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捕蝗者说,治灾毕(4/4)
对朝廷感恩戴德。
大灾的影响越来越小。
当日子有了盼头之后一切的艰难便不再是那般难以战胜了。
不过也并不是没有坏事。
这一年,朝中又有数人逝世了。
顾琛昔年所为大汉留下的支柱逐一倒塌,甚至就连顾氏第七代子弟也薨世了两人。
岁月这把无情的刀终是开始对这些人下手。
诸葛亮的身体也是越来越差。
刘禅不止一次的劝过诸葛亮想让他放下些许重担,多多休息。
但以诸葛亮的性格又岂能停下?
他仿佛是成为了第二个顾琛。
顾琛当初是想要解决四方的威胁。
而他在未曾彻底解决大汉当前的天灾之前,就注定不可能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
延康五年,江东水灾毕。
水渠通向四面八方;
不仅仅解决了长江水患,更是为大汉带来了更多的土地。
在一边赈灾的同时,诸葛亮立刻便开始实行起了恢复制度。
以朝廷的名义,借给百姓粮种耕牛。
不放过任何时机让大汉恢复元气。
虽然相比于朝廷的消耗而言,这点收成无疑是杯水车薪,但对于大汉的意义却完全不同。
所有人都能借此变化感觉到黎明将至。
这场天灾——
似乎真的要过去了。
不过诸葛亮却仍是没有掉以轻心,仍是在紧紧盯着四方的一切,同时再次提出了治理兖州的计划。
兖州的大旱始终未止。
这也是当前大汉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
若不是大汉有着远超原本历史的底蕴在,兖州的灾害绝对会发展成毁天灭地的存在。
别的不说,“人相食”的场面绝对会出现。
大汉如今的水利水平绝对要远远超过原本的历史。
毕竟有着顾康当初留下的经验在。
在朝堂群臣的一番商议之下,诸葛亮立刻做出了判断,决议以引黄河、济水之水来解决兖州之地的旱灾。
江东以工代赈的效果给了众人很大的信心。
就算不能彻底引水过兖,最起码也要于旱灾重地铸造蓄水池。
其实兖州旱灾最为主要的关系便是因为支流水量不足。
此事耗费人力极大。
也唯有如今四方渐渐安定之后,才能如此行事。
诸葛亮于水利上的造诣同样极高。
为此,他甚至要主动挑起重担,亲自前往兖州之地来盯着这一次的工事。
洛阳。
刘禅紧紧的盯着满头白发的诸葛亮,眼神之中满是不舍:“昔年尚父便是这般离朕而去。”
“丞相,难不成您今日也要离朕而去吗?”
时隔多年,刘禅身上也终是有了那种属于皇帝的威仪。
但他对于诸葛亮却仍是十分的尊重。
“陛下。”
诸葛亮缓缓起身,朝着刘禅拱手,脸上露出了一丝追忆之情:“臣还记着顾公昔日之言。”
“大丈夫死在榻上,没出息。”
“臣不是顾公。”
“更无法像顾公那般临近晚年,却仍旧能驰骋于杀场之上。”
“但臣以为.顾公说的不错。”
说着,诸葛亮的语气不由得微微一顿,深深朝着刘禅一拜:“陛下,臣命不久矣。”
“上天垂帘,才让臣能走到今日。”
“若当真有幸”
“臣定会为陛下,为我大汉解决掉这最后的隐患。”
他的语气十分平静,但却无比的坚定。
见状,刘禅的脸上顿时便闪过了动容之色,满是不忍。.
Ps:月初求保底
大灾的影响越来越小。
当日子有了盼头之后一切的艰难便不再是那般难以战胜了。
不过也并不是没有坏事。
这一年,朝中又有数人逝世了。
顾琛昔年所为大汉留下的支柱逐一倒塌,甚至就连顾氏第七代子弟也薨世了两人。
岁月这把无情的刀终是开始对这些人下手。
诸葛亮的身体也是越来越差。
刘禅不止一次的劝过诸葛亮想让他放下些许重担,多多休息。
但以诸葛亮的性格又岂能停下?
他仿佛是成为了第二个顾琛。
顾琛当初是想要解决四方的威胁。
而他在未曾彻底解决大汉当前的天灾之前,就注定不可能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
延康五年,江东水灾毕。
水渠通向四面八方;
不仅仅解决了长江水患,更是为大汉带来了更多的土地。
在一边赈灾的同时,诸葛亮立刻便开始实行起了恢复制度。
以朝廷的名义,借给百姓粮种耕牛。
不放过任何时机让大汉恢复元气。
虽然相比于朝廷的消耗而言,这点收成无疑是杯水车薪,但对于大汉的意义却完全不同。
所有人都能借此变化感觉到黎明将至。
这场天灾——
似乎真的要过去了。
不过诸葛亮却仍是没有掉以轻心,仍是在紧紧盯着四方的一切,同时再次提出了治理兖州的计划。
兖州的大旱始终未止。
这也是当前大汉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
若不是大汉有着远超原本历史的底蕴在,兖州的灾害绝对会发展成毁天灭地的存在。
别的不说,“人相食”的场面绝对会出现。
大汉如今的水利水平绝对要远远超过原本的历史。
毕竟有着顾康当初留下的经验在。
在朝堂群臣的一番商议之下,诸葛亮立刻做出了判断,决议以引黄河、济水之水来解决兖州之地的旱灾。
江东以工代赈的效果给了众人很大的信心。
就算不能彻底引水过兖,最起码也要于旱灾重地铸造蓄水池。
其实兖州旱灾最为主要的关系便是因为支流水量不足。
此事耗费人力极大。
也唯有如今四方渐渐安定之后,才能如此行事。
诸葛亮于水利上的造诣同样极高。
为此,他甚至要主动挑起重担,亲自前往兖州之地来盯着这一次的工事。
洛阳。
刘禅紧紧的盯着满头白发的诸葛亮,眼神之中满是不舍:“昔年尚父便是这般离朕而去。”
“丞相,难不成您今日也要离朕而去吗?”
时隔多年,刘禅身上也终是有了那种属于皇帝的威仪。
但他对于诸葛亮却仍是十分的尊重。
“陛下。”
诸葛亮缓缓起身,朝着刘禅拱手,脸上露出了一丝追忆之情:“臣还记着顾公昔日之言。”
“大丈夫死在榻上,没出息。”
“臣不是顾公。”
“更无法像顾公那般临近晚年,却仍旧能驰骋于杀场之上。”
“但臣以为.顾公说的不错。”
说着,诸葛亮的语气不由得微微一顿,深深朝着刘禅一拜:“陛下,臣命不久矣。”
“上天垂帘,才让臣能走到今日。”
“若当真有幸”
“臣定会为陛下,为我大汉解决掉这最后的隐患。”
他的语气十分平静,但却无比的坚定。
见状,刘禅的脸上顿时便闪过了动容之色,满是不忍。.
Ps:月初求保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