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刘谌崩(4/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虽然在地方上倒烨有着很多顾氏子弟当官。  

但于庙堂核心却只有顾烨一人,而顾烨现在也已经不在年轻了。  

他曾不止一次的提过想要提拔顾氏子弟。  

但顾易却都拒绝了。  

闻言,顾易也不能再看着,立刻操控顾烨说道:“陛下,顾氏子弟才能不足,不能担此重任。”  

刘谌微微摇了摇头,无奈的叹了口气:“果然如此么”  

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此时的思绪。  

这就是顾氏与其他世族的不同。  

其实说白了,这种行为对于一个帝王而言,是一件很值得欣慰的事。  

毕竟光凭着这一点,便足以说明一个世族的清白。  

但对于炎汉的皇帝却又有些不同。  

没有顾氏临朝似乎对于炎汉而言终是少了些什么。  

但他又能如何说呢?  

“刘氏之鼎,当刻顾氏之名。”  

这个誓言他确实可以履行下去,但强行提拔顾氏子弟对大汉而言真的好吗?  

若是顾氏因为这个举动沦落成了其他世族一般。  

这对大汉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刘谌早已不知想过多少次这个问题,但每每都想不出很好的答案。  

岁月无情,历史总要向前。  

就连顾易都不得不承认。  

随着顾氏子弟渐变平庸,属于炎汉的辉煌时代终是要渐渐落幕了。  

他倒是可以赌一赌,通过抽奖获得道具来培养人才。  

但对于顾氏的长远之计而言。  

顾易不可能做出这种选择。  

没有永世的王朝。  

成就点是顾易扶顾氏大厦将倾的道具,而不是所谓的锦上添花。  

这一夜,君臣二人同席而眠。  

自这一日起。  

顾烨再一次的出现在了朝堂之上。  

大汉当前确是欣欣向荣之向,边境的平静以及没有出现特大规模的天灾,让大汉的实力正在飞速发展。  

包括科举的成效也同样非凡。  

刘谌还是有本事的,将整个大汉一直都巩固在了正确的发展路线上。  

顾烨甚至都无需进行太多的干涉,只需要把控着朝堂即可。  

刘谌确实走到了终点。  

自随着顾烨归京之后他就仿佛是完成了最后的心愿一般,没过多久便直接倒了下去。  

这一天来的比想象之中还要快。  

乾极三十一年,二月辛未日;  

——刘谌于洛阳北宫含笑而终;  

临终之际,他将一切朝政都交到了顾烨的手中。  

太子刘俊继位。  

谥为穆;  

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贤德信修曰穆;  

乃为大汉孝穆皇帝。  

太子刘俊继位。.  

“孝穆皇帝讳谌,昭武皇帝备之孙,孝仁皇帝之子。母曰恭皇后陈氏。幼聪敏,通《孝经》《论语》《顾学》。  

乾极元年春正月,孝仁皇帝崩,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二月,谒高庙。  

帝承孝仁科举旧制,建极三年诏增明算、农策二科。尝临轩策士,谓侍中曰:“治国如调瑟,缓则无声,急则弦绝。今科场所试,当取通世务者。“  

遂命太学增授田制、水经。  

是岁,州郡举明算者四十七人,农策者六十三人,皆授官有差。  

乾极二年,北疆生乱。  

帝登台拜顾烨为大将军烨,赐斧钺。烨出幽州,一战破贼寇,三蛮尽降。  

十七年,烨再下岭南,过梅关古道遂破番禺,帝解所佩湛卢剑赐烨,诏曰:“将军之功,可比卫霍。“  

帝性俭素,常服浣衣。  

司隶校尉奏请修葺南宫,帝批曰:“今河内饥,南阳涝,岂可费帑百万为朕营室?“乃止。  

每遇灾异,辄素服避殿,遣使循行郡国。  

尝夜读《盐铁论》,至“贤良文学“篇,慨然叹曰:“桑孔之术,终不及晁错《贵粟疏》也。“  

三十一年二月辛未,帝崩于北宫宣室,年五十九。  

遗诏曰:“丧事从省,以日易月。诸王各归藩,不得擅离。“是夕,白虹贯北斗,雒水骤凝三日。三月庚寅,葬邙山显陵。  

谥曰穆。  

——《炎汉书.孝穆本纪》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