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章 明珠就在前方(2/3)
王谧心中有数,现在看来,虽然是比之前少了些,但队伍的总体没有多少变化。
王谧擎着茶杯,呈闭目养神状,唯有不时轻点的脑袋在提示着大家,他没有睡着,他还听着呢!
“这样看来,秦州城里的兵士,剩下的也不多了,这座城池看来确实是防备一般。”
你就是应该要做好,做好了,是你的本分,是你应该的,做不好,那就是你的能力有问题,你辜负了琅琊王的信任。
基本上是保留了建制的。
再怎么说,这也算得上是大功一件了,虽然和其他的弟兄没得比,但总体来说,也还算是令人满意的。
“为何如此丧气?”
要想抵达长安城,其中需要过的坎,还多着了!
事不宜迟,休整完毕,可以马上出发了。
那当然是不能了。
…………
基本上更加没有他的施展空间,简直是岂有此理!
想到这些,何迈就禁不住悲从中来,原本大家都是一道从京口投奔王谧的。
而他魏咏之,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时刻!
…………
之后便是;刘穆之和徐羡之两个人一左一右,将那秦州城里的其他情况,一一做了汇报。
晋军一哄而入,一往无前。
也就是说,按照正常的原理来说,何迈他们应该可以看到尹纬的队伍。虽然尹纬是仓皇逃跑,也企图掩人耳目,但是这一路上到处都是兵锋,他也不可能单枪匹马的跑路。
但是,王谧带领的北府兵伤亡就要少的多了,本来他们来的就晚,带的兵器又强力,而这个时候,城里的羌兵已经被朱序他们消耗的差不多了。
“你连这个都知道了?”
“总是这样打援助,我真是不服气啊!”
看到何迈带着兵马成功的来到秦州城汇合,王谧立刻展开了个笑脸,好啊!
来的好啊!
而何迈钟情的武将范畴呢?
那就更不用说了。
而立功?
想都不要想!
根本就没可能的!
在这个大争之世,相比那些还没有夺回的城池,守好大本营能拿到什么功劳?
别开玩笑了,这个时代,真格的功劳,只能是开疆拓土,固守做得好,要想论功,恐怕也要等王谧当上了皇帝的时候才可以。
当他扛着晋军的军旗,把他插到秦州城楼上的那一刻,正式宣布了北伐之战的开始!
这里,就是北伐的起点!
按照一般常理来讲,猎物居然先一步逃脱了,猎手早就该跳起来了,然而,当王谧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却表现的很平静。
没有!
“尹纬机智如此,当然不会和秦州城共存亡的。”
这个问题多少有点明知故问的意思,因为答案都是明摆着的。
按照徐羡之的统计,整个秦州城可以搜检出来的,正式的羌兵,大约还剩不到两千人。
还有比长安城更适合的地方吗?
晋军这边伤亡较少,所有的伤亡,大越都是一开始由朱序和万全组成的临时联军,冷兵器对战嘛,伤亡当然惨重了些。
“每个人的分工都是不一样的,我既然让你去打阻击,那自然有我的道理,同样的差事,交给凭之他们,他们也不一定能做好,不要看他们在战场上表现的还不错,可到了其他的地方就不见得能行了。”
虽然号称是大部队,但其实,规模也并不算大,甚至和正规的大部队比起来,还有点小。
只有几百人而已。
就算是打赢了,也没什么获胜感,满足感。好在,攻打这样一座城池,也没有浪费太多的兵力。
这也很正常,总是要给年轻人一些机会的嘛。
王谧一直扬着笑脸,很兴奋的和何迈攀谈,却发现,一向能言善辩的何迈,这一次却并没有什么兴趣似的。
以前,何迈以案头工作为优,与刘穆之配合的也好。
毕竟,在冷兵器作战为主的年代,担任对战,基本上就属于极限一换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伤亡当然多了。
多大的功劳啊!
这么少的人,真的是没什么意思。
一开始展露才能的机会没有抓住,后来,能打的兄弟们越来越多,且逐渐都登上了战场,有了战功,而他何迈呢,却一直都肩负着镇守京口的大任。
怎么就这样错过了呢?
眼看着好兄弟们一个个的都夺得了耀眼的战功,再看看自己,又是一个打外围,边角料的命运,何迈怎能咽的下这口气?
过了一段时间,他才缓缓吐出几个字:“跑了?”
“搜到了吗?”
何迈微微一怔,刚才的那些纠结,确实都放下了,他的内心受到了相当大的震撼。
必定是要带着百十来人护卫的。
“大王,我听说,姚羌的大将尹纬,从城里逃脱了,是吗?”
“我们审讯了城里的羌兵,据一些尹纬亲近的人说,他已经趁乱逃出城了。”
这样一来,所有的兄弟就都到齐了,可以一起启程前往长安城了。
本来,成功阻击了前来报信的姚羌小股部队,自己这边的军队还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何迈是很开心的。
士兵们倒还算精神昂扬,看起来状态不错,然而,为首的那个大将军,却沉着一张脸,好像身上背负了八辈子的冤仇。
谁知,才刚刚抵达秦州外围,就听说,尹纬已经跑了,从城中逃脱了!
何迈整个人都崩溃了!
尹纬逃跑,会沿着哪一条路线?
毫无疑问就是何迈归来的那条路线!
是一样的,没有一点错!
对于这样的战场实践机会,徐羡之也很珍惜,他抑扬顿挫的将那些总结好的数据一一朗诵出来。
按照以往的战绩来看,
王谧擎着茶杯,呈闭目养神状,唯有不时轻点的脑袋在提示着大家,他没有睡着,他还听着呢!
“这样看来,秦州城里的兵士,剩下的也不多了,这座城池看来确实是防备一般。”
你就是应该要做好,做好了,是你的本分,是你应该的,做不好,那就是你的能力有问题,你辜负了琅琊王的信任。
基本上是保留了建制的。
再怎么说,这也算得上是大功一件了,虽然和其他的弟兄没得比,但总体来说,也还算是令人满意的。
“为何如此丧气?”
要想抵达长安城,其中需要过的坎,还多着了!
事不宜迟,休整完毕,可以马上出发了。
那当然是不能了。
…………
基本上更加没有他的施展空间,简直是岂有此理!
想到这些,何迈就禁不住悲从中来,原本大家都是一道从京口投奔王谧的。
而他魏咏之,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时刻!
…………
之后便是;刘穆之和徐羡之两个人一左一右,将那秦州城里的其他情况,一一做了汇报。
晋军一哄而入,一往无前。
也就是说,按照正常的原理来说,何迈他们应该可以看到尹纬的队伍。虽然尹纬是仓皇逃跑,也企图掩人耳目,但是这一路上到处都是兵锋,他也不可能单枪匹马的跑路。
但是,王谧带领的北府兵伤亡就要少的多了,本来他们来的就晚,带的兵器又强力,而这个时候,城里的羌兵已经被朱序他们消耗的差不多了。
“你连这个都知道了?”
“总是这样打援助,我真是不服气啊!”
看到何迈带着兵马成功的来到秦州城汇合,王谧立刻展开了个笑脸,好啊!
来的好啊!
而何迈钟情的武将范畴呢?
那就更不用说了。
而立功?
想都不要想!
根本就没可能的!
在这个大争之世,相比那些还没有夺回的城池,守好大本营能拿到什么功劳?
别开玩笑了,这个时代,真格的功劳,只能是开疆拓土,固守做得好,要想论功,恐怕也要等王谧当上了皇帝的时候才可以。
当他扛着晋军的军旗,把他插到秦州城楼上的那一刻,正式宣布了北伐之战的开始!
这里,就是北伐的起点!
按照一般常理来讲,猎物居然先一步逃脱了,猎手早就该跳起来了,然而,当王谧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却表现的很平静。
没有!
“尹纬机智如此,当然不会和秦州城共存亡的。”
这个问题多少有点明知故问的意思,因为答案都是明摆着的。
按照徐羡之的统计,整个秦州城可以搜检出来的,正式的羌兵,大约还剩不到两千人。
还有比长安城更适合的地方吗?
晋军这边伤亡较少,所有的伤亡,大越都是一开始由朱序和万全组成的临时联军,冷兵器对战嘛,伤亡当然惨重了些。
“每个人的分工都是不一样的,我既然让你去打阻击,那自然有我的道理,同样的差事,交给凭之他们,他们也不一定能做好,不要看他们在战场上表现的还不错,可到了其他的地方就不见得能行了。”
虽然号称是大部队,但其实,规模也并不算大,甚至和正规的大部队比起来,还有点小。
只有几百人而已。
就算是打赢了,也没什么获胜感,满足感。好在,攻打这样一座城池,也没有浪费太多的兵力。
这也很正常,总是要给年轻人一些机会的嘛。
王谧一直扬着笑脸,很兴奋的和何迈攀谈,却发现,一向能言善辩的何迈,这一次却并没有什么兴趣似的。
以前,何迈以案头工作为优,与刘穆之配合的也好。
毕竟,在冷兵器作战为主的年代,担任对战,基本上就属于极限一换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伤亡当然多了。
多大的功劳啊!
这么少的人,真的是没什么意思。
一开始展露才能的机会没有抓住,后来,能打的兄弟们越来越多,且逐渐都登上了战场,有了战功,而他何迈呢,却一直都肩负着镇守京口的大任。
怎么就这样错过了呢?
眼看着好兄弟们一个个的都夺得了耀眼的战功,再看看自己,又是一个打外围,边角料的命运,何迈怎能咽的下这口气?
过了一段时间,他才缓缓吐出几个字:“跑了?”
“搜到了吗?”
何迈微微一怔,刚才的那些纠结,确实都放下了,他的内心受到了相当大的震撼。
必定是要带着百十来人护卫的。
“大王,我听说,姚羌的大将尹纬,从城里逃脱了,是吗?”
“我们审讯了城里的羌兵,据一些尹纬亲近的人说,他已经趁乱逃出城了。”
这样一来,所有的兄弟就都到齐了,可以一起启程前往长安城了。
本来,成功阻击了前来报信的姚羌小股部队,自己这边的军队还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何迈是很开心的。
士兵们倒还算精神昂扬,看起来状态不错,然而,为首的那个大将军,却沉着一张脸,好像身上背负了八辈子的冤仇。
谁知,才刚刚抵达秦州外围,就听说,尹纬已经跑了,从城中逃脱了!
何迈整个人都崩溃了!
尹纬逃跑,会沿着哪一条路线?
毫无疑问就是何迈归来的那条路线!
是一样的,没有一点错!
对于这样的战场实践机会,徐羡之也很珍惜,他抑扬顿挫的将那些总结好的数据一一朗诵出来。
按照以往的战绩来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