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降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滚滚狂风遮了所有人的眼。  

就在那巨大盒子炸裂的瞬间,伴随着四散开裂的木屑,狂风过境,席卷天地。  

就在朱鸾无声呐喊之时。  

一直沉睡在黑暗之中的那个东西,听见了它真正的主人的呼唤。  

然后,它苏醒了过来。  

下一刻,乌云遮蔽烈日,黑暗笼罩人间。  

骤然的黑之后,是骤然的白。  

强烈的日夜交换刺激的所有人睁不开眼睛,而在瞬间绽放的光明之后,只有很少的人刺激出泪水的眼睛勉强睁开。  

段立峥睁开被灼烧得发红的眼睛,然后在漫天的白光中,看见那终生难忘的一幕。  

少年拼尽了全力,他不顾眼角流血,把眼睛睁的大一点,更大一点。  

然后他看见了。  

那是宛如那个少女的眼睛一般的璀璨。  

蛟分承影,雁落忘归。  

在刺眼的白光中,哪怕是登极中期的修行者都只能看见朦胧的剑形。  

并不能完全的看清是什么形状。  

但在少年的眼中,那把剑在半空中散发出足以让天下所有人都迷醉的光芒。  

这就是在四神大战中震动天地,古往今来无数人为之争得头破血流,剑阁老阁主毕生的执念,成就一名公主的传奇的。  

隐剑,承影。  

原来真的那么美啊。  

段立峥看着那半空中的光芒,无法移开视线,而在那幽幽的光芒之下,有一个更美的身影。  

高台伤遍体鳞伤的少女缓缓站起身来。  

她站起来,抬起头,望向天上,伸出手。  

如同在战火中彷徨百年的武器的魂魄,找到了自己前方的灯火。  

那散发着淡淡的光芒之下,那个少女的身影依旧。  

她理所当然的伸出手。  

而下一刻。  

光芒大盛。  

迸射的光芒如同流星坠落在高台之上。  

又如落地的闪电,霹雳一声劈在高台之上!  

在轰然的爆炸声中,那名少女的神情却无比平静。  

朱鸾伸出手,握住了在成为不归人十一年之后,随着她的归来一同归来的,她的剑。  

她静静吸了一口气,在心中对它说道。  

“欢迎回来。”  

震天的炸裂声中,人们醍醐灌顶,如同一盆冰水从天泼落,在璀璨的光芒里,所有人震惊地望着那宛如梦境的一幕。  

“这怎么可能?”  

怎么可能?  

这不可能。  

但这件事就这样发生了。  

杜昊乾失神地站起身,望着远方的高台,连眼睛都不曾眨动。  

在那个箱子飞出的那一瞬,他甚至没有感受到任何预兆。  

看着如此震惊的场景,这位兵部侍郎的心里此时却只有一个想法。  

隐剑承影原来是长这个样子的?  

他知道自己这个想法非常不合时宜,现在应该追究是隐剑为什么会突然飞出去,但他就是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心潮澎湃。  

作为一修行者,他的血液正在燃烧。  

这可是隐剑承影啊!  

这可是隐剑承影啊。  

无数的呼喊声从极度的安静中诞生,颤抖到让人落泪。  

不论是在什么情景下重现人间,这都是独属于修行者的感动。  

不要怪杜昊乾没见过世面,要知道隐剑承影,真的不是什么人都能见到的。  

哪怕是当年他与已经及笄的公主交手,都没有见到隐剑承影。  

因为他不够格。  

公主仅凭一把军中铁剑就挑下了他。  

纵然在十五岁后得赐隐剑,但在更多人的印象里,隐剑承影更像是公主腰边的装饰。  

据宫里的传言,公主使用隐剑的时间要远远早于十五岁及笄,在十五岁前就曾偷偷使用过,还曾因为这个原因被成宗皇帝重罚。  

此事不可考,但这世上,见过公主执隐剑承影动手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少到在看到那名少女握紧那把剑唯一清晰的剑柄,将其高高举起的时候,人们只觉得自己在做梦。  

但这终究不是梦境,如此惊愕的事实,那名少女却完全没有给人们反应的时间。  

人们甚至都来不及猜测。  

朱鸾的手已经动了。  

凶险异常,生而为杀。  

此为剑。  

剑从来就不是用来装饰的。  

凄厉疯狂的撞击声响起,高台下瞪大眼睛的人们捂住耳朵!  

承影剑的存在太过于神奇,高台下的许凤娘睁大眼睛。传说隐剑承影划过人的身体时,不会发出任何声音。  

而隐剑承影发出声音,只有与同样的神兵相撞的时候!  

人们眼前再次爆发出明亮夺目的利光,不知是不是错觉,站在最前排的观众拼命揉着眼睛,那把剑形模糊的剑,在那名少女的手中,仿佛染上了红莲的色彩。  

而在那仿佛燃烧起来的高台上,那个男人眸光中雾霭涌动。  

炸裂声再起,巨大的烟尘腾起,在尘土里,现出两人的身影,高台上两人往相反的反向弹开!  

第三招。  

段立峥睁大眼睛。  

在灿烂的第二招之后,那个人的第三招,居然是如此的短暂。  

短暂如清晨的朝露,但却在你看不见的时候,杀入心扉。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就在那一瞬间,雪斋和尚瞳孔微缩。  

居然。  

如此。  

在刚刚的那一剑,她接下了,宋怀竹的慈悲刀。  

接住了。  

以一种近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