来强盗横行,各种治安和民不聊生等等问题和各种情况层出不穷就不足为奇了。  

终于,当情况变得很严重时,流沙国的国王和群臣们也渐渐发现和被迫去正视那个问题,于是便果断采取了灭佛的举动。  

紧接着!  

沙国王很快就下了命令:拆除寺庙,摧毁佛像,并驱赶修行之人。  

而安妮和她家的马喽提伯斯一路走来,在黄风岭的各处发现很多的断头佛像、壁刻和各种寺庙遗迹,就大都是那个时候的‘灭佛令’所造成的结果。  

然而…  

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的是:也正是在流沙国的国王下达‘灭佛令’并不再崇佛之后,这个国家的灾难也就接迥而至了。  

渐渐地,流沙国的人开始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只要他们敲响大鼓去抵御落日之声,同时,也会有一只巨虫被惊动和出现,接着其开始大肆闹腾疯狂破坏,将边陲的村庄、城镇都给破坏殆尽,导致国民和商旅死伤无数?  

在发现巨虫后,当时,沙国王也曾组织过国民进行抵抗,甚至还曾组建过一支名为‘四羽军’的猎杀军队,用的武器还是模仿大唐皇朝的那种能连发数箭的龙骨连弩和那些能扎穿铁板的四羽大笴,也就是之前将‘马喽’提伯斯给钉成刺猬的那种可怕武器。  

但很可惜,即便是那样,面对那种可怕的巨大生物,流沙国的举措就还是跟蜉蝣撼树和以卵击石差不多,作为凡人,他们根本就不是巨虫的对手。  

接着,他们只能在巨虫的杀戮和破坏下苟延残喘着,国家开始凋敝,社稷开始崩塌,人民民不聊生惨不忍睹!  

而就在这个时候,黄风大王又回来了,并出败了那只巨虫——蝮蝂。  

见状,沙国王不由大喜!  

于是乎,为了报恩,国王便将黄风大王封为了国师,同时更改国名为‘斯哈哩国’,然后举国上下,以‘鼠’为天佑,并颁布了‘敬鼠令’。  

那‘敬鼠令’中言明:举国上下,全国上下当以‘鼠’为天佑之物,不可扑杀,违者监押,国王亲审!  

此令一出,自然而然的,方圆百里的鼠妖,俱闻风赶往流沙国并定居下来。  

随后,王国的百姓便开始与群妖混住,虽多有不谐之事,但都惧怕于国王的法令只得暗自忍耐。  

当是时,翰林院学士们决定发起联名上书,谏言国王去修改法令,将鼠妖迁居城西南角安置,让百姓和鼠妖分隔开来,那样才能够得享长久太平?  

其中,翰林院有一老学究,深谙占卜之道,就在百臣联名上书之日,就前程袖占一课,卦象极凶,便悄声劝谏自己两名年轻的下属,说是非黄道吉日,不宜上书,让他们随自己一同告病回家。  

却可惜,年轻子弟不以为意,正是热血沸腾之时,直接慷慨上书而去。  

而待老学究刚刚步出皇庭,就见御林军围了大殿,里头喊打喊杀和惨叫声无数,血雨腥风直接染红了王庭。  

对此,那老学究只是颤悠悠地捂住双耳,缓缓朝家而去。  

其后三天,王不早朝,群官调职,而他则由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