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 对峙即将开始(2/3)
管个闲事,打抱个不平,待会陈归女进来,若是局势有个什么变动,两边争论起来,宝贝老婆若是跟着掺和进来,那可就不太好看了。
“你听话,这里要出大事,你在这里,我不安心。”
谢明慧这边还想再坚持坚持,但是看到王谧的眼神,也有些退缩了。他这个人,以往是最怜香惜玉的,她的要求,只要不是离奇的过分,通常都会答应。
而这一次,他既然一再坚持,那就肯定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也一定是站得住脚的。
“司青,你陪着王夫人到偏殿去,好生伺候。”关键时刻,王贞英发了话,即便是谢明慧这样的死脑筋也没办法了。
只得乖乖的跟着司青去到了偏殿,也算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毕竟,如果自己乖乖退让,对于她这样性情强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来说,也算是个形象上的伤害。
可是,听从太后的话就不同了。
你看太后娘娘的样子,那么厉害,她可是后宫之主,谁敢不从?
亲亲夫君都惧她三分呢!
谢明慧是走了,王谧的危机却还没有解除。
在等着陈归女进门的这个当口,王贞英的眼神总是时有时无的落到他的身上。
王谧很清楚,现在的太后娘娘对他那是相当的倚仗,而对于陈归女的处置,按照她一贯的作风,也是指望着他能够出谋划策,甚至是替她完成心愿的。
什么心愿?
当然是弄死陈归女了!必须使用某种巧妙的方法,至少不能让这口黑锅落在她太后娘娘的头上。
对于王贞英来说,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你看,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现在可以随心所欲的施展抱负,还不是托了我的福?
现在,我让你帮我做这么一点点事,总不困难吧!你也该有所表示才对。
虽然整个计策都是王谧帮忙谋划出来的,但是,很显然,在王贞英这里,她指望的可不只是这一点点的帮助。
什么?
出谋划策?
那不就是纸上谈兵?
这种东西,一点也不实际,我推举你当上大王,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权力,全都交到了你的手上。
相比而言,你这一段时间可就不那么积极了。
当然了,王贞英并没有忘记,是谁让她在这一刻还可以站在这里,正是王谧!
若不是他及时提醒,没有让那一碗莼菜羹入口,或许,太后娘娘早就没影了。
所以,在内心深处,太后娘娘还是感激王谧的,但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当她不方便出手的时候,她还是希望能够把这个重任甩给王谧。
而琅琊王,当然也不是傻瓜,从刚才等待陈归女的那段时间的闲谈之中,他已经窥探到了这种风向。
那个时候,太后娘娘明里暗里的就说过了,这件事,依靠她一个妇人那是不可能的。
道义上也说不过去,还是需要大王出手相助。
是啊!
道理他都明白,但是,他能怎么做呢?
如果帮了这个忙,这口大黑锅可就自己扛上了,这样做值得吗?再者说,不只是王贞英一个人注重道义,对于他王谧来讲,道义也同样重要。
这年头,谁不重视舆论口碑啊!
真是,要是不重视,那老司马家的人为什么会名声这么差?
为什么他们家被别人夺权,都没什么人同情,反而大家都觉得这是因果报应,理所应当?
还不是因为老司马家从根上来说,名声就不好的缘故。
他王谧将来,若是登位成功,同样也需要注意得位的正当性。这一点十分重要。
谁让你现在就处于这个时代呢?
你总不能把这些古代人的思想全都扭转过来。你只能顺应它。
陈归女的身份确实是尴尬了些,不管是王谧还是王贞英,谁出手除掉她,最后都会受到舆论的谴责。
那舆论的风暴一定是相当的恐怖。
没办法了,只能见招拆招了!
也不知道,谁最后才会是这个倒霉蛋,这些破事最后会轮到谁的头上。
就算是王贞英把眼睛看穿,目前的王谧也给不了她肯定的答案,大姐,就算是想杀她,也要看看她具体干了什么,究竟是怎么干的。
把她的罪证拿在手中,都弄的切实可靠才行。
可不是你愿望强烈就一定能实现的。
本来呢,这样的朝廷大案,是一定要弄几个朝廷大臣从旁作证,并且进行书证的。
但是呢,现在的条件确实是不太具备。
一个是,整个案件,不管是王贞英也好,还是陈归女也罢,都是深宫妇人,整件案子的发生,都是在内宫的范围内。
现在又是深更半夜,到哪里去找全各位大臣找齐全,让他们去讨论一下该如何处置陈归女?
时间上根本就来不及嘛。
再者,就算是找到了他们又如何?
这些涉及到宫廷秘闻的案件,即便是朝廷上有统一的看法,最后也往往要按照当事人自己的想法来判断。
在这种案件上,一命抵一命是最直截了当的解决办法。
谁来求情也不管用。
再说了,从身份地位上来讲,王贞英也占据着绝对的高位,她还没有出手惩治陈归女,某人就先跳了起来,按理来说,她是可以随意处置这位后宫嫔妃的,并不需要请示前朝的大臣。
现在唯一的阻碍可以说,就在于陈归女的身份,谁让她的肚子争气就生了个傻娃娃呢!
这娃娃虽然傻,但因为现在还不到一岁,所以,谁也看不出,即便是将来长大了,能看出了,也无所谓。
反正大家要的就是个牌子嘛,只要有那么一个人坐在那里,充当皇帝的角色,让大家可以各安其
“你听话,这里要出大事,你在这里,我不安心。”
谢明慧这边还想再坚持坚持,但是看到王谧的眼神,也有些退缩了。他这个人,以往是最怜香惜玉的,她的要求,只要不是离奇的过分,通常都会答应。
而这一次,他既然一再坚持,那就肯定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也一定是站得住脚的。
“司青,你陪着王夫人到偏殿去,好生伺候。”关键时刻,王贞英发了话,即便是谢明慧这样的死脑筋也没办法了。
只得乖乖的跟着司青去到了偏殿,也算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毕竟,如果自己乖乖退让,对于她这样性情强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来说,也算是个形象上的伤害。
可是,听从太后的话就不同了。
你看太后娘娘的样子,那么厉害,她可是后宫之主,谁敢不从?
亲亲夫君都惧她三分呢!
谢明慧是走了,王谧的危机却还没有解除。
在等着陈归女进门的这个当口,王贞英的眼神总是时有时无的落到他的身上。
王谧很清楚,现在的太后娘娘对他那是相当的倚仗,而对于陈归女的处置,按照她一贯的作风,也是指望着他能够出谋划策,甚至是替她完成心愿的。
什么心愿?
当然是弄死陈归女了!必须使用某种巧妙的方法,至少不能让这口黑锅落在她太后娘娘的头上。
对于王贞英来说,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你看,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现在可以随心所欲的施展抱负,还不是托了我的福?
现在,我让你帮我做这么一点点事,总不困难吧!你也该有所表示才对。
虽然整个计策都是王谧帮忙谋划出来的,但是,很显然,在王贞英这里,她指望的可不只是这一点点的帮助。
什么?
出谋划策?
那不就是纸上谈兵?
这种东西,一点也不实际,我推举你当上大王,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权力,全都交到了你的手上。
相比而言,你这一段时间可就不那么积极了。
当然了,王贞英并没有忘记,是谁让她在这一刻还可以站在这里,正是王谧!
若不是他及时提醒,没有让那一碗莼菜羹入口,或许,太后娘娘早就没影了。
所以,在内心深处,太后娘娘还是感激王谧的,但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当她不方便出手的时候,她还是希望能够把这个重任甩给王谧。
而琅琊王,当然也不是傻瓜,从刚才等待陈归女的那段时间的闲谈之中,他已经窥探到了这种风向。
那个时候,太后娘娘明里暗里的就说过了,这件事,依靠她一个妇人那是不可能的。
道义上也说不过去,还是需要大王出手相助。
是啊!
道理他都明白,但是,他能怎么做呢?
如果帮了这个忙,这口大黑锅可就自己扛上了,这样做值得吗?再者说,不只是王贞英一个人注重道义,对于他王谧来讲,道义也同样重要。
这年头,谁不重视舆论口碑啊!
真是,要是不重视,那老司马家的人为什么会名声这么差?
为什么他们家被别人夺权,都没什么人同情,反而大家都觉得这是因果报应,理所应当?
还不是因为老司马家从根上来说,名声就不好的缘故。
他王谧将来,若是登位成功,同样也需要注意得位的正当性。这一点十分重要。
谁让你现在就处于这个时代呢?
你总不能把这些古代人的思想全都扭转过来。你只能顺应它。
陈归女的身份确实是尴尬了些,不管是王谧还是王贞英,谁出手除掉她,最后都会受到舆论的谴责。
那舆论的风暴一定是相当的恐怖。
没办法了,只能见招拆招了!
也不知道,谁最后才会是这个倒霉蛋,这些破事最后会轮到谁的头上。
就算是王贞英把眼睛看穿,目前的王谧也给不了她肯定的答案,大姐,就算是想杀她,也要看看她具体干了什么,究竟是怎么干的。
把她的罪证拿在手中,都弄的切实可靠才行。
可不是你愿望强烈就一定能实现的。
本来呢,这样的朝廷大案,是一定要弄几个朝廷大臣从旁作证,并且进行书证的。
但是呢,现在的条件确实是不太具备。
一个是,整个案件,不管是王贞英也好,还是陈归女也罢,都是深宫妇人,整件案子的发生,都是在内宫的范围内。
现在又是深更半夜,到哪里去找全各位大臣找齐全,让他们去讨论一下该如何处置陈归女?
时间上根本就来不及嘛。
再者,就算是找到了他们又如何?
这些涉及到宫廷秘闻的案件,即便是朝廷上有统一的看法,最后也往往要按照当事人自己的想法来判断。
在这种案件上,一命抵一命是最直截了当的解决办法。
谁来求情也不管用。
再说了,从身份地位上来讲,王贞英也占据着绝对的高位,她还没有出手惩治陈归女,某人就先跳了起来,按理来说,她是可以随意处置这位后宫嫔妃的,并不需要请示前朝的大臣。
现在唯一的阻碍可以说,就在于陈归女的身份,谁让她的肚子争气就生了个傻娃娃呢!
这娃娃虽然傻,但因为现在还不到一岁,所以,谁也看不出,即便是将来长大了,能看出了,也无所谓。
反正大家要的就是个牌子嘛,只要有那么一个人坐在那里,充当皇帝的角色,让大家可以各安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