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妻子的怒吼(2/3)
,但那是他自己企图跳墙逃窜才不慎摔伤的,哪里是谁对他严刑拷打造成的?
再说了,这个时代既没有锦衣卫,又没有东厂大太监,根本就不兴严刑拷打这种手段。
也不必对犯罪的大臣逼问什么犯罪的缘由,还有什么阴谋,没必要,罪止一身,抓着谁,就是谁。
这个时代能够踏入仕途的文臣,大约都是从有头有脸的家族里走出来的,谁不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体面人?
一来是,这个时代的达官贵人,想要被朝廷惩处,最后关押起来都十分费劲。
毕竟,贪墨无所谓,杀人也不见得就一定会受到惩处,说不定就是免职而已。
能够让这些贵戚被投入监牢的,就只有一种罪行,那就是反叛。
老范的好孙儿,著名的文学家范晔,在历史上就蹲了很长时间的监牢,在监牢的几个月,他仍然发愤著书,但后汉书还是没能最终完稿,为什么?
那还不是要怪他自己。
谁让他放着好好的太子詹事不做,却要搞事呢?
于是,搞事不成的下场就是被投进监狱,正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说的就是范晔了。
范晔不过就是个文臣,自从踏入仕途,他就没有管过一天的兵马,却并不妨碍他认为自己可以统领千军万马。
不能完成必胜著作的原因就是因为,最后他还是被当时的皇帝处死了。
于是,这个时代,律令松弛的大致样子,也可以看出来了。
很多达官贵人都不是死在他们违反的律令之下,这样的人,太少了。更多的人都是因为卷进了南北分裂时期的各种乱战当中。
有一部分人是在和敌军征战当中死去的,这其中,包括一些掌兵的武将,同时也包括一些镇守边镇的太守。
还有一些人,那就是在内部的叛乱中丧命的。
可以说,局势越乱,这种反叛行为就会越多,各种混乱似乎都是叠加在一起来的。
才不会管你境内都已经乱成了什么样子,百姓流离失所。
或许,在当时的人看来,也许,都一起乱了,最后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全都吧恩怨了结了。
于是,今日,王英彦此行,确实是极有意义的。
现在总不是乱世吧,如果是战乱频仍的时代,那么将领之间,权臣之间的互相杀伐,也没有人会追究,当然了,就是朝廷想追究,他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皇帝也好,朝廷也好,早就已经失去了对境内事务的掌控力。
但现在不是乱世,更何况,王恭此举还并没有针对殷仲堪本人,他甚至还把屠刀挥向了殷仲堪的两个幼子。
为母则刚。
身为母亲,什么都可以忍,只有这件事,不能忍。
就算是撞死在这显阳殿上,也在所不惜。
战斗还没有开始,对峙的几方就已经拉开了架势。
其实呢,王恭真的不应该不到场,他怎么可以躲在家里不出来呢?
这不就是个龟孙吗?
很显然,确系龟孙。
虽然他有各种理由待在家里,他身上有伤,他还被太后幽禁,但是,只要他愿意站到这个朝堂上来,可以相信,没有人会不欢迎他。
况且,这本来就是他惹出来的事端,如果没有他,事态怎么会演变成这样?
如果,今天王恭出现在朝堂上,可以说,王英彦就会相当的满意,王谧也会敬他是一条汉子。
两个人的困难就全都解除了,同一时间的。
谁是王英彦的大仇人,正是王恭。
可以相信,如果他们在大殿上相遇,王英彦完全可以直接把王恭斩杀,如果是这样,也算是一命换一命了。
哦!
或许,大殿上的王贞英也会感到松了一口气。
毕竟,对于她来说,如何处置王恭一直都是个难题,这一下,侠女手刃仇敌,她也就可以从这样的困境当中解脱了。
从朴素的以牙还牙伦理来说,王贞英也认为,王恭就应该受到这样的惩处。
她自己是不方便这样做的,但是别人愿意这样做,她也并不打算阻拦。
可惜啊!
王恭这厮就是个缩头乌龟,到目前为止,他都没有打算给朝廷,给殷家一个交代。
所谓的幽禁,或许还是救了他的老命。
这一下,别人想要要了他的命,就只能硬生生的往王府里面闯,那当然是不容易的。
众人还想继续纠缠,王贞英已经不再给他们机会。
你们不是想要一个交代吗?
正好,我也想给你们一个交代。
很多人忽略了一点,对于一个有教养,有学识的女子来说,她的正义感,甚至比很多终日在朝堂上行走的大臣要更多,也更坚定。
只是让王恭幽禁,对于遭受劫难的殷仲堪,实在是太过不公平,到目前为止,她虽然并不知道,王恭突然攻击殷仲堪的缘由是什么,但无论是什么理由,都不够让王恭对他的两个儿子痛下杀手。
可惜的是,大错已经铸成,王贞英就算是贵为太后,也依然无法扭转败局。
没办法,只能从别的地方找补,聊表心意了。
“众位爱卿……”
管他们是怎么想的,反正王贞英决心已定,大家看看,这些旨意还都是轻音写的,
“殷将军惨死,予痛心不已,特赐黄金百两,并东园秘器,以慰忠臣之心。”
居然还有赏赐?
王谧心中感叹,不得不承认,当妹妹的,可是比当哥哥的精明多了。
有了这个旨意,不用说,当然是众臣下跪,三呼万岁了。
王贞英满意的点了点头,让列位大臣都起身,又是勉励了几句,虽然王英彦的要求,太后娘娘无法满足,但是,有了这些赏赐,
再说了,这个时代既没有锦衣卫,又没有东厂大太监,根本就不兴严刑拷打这种手段。
也不必对犯罪的大臣逼问什么犯罪的缘由,还有什么阴谋,没必要,罪止一身,抓着谁,就是谁。
这个时代能够踏入仕途的文臣,大约都是从有头有脸的家族里走出来的,谁不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体面人?
一来是,这个时代的达官贵人,想要被朝廷惩处,最后关押起来都十分费劲。
毕竟,贪墨无所谓,杀人也不见得就一定会受到惩处,说不定就是免职而已。
能够让这些贵戚被投入监牢的,就只有一种罪行,那就是反叛。
老范的好孙儿,著名的文学家范晔,在历史上就蹲了很长时间的监牢,在监牢的几个月,他仍然发愤著书,但后汉书还是没能最终完稿,为什么?
那还不是要怪他自己。
谁让他放着好好的太子詹事不做,却要搞事呢?
于是,搞事不成的下场就是被投进监狱,正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说的就是范晔了。
范晔不过就是个文臣,自从踏入仕途,他就没有管过一天的兵马,却并不妨碍他认为自己可以统领千军万马。
不能完成必胜著作的原因就是因为,最后他还是被当时的皇帝处死了。
于是,这个时代,律令松弛的大致样子,也可以看出来了。
很多达官贵人都不是死在他们违反的律令之下,这样的人,太少了。更多的人都是因为卷进了南北分裂时期的各种乱战当中。
有一部分人是在和敌军征战当中死去的,这其中,包括一些掌兵的武将,同时也包括一些镇守边镇的太守。
还有一些人,那就是在内部的叛乱中丧命的。
可以说,局势越乱,这种反叛行为就会越多,各种混乱似乎都是叠加在一起来的。
才不会管你境内都已经乱成了什么样子,百姓流离失所。
或许,在当时的人看来,也许,都一起乱了,最后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全都吧恩怨了结了。
于是,今日,王英彦此行,确实是极有意义的。
现在总不是乱世吧,如果是战乱频仍的时代,那么将领之间,权臣之间的互相杀伐,也没有人会追究,当然了,就是朝廷想追究,他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皇帝也好,朝廷也好,早就已经失去了对境内事务的掌控力。
但现在不是乱世,更何况,王恭此举还并没有针对殷仲堪本人,他甚至还把屠刀挥向了殷仲堪的两个幼子。
为母则刚。
身为母亲,什么都可以忍,只有这件事,不能忍。
就算是撞死在这显阳殿上,也在所不惜。
战斗还没有开始,对峙的几方就已经拉开了架势。
其实呢,王恭真的不应该不到场,他怎么可以躲在家里不出来呢?
这不就是个龟孙吗?
很显然,确系龟孙。
虽然他有各种理由待在家里,他身上有伤,他还被太后幽禁,但是,只要他愿意站到这个朝堂上来,可以相信,没有人会不欢迎他。
况且,这本来就是他惹出来的事端,如果没有他,事态怎么会演变成这样?
如果,今天王恭出现在朝堂上,可以说,王英彦就会相当的满意,王谧也会敬他是一条汉子。
两个人的困难就全都解除了,同一时间的。
谁是王英彦的大仇人,正是王恭。
可以相信,如果他们在大殿上相遇,王英彦完全可以直接把王恭斩杀,如果是这样,也算是一命换一命了。
哦!
或许,大殿上的王贞英也会感到松了一口气。
毕竟,对于她来说,如何处置王恭一直都是个难题,这一下,侠女手刃仇敌,她也就可以从这样的困境当中解脱了。
从朴素的以牙还牙伦理来说,王贞英也认为,王恭就应该受到这样的惩处。
她自己是不方便这样做的,但是别人愿意这样做,她也并不打算阻拦。
可惜啊!
王恭这厮就是个缩头乌龟,到目前为止,他都没有打算给朝廷,给殷家一个交代。
所谓的幽禁,或许还是救了他的老命。
这一下,别人想要要了他的命,就只能硬生生的往王府里面闯,那当然是不容易的。
众人还想继续纠缠,王贞英已经不再给他们机会。
你们不是想要一个交代吗?
正好,我也想给你们一个交代。
很多人忽略了一点,对于一个有教养,有学识的女子来说,她的正义感,甚至比很多终日在朝堂上行走的大臣要更多,也更坚定。
只是让王恭幽禁,对于遭受劫难的殷仲堪,实在是太过不公平,到目前为止,她虽然并不知道,王恭突然攻击殷仲堪的缘由是什么,但无论是什么理由,都不够让王恭对他的两个儿子痛下杀手。
可惜的是,大错已经铸成,王贞英就算是贵为太后,也依然无法扭转败局。
没办法,只能从别的地方找补,聊表心意了。
“众位爱卿……”
管他们是怎么想的,反正王贞英决心已定,大家看看,这些旨意还都是轻音写的,
“殷将军惨死,予痛心不已,特赐黄金百两,并东园秘器,以慰忠臣之心。”
居然还有赏赐?
王谧心中感叹,不得不承认,当妹妹的,可是比当哥哥的精明多了。
有了这个旨意,不用说,当然是众臣下跪,三呼万岁了。
王贞英满意的点了点头,让列位大臣都起身,又是勉励了几句,虽然王英彦的要求,太后娘娘无法满足,但是,有了这些赏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