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手段(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全文閱讀()  

縱橫用戶登錄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新版全文閱讀目前只針付費用戶開放,請充值后使用該功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保存設置恢復默認官家嫡女第三卷有鳳來儀(上)第一百五十三章手段[更新時間]2012031920:12:00[字數]3013  

九姐兒出了門,坐在茗香閣里一個雅間里,叫上一壺茶卻坐了一上午。她的目光透過竹帘子,看着外面的人。茗香閣雖說是茶樓,可冬天來這裏品茶的客人實在是不多,不過賺的錢卻也不比夏季少。  

冬季,便有許多才子聚在茗香閣品着茶,喝着酒,高談闊論,從朝堂大事到江湖趣事,無一不談。可九姐兒聽在耳中,卻覺得這些讀書人的口氣實在是大,卻沒有一點真才實學,也就是說說罷了。  

“九姐兒,咱們等在這裏做什麼,都一上午了,奴婢…”魚兒苦着一張臉,九姐兒坐在這裏連動都不動一下,桌上的茶早就涼了,這是來喝茶嗎?  

九姐兒的眼珠子終於動了一下,把桌上的點心推過去,“餓了就吃吧,你站了大上午,也挺累的!”  

“額——”魚兒趕緊捂住嘴,自己是下人,比這更累的事情都做過,也不過站了一上午,怎麼可能覺得累,只是九姐兒什麼都不做,她也不可能出去,對於她來說,這可比做粗活都還難受。  

“非也非也,張兄,當今皇上身體上好,不立儲君是最好不過。朝堂之上文有柳丞相,武有安國侯,可謂左膀右臂俱在。如今新一輩又有夏侯世子,自然是如虎添翼,可惜這文卻沒有能與夏侯世子的武相抗衡的!”說話之人為之嘆息。  

“薛三爺,你這是在說咱們文人比不得武人?”那姓張的儒生面紅耳赤,反駁道。  

姓薛之人卻搖搖頭,“我只說朝堂之上,卻未曾說過文比不得武,二者根本就沒法比!”  

九姐兒唇角,忍不住說道:“有意思!”  

從古至今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武之間的爭鬥不僅是在朝堂,在外面也是一樣的,文人看不慣武人的粗魯,武人看不慣文人的惺惺作態。誰都想強壓一籌,可誰都沒有真正的奪了第一。如今那人竟然說這二者無法相比,這話對於當今來說實在是太過駭人。  

九姐兒手指輕輕敲打着桌子,雙眼眯着,津津有味的看着外面的爭執,“三叔竟然有如此本事!”  

那姓薛之人竟然就是薛府三爺,只見他頭上戴着冠帽,雙目溫潤,下巴留了一撮鬍鬚。哪怕是被人反駁了,卻沒有絲毫動怒。卻是一個偏偏儒生。  

“你這是在幫武人說話,朝堂之上若沒有咱們文人,皇上安能治國?”姓張之人大聲說道:“薛三爺,你還是不是文人?莫以為你薛家的面子大,就能拂了文人的骨氣。”  

薛三爺心中嘆氣,他本來說的是事實,哪裡又扯到了皇上治國這裏,何況他又沒說皇上治國只靠武人。他環顧了四周,又看四周的文人與那姓張的文人同仇敵愾,突然覺得與他們在一起,實在是沒什麼意思。若文人一提到武人便不承認武人的功績,那還是武人嗎?這些人,實在是…不可理喻。  

文人有骨氣,他自然也有骨氣,道不同不相為謀,薛三爺卻沒有再辯駁下去,心中卻有一股無力感油然而生。他與這些人都不同,或許正因為如此,他才碌碌無為,任何事情都被二哥給壓一籌。  

九姐兒卻把薛三爺眼中的無奈和渴望看在眼裡。  

“三叔竟然是這樣的人!”她口中喃喃自語。  

說起來她與薛三爺不熟,就算是在府上碰上了,也只是打一個招呼,行一個禮。薛三爺對她也不熱,看起來就是那種文人的酸傲,是以九姐兒沒有想過多餘三爺接觸。不過今日看來,薛三爺卻不是一個算儒,至少沒有以為是文人就高人一等,至少會很有理智的探討關於文人和武人。  

今日她便是刻意在這裏看一看薛三爺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薛府的人都說薛三爺不會做事,如今也不過靠了二爺才得了一份輕鬆的生計。可如今看來,這薛三爺並不是不會做事,只是不屑,或者說不想罷了。  

“或許會有那麼一個人懂他,那時候,他就發達了!”九姐兒莫名其妙的說了這麼一句話,卻突然笑着說道:“這麼做值了!”  

薛府這邊,姚媽媽去了三房那邊,見三太太沒有在府上,便徑直去了三房兩位姨娘那邊。  

她手中提着一個食盒,雙唇上翹,眉目中儘是暖意,身邊跟着錦繡,繞過了幾個小道,便到了兩位姨娘的院子。  

“嘖嘖,那兩位如花似玉的姨娘竟然這般不受寵!”到了小院,姚媽媽忍不住搖頭。  

錦繡笑着說道:“所以老太太終究不待見三太太!”  

“也是,三太太實在是不會做面子上的功夫,這兩個姨娘雖然是二太太送出來的,卻也得了老太太的認可,這三太太把兩位姨娘安置在這裏,確實拂了老太太的面子!”  

“走吧,咱們進去,顯然這兩位姨娘的日子過得不大好!連個掃院子的下等丫鬟都沒有!”看着這破敗不堪的院子,姚媽媽連道可惜,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  

“您這風涼話說的,當初她們二人在六姐兒身邊仗着二太太的人,不也飛揚跋扈,還敢跟幾位庶小姐較勁了,如今過成這個樣子,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