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撼山易,撼北府难(2/3)
印撑腰,刘牢之在北府里的腰杆也更硬了,各项活动,他和檀凭之有商有量的,合作越来越融洽。
这个人,他可是物色了好长时间,好不容易才找到的,一般人,绝对挖掘不到这么合适的人。
那是袁飞的亲笔信。
“你怎么不早说!”
看他的意思,是早就知道了消息,那为什么还一直有意隐瞒,为什么不在昨天就一起说了?
这不是耽误大事吗?
王谧气的吹胡子瞪眼,茶杯也摔了,郗恢被他弄得一头问号,他根本就不知道又是哪里把王恭得罪了。
“若是真的是个靠得住的人,那将来,此人还有大用处,老夫要长期监视北府的一举一动。”
“老夫巴不得北府不清净,几个大将军自相残杀!”
“王稚远把帅印交给了刘牢之,这样的消息,可信吗?”王恭拿着书信的手,有些颤抖。
自此之后,刘牢之彻底脱胎换骨了!
他对王谧的推崇,无以复加,任何他知道的,他不知道的,溢美之词,都能够用来形容王谧的天纵英才。
“可我们若是许诺让他彻底掌管北府,他当然可以为我们所用,这不是好事吗?”
王恭连连叹气,内心的焦灼,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早说,就有用处了?”
郗恢不但不明就里,还觉得自己的做法一点没错。
说到这个消息来源嘛,郗恢还确实有些要提前说明白的。
“当时谢玄在战报中,还曾经提到过他,说此人申时骁勇,是个猛将。这样的猛人,会愿意屈居于王谧之下?”
这样,即便王谧在外征战,只要有零散的几个京口将领镇守,刘牢之也翻不起浪花来。
这一回,郗恢倒是镇定了。
虽然王谧口口声声说对北府没有觊觎,更不想和朝廷作对,但是,任凭他磨破了嘴皮子,王恭还是一个字都不相信。
就比如,刘牢之那些细微的情感变化,如果不是天天跟在他的身边,袁飞是绝对无法描写的那样详细,那样逼真。
在此之前,刘牢之对王谧也还是保持着戒心的,虽然明面上,大家都是北府的将领,合作是最主要的。
“怎么没可能?”王恭很绝望,郗恢去不这样认为,他还是很有信心。
王谧不只是没有把帅印要回来,就算是刘牢之已经把这个宝贝送到了他的面前,他却依然没有接受。
“这怎么可能!”
王谧在邺城奋战的那段时间,刘牢之的心思也是不停的转换之中,还是因为帅印。
“这个人,是和王稚远有私仇的,而且,在北府里根基深厚,还是刘牢之身边的红人,心腹,所以,只要刘牢之在北府坐得稳,他就能站得稳。”
这种所谓的信,对于王恭来说,已经是不堪入目的灾难级别了,但是,他还是捏着鼻子继续看下去。
有郗恢这么一个朋友,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明明他也在朝堂上混了这么多年了,居然还是分不清轻重缓急。
安插几个人并不难,难的是能够进入京口将领他们那个小核心。
书信写的有点复杂,看得出来,写信的这个人,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用词也不能算是文雅,只能算是勉强的,把事情给说明白了。
整个京口,几乎都是北府的军营,各种军寨,帐篷,层层叠叠的,相互交叉。
还有比刘牢之和王谧联合更大的事吗?
“哦?”
既然王谧现在没有异动,那么这样看来,要关注的,该是以后了。
其二,王谧虽然走了,但是,檀凭之还在。
“所以,你的意思是……”
王恭怎么想,也想不通。
于是,这就是以王谧为中心的,可以对抗建康朝廷的一股新生的力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也不会背叛王谧,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这样一来,北府就变成铁板一块了!”
这只是刘牢之和王谧合作的第一个阶段,而到了拿到帅印的那一天,很显然,就晋升到第二阶段了。
轻薄的纸张交到王恭的手里,借着烛光,他才终于弄明白这是些什么东西。
这一点,王恭还是看得出来的。
“没用的。”
这一枚金灿灿,沉甸甸,还热乎乎的帅印,居然一直都在刘牢之的手里放着!
这种事情,郗恢当然也不明白了。
但是,刘牢之最终没有做这样的选择。
“在这样的前提下,北府的这些将领,我们是不可能拉的走了。”
但是,身为北府的老将军,刘牢之是一定会防备着王谧的,经历了襄阳南阳之战之后,刘牢之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定位。
他要是想通了,怎么可能不早早的告诉王恭,他当然也知道,京口那边的消息,对于王恭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呢,大体上来讲,居然都说到了,而且,王谧也都承认了,这就是一大进步!
有没有荆州兵进驻京口?
明明刚才都已经大有好转了,这一会,突然又生起气来。
王恭一拍桌子就跳了起来:“竟有这样的事?”
刘牢之做出这样的选择,肯定也是做了系统的衡量之后,才认识到,自己根本就不是王谧的对手。
“现在的北府,从上到下,已经全都被王谧驯服了,从将军再到士兵,全都信服他,当他是大英雄。”
用功名利禄确实可以收买一些人,甚至是一大批人,但是,真正的能人,只会追随那些他看重的人,那些他崇拜的人。
在王谧没有什么过错的情况下,想要拉拢刘牢之是没有根基的行为。
可怜王恭,居然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还懵懵懂懂。
此人虽然不及刘裕那样精明
这个人,他可是物色了好长时间,好不容易才找到的,一般人,绝对挖掘不到这么合适的人。
那是袁飞的亲笔信。
“你怎么不早说!”
看他的意思,是早就知道了消息,那为什么还一直有意隐瞒,为什么不在昨天就一起说了?
这不是耽误大事吗?
王谧气的吹胡子瞪眼,茶杯也摔了,郗恢被他弄得一头问号,他根本就不知道又是哪里把王恭得罪了。
“若是真的是个靠得住的人,那将来,此人还有大用处,老夫要长期监视北府的一举一动。”
“老夫巴不得北府不清净,几个大将军自相残杀!”
“王稚远把帅印交给了刘牢之,这样的消息,可信吗?”王恭拿着书信的手,有些颤抖。
自此之后,刘牢之彻底脱胎换骨了!
他对王谧的推崇,无以复加,任何他知道的,他不知道的,溢美之词,都能够用来形容王谧的天纵英才。
“可我们若是许诺让他彻底掌管北府,他当然可以为我们所用,这不是好事吗?”
王恭连连叹气,内心的焦灼,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早说,就有用处了?”
郗恢不但不明就里,还觉得自己的做法一点没错。
说到这个消息来源嘛,郗恢还确实有些要提前说明白的。
“当时谢玄在战报中,还曾经提到过他,说此人申时骁勇,是个猛将。这样的猛人,会愿意屈居于王谧之下?”
这样,即便王谧在外征战,只要有零散的几个京口将领镇守,刘牢之也翻不起浪花来。
这一回,郗恢倒是镇定了。
虽然王谧口口声声说对北府没有觊觎,更不想和朝廷作对,但是,任凭他磨破了嘴皮子,王恭还是一个字都不相信。
就比如,刘牢之那些细微的情感变化,如果不是天天跟在他的身边,袁飞是绝对无法描写的那样详细,那样逼真。
在此之前,刘牢之对王谧也还是保持着戒心的,虽然明面上,大家都是北府的将领,合作是最主要的。
“怎么没可能?”王恭很绝望,郗恢去不这样认为,他还是很有信心。
王谧不只是没有把帅印要回来,就算是刘牢之已经把这个宝贝送到了他的面前,他却依然没有接受。
“这怎么可能!”
王谧在邺城奋战的那段时间,刘牢之的心思也是不停的转换之中,还是因为帅印。
“这个人,是和王稚远有私仇的,而且,在北府里根基深厚,还是刘牢之身边的红人,心腹,所以,只要刘牢之在北府坐得稳,他就能站得稳。”
这种所谓的信,对于王恭来说,已经是不堪入目的灾难级别了,但是,他还是捏着鼻子继续看下去。
有郗恢这么一个朋友,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明明他也在朝堂上混了这么多年了,居然还是分不清轻重缓急。
安插几个人并不难,难的是能够进入京口将领他们那个小核心。
书信写的有点复杂,看得出来,写信的这个人,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用词也不能算是文雅,只能算是勉强的,把事情给说明白了。
整个京口,几乎都是北府的军营,各种军寨,帐篷,层层叠叠的,相互交叉。
还有比刘牢之和王谧联合更大的事吗?
“哦?”
既然王谧现在没有异动,那么这样看来,要关注的,该是以后了。
其二,王谧虽然走了,但是,檀凭之还在。
“所以,你的意思是……”
王恭怎么想,也想不通。
于是,这就是以王谧为中心的,可以对抗建康朝廷的一股新生的力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也不会背叛王谧,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这样一来,北府就变成铁板一块了!”
这只是刘牢之和王谧合作的第一个阶段,而到了拿到帅印的那一天,很显然,就晋升到第二阶段了。
轻薄的纸张交到王恭的手里,借着烛光,他才终于弄明白这是些什么东西。
这一点,王恭还是看得出来的。
“没用的。”
这一枚金灿灿,沉甸甸,还热乎乎的帅印,居然一直都在刘牢之的手里放着!
这种事情,郗恢当然也不明白了。
但是,刘牢之最终没有做这样的选择。
“在这样的前提下,北府的这些将领,我们是不可能拉的走了。”
但是,身为北府的老将军,刘牢之是一定会防备着王谧的,经历了襄阳南阳之战之后,刘牢之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定位。
他要是想通了,怎么可能不早早的告诉王恭,他当然也知道,京口那边的消息,对于王恭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呢,大体上来讲,居然都说到了,而且,王谧也都承认了,这就是一大进步!
有没有荆州兵进驻京口?
明明刚才都已经大有好转了,这一会,突然又生起气来。
王恭一拍桌子就跳了起来:“竟有这样的事?”
刘牢之做出这样的选择,肯定也是做了系统的衡量之后,才认识到,自己根本就不是王谧的对手。
“现在的北府,从上到下,已经全都被王谧驯服了,从将军再到士兵,全都信服他,当他是大英雄。”
用功名利禄确实可以收买一些人,甚至是一大批人,但是,真正的能人,只会追随那些他看重的人,那些他崇拜的人。
在王谧没有什么过错的情况下,想要拉拢刘牢之是没有根基的行为。
可怜王恭,居然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还懵懵懂懂。
此人虽然不及刘裕那样精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