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章 阿宁自闭中(1/3)
第1012章阿宁自闭中
“阿宁,你这是……”
“要自戕?”
“你可别想不开,太后也没说让你死啊!”
卧榻之上,王恭歪歪斜斜的躺着,身下鲜血淋漓的,大片的血迹都把他素白的袍服给染红了大半,从远处望过去,也分辨不清具体的伤处。
王恭哼哼唧唧的,一位看起来端庄优雅的中年女子,看起来正是王夫人。
看到王谧等人,立刻起身行礼。
听到王谧的声音,紧闭的双眼立刻就支棱了起来。
“谁说我要死?”
“你死了,我都不会死!”
“回府的时候,明明还好好的,街上的人都看到了。”
“还望王夫人能够多多劝说,不要让阿宁多想。”
小得儿上前,眼神之中充满了不屑:“宰辅大人,太后娘娘有旨意,看宰辅大人的样子,大约也无法起身接旨了吧。”
这……
王谧轻轻低喃,谢明慧却不以为然。
这倒是实话。
“那小的就在这里念了。”
可见,在古代,很多事情并不具备严惩的急迫性,即便是恶性伤人这样的罪行,只要朝廷觉得你还有用处,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个时代的楼房,最多也就是二三层,根本没有傻子选择跳楼死。受不了王谧怀疑的眼光,王恭别过了头。
但也不得不说,王夫人确实看的很准,这件事最后的走向,确实和王谧有莫大的关系。
正所谓同性相斥,在王谧这样表达之前,相反是谢明慧比较担心他事事都听从王贞英的。
“可是,太后娘娘不是已经把王阿宁关起来了吗?而且还让你带着北府兵去看管,恐怕,他也无法再害你了。”
王夫人起身送客,来到院子里,这才看到,几十个北府兵,正一字跨步站在那里,目光充满了杀气。
城中人人皆知,王恭和王谧不和,而王恭既然敢杀殷仲堪,自然也不会饶过王谧。
皇帝陛下亲自带领的北征大军还在路上,而杨俊镇守的关隘就因为被瓦剌也先大军威胁,被他一个接着一个的抛弃。
“听说你们来了,还带着北府兵,他一时情急就想跳墙逃跑,摔的。”
可见,古代的价值观和现代有很大的区别,除了那十恶不能赦免以外,很多罪行都是可以商量着办的。
王夫人就这样静静的听着,并没有打断他,于是,王恭便继续道:“自从我掌握北府,阿宁对我就多有微词,太后娘娘身在中宫,总是尽量调解,但是,阿宁还是不肯听劝,做出了这样的恶事,太后娘娘人在深宫,也阻拦不住。”
从皇宫回来的路上,街上到底是什么情景,谢明慧也清楚的很,在她看来,现在不是一个能从建康城脱身的好时机。
这一道旨意和此前与王谧商议的有了一个罚俸的区别,在将口述写成旨意的时候,王贞英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把罚俸的事情给抹去了。
今日,面对如此变故,居然还可以从容的提出要求,不得不说,要是她去做宰辅,说不定都比王恭要强。
小得儿表示认同,但也只能劝说几句,北府兵是不会撤退的,既然带来了,就没有离开的道理。
在古代,比王恭作为更加残酷,更加荒诞的,大有人在,而这些人,通常还没有王恭这样体面的身份,由于各种原因凑到一起,也极有可能毫发无伤。
当然了,在杨士奇死后,杨稷还是被正法,这也算是迟到的正义了。
“我觉得,王恭闹成这样,你想回京口也不容易。”
但最后,又怎样了呢?
现在两人的关系在外人看来,俨然就是一对仇敌。
其实,只要是朝廷不给他脱罪,他就不能走出王府半步。
而且,王贞英这样做,也有自己的考虑。
有了罚俸,不管是三个月还是半年,都好像是给王恭判处了徒刑一般,有了一个脱罪的具体期限。
“得公公,你是看到了吧,这个世上就是好人没好报,我为了他王阿宁,容忍了多少事,结果现在居然还赖到了我的头上。”
“我也没说马上就走,我们也不可能走得了,不过,你也不要被太后娘娘的好意蒙蔽,她终究是王恭的亲妹妹,等到麻烦事解决,她说不定还会改变主意。”
王谧也认同:“确实不容易。”
王恭的所作所为,完全没有道理可言,能不能饶恕,还要看形势的发展。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样的时局,王恭才会气急败坏以至于做出了难以挽回的恶事。
王夫人点了点头:“这我都明白。”
他也未免太看不起人了,王谧似乎忘记了一点,女人对待女人也总是有一种天生的戒备心理。
“夫人请说。”
让王谧这个大仇人去看着王恭,这是再合适不过的,谁也说不出什么。
只要王谧稍有表现,他们就会暗自观望,倒向他。
王谧顿了顿:“到底还是那一条路,尽快离开建康城。”
如果按照古代的伦理价值观,能够把王恭关几个月,大约就已经算是朝廷格外严惩了。
而对于一般的贵人来说,这也是应当的,没有朝廷的准许,他们都会乖乖的呆在家里。
“所幸,此前已经和谢公商议好了,谢公对我是全力支持的,想来,这一段时间不会有人来找我的麻烦。”
小得儿也是一脸尴尬,万没想到,王夫人竟然会这样说。
恐怕只有郗恢了吧!
但是,这很显然是不够的。
王恭气哼哼的,不但对自己的罪过丝毫没有反省之意,甚至还很不服气的样子。
好端端的,怎么会摔成这样?
自杀是不可能的,从没见过哪
“阿宁,你这是……”
“要自戕?”
“你可别想不开,太后也没说让你死啊!”
卧榻之上,王恭歪歪斜斜的躺着,身下鲜血淋漓的,大片的血迹都把他素白的袍服给染红了大半,从远处望过去,也分辨不清具体的伤处。
王恭哼哼唧唧的,一位看起来端庄优雅的中年女子,看起来正是王夫人。
看到王谧等人,立刻起身行礼。
听到王谧的声音,紧闭的双眼立刻就支棱了起来。
“谁说我要死?”
“你死了,我都不会死!”
“回府的时候,明明还好好的,街上的人都看到了。”
“还望王夫人能够多多劝说,不要让阿宁多想。”
小得儿上前,眼神之中充满了不屑:“宰辅大人,太后娘娘有旨意,看宰辅大人的样子,大约也无法起身接旨了吧。”
这……
王谧轻轻低喃,谢明慧却不以为然。
这倒是实话。
“那小的就在这里念了。”
可见,在古代,很多事情并不具备严惩的急迫性,即便是恶性伤人这样的罪行,只要朝廷觉得你还有用处,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个时代的楼房,最多也就是二三层,根本没有傻子选择跳楼死。受不了王谧怀疑的眼光,王恭别过了头。
但也不得不说,王夫人确实看的很准,这件事最后的走向,确实和王谧有莫大的关系。
正所谓同性相斥,在王谧这样表达之前,相反是谢明慧比较担心他事事都听从王贞英的。
“可是,太后娘娘不是已经把王阿宁关起来了吗?而且还让你带着北府兵去看管,恐怕,他也无法再害你了。”
王夫人起身送客,来到院子里,这才看到,几十个北府兵,正一字跨步站在那里,目光充满了杀气。
城中人人皆知,王恭和王谧不和,而王恭既然敢杀殷仲堪,自然也不会饶过王谧。
皇帝陛下亲自带领的北征大军还在路上,而杨俊镇守的关隘就因为被瓦剌也先大军威胁,被他一个接着一个的抛弃。
“听说你们来了,还带着北府兵,他一时情急就想跳墙逃跑,摔的。”
可见,古代的价值观和现代有很大的区别,除了那十恶不能赦免以外,很多罪行都是可以商量着办的。
王夫人就这样静静的听着,并没有打断他,于是,王恭便继续道:“自从我掌握北府,阿宁对我就多有微词,太后娘娘身在中宫,总是尽量调解,但是,阿宁还是不肯听劝,做出了这样的恶事,太后娘娘人在深宫,也阻拦不住。”
从皇宫回来的路上,街上到底是什么情景,谢明慧也清楚的很,在她看来,现在不是一个能从建康城脱身的好时机。
这一道旨意和此前与王谧商议的有了一个罚俸的区别,在将口述写成旨意的时候,王贞英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把罚俸的事情给抹去了。
今日,面对如此变故,居然还可以从容的提出要求,不得不说,要是她去做宰辅,说不定都比王恭要强。
小得儿表示认同,但也只能劝说几句,北府兵是不会撤退的,既然带来了,就没有离开的道理。
在古代,比王恭作为更加残酷,更加荒诞的,大有人在,而这些人,通常还没有王恭这样体面的身份,由于各种原因凑到一起,也极有可能毫发无伤。
当然了,在杨士奇死后,杨稷还是被正法,这也算是迟到的正义了。
“我觉得,王恭闹成这样,你想回京口也不容易。”
但最后,又怎样了呢?
现在两人的关系在外人看来,俨然就是一对仇敌。
其实,只要是朝廷不给他脱罪,他就不能走出王府半步。
而且,王贞英这样做,也有自己的考虑。
有了罚俸,不管是三个月还是半年,都好像是给王恭判处了徒刑一般,有了一个脱罪的具体期限。
“得公公,你是看到了吧,这个世上就是好人没好报,我为了他王阿宁,容忍了多少事,结果现在居然还赖到了我的头上。”
“我也没说马上就走,我们也不可能走得了,不过,你也不要被太后娘娘的好意蒙蔽,她终究是王恭的亲妹妹,等到麻烦事解决,她说不定还会改变主意。”
王谧也认同:“确实不容易。”
王恭的所作所为,完全没有道理可言,能不能饶恕,还要看形势的发展。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样的时局,王恭才会气急败坏以至于做出了难以挽回的恶事。
王夫人点了点头:“这我都明白。”
他也未免太看不起人了,王谧似乎忘记了一点,女人对待女人也总是有一种天生的戒备心理。
“夫人请说。”
让王谧这个大仇人去看着王恭,这是再合适不过的,谁也说不出什么。
只要王谧稍有表现,他们就会暗自观望,倒向他。
王谧顿了顿:“到底还是那一条路,尽快离开建康城。”
如果按照古代的伦理价值观,能够把王恭关几个月,大约就已经算是朝廷格外严惩了。
而对于一般的贵人来说,这也是应当的,没有朝廷的准许,他们都会乖乖的呆在家里。
“所幸,此前已经和谢公商议好了,谢公对我是全力支持的,想来,这一段时间不会有人来找我的麻烦。”
小得儿也是一脸尴尬,万没想到,王夫人竟然会这样说。
恐怕只有郗恢了吧!
但是,这很显然是不够的。
王恭气哼哼的,不但对自己的罪过丝毫没有反省之意,甚至还很不服气的样子。
好端端的,怎么会摔成这样?
自杀是不可能的,从没见过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