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雪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一次见到他时。  

他是一阵风。  

将她逼到死亡边缘的风。  

在狂风的背后,是属于他的力量,强大的力量。  

这就是宋怀竹。  

从相识之初开始,这样强大的印象就一直伴随着宋怀竹。  

他是朱鸾今生见到的第一位宗师,也是一位从无记忆的新生宗师。  

但他却丝毫不辱宗师之名,以新生之躯就足够掀起狂风骤雨,只是凭借一抬手一投足就解决过无数个困局。  

当然他也有动怒之时,比如在徽州乡试时的那道黑色剑光之下,在姑苏城那个新月之夜之中。  

但时至今日,朱鸾没有见过这个男人完整的战斗。  

她知道他很强大。  

但却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强大。  

他也许是史上最为低调的宗师,也是最为神秘的宗师。  

看着从队伍中静静走出戴着白玉面具的男人,人群中腾起窃窃私语,西凉剑阁弟子神情复杂,大周举子神情懵逼。  

在本届大周会试中,有两个身份成谜的人。  

一个是莫名其妙杀出重围的徽州解元,一个就是这个从不以真面目示人的澹州解元。  

而徽州解元虽然是个女子,但好歹她有名有姓有书院,家谱学谱都有迹可循。  

但澹州解元又是什么来头?  

他说他是天凉书院的宋怀竹,但哪怕是澹州人都没听说过这个书院。  

他出自哪个家族?他师承何处?他故乡何方?  

什么都没有。  

朱鸾静静凝视着登上台阶的男人的背影,他穿着洗的发白的素色衣衫,和身着袈裟的雪斋和尚站在一起时丝毫不显。  

除了腰边的长刀,他的背影什么都没有。  

这把刀,是黑色。  

崔胭从另一边上台,已经站在了台上。他上台要比宋怀竹热闹很多。  

崔胭成名已久,连朱鸾都记得他,虽然上辈子他才十二岁,就已经名震神都,曾经在随崔氏族人进宫的时候还来拜访过她。  

伴随着大周举子的呼喊声和百姓们的声援声,这位世家年轻一辈中的领军人物登上高台。  

崔胭很有风度抬起手下压了一下,让他的师弟们和百姓们安静下来。  

他当年是儒雅的小少年,如今是个眉目清秀的年轻人,是标准的世家大族的长相。  

就是长的好看。  

世家大族繁衍多代,选正妻自然不可能选不怎么好看的,一代代这么下来,家代越长,嫡系就会出落得愈发俊俏。  

“只比段二郎不俊俏那么一点点是真的啊。”洪山在一旁瞪大眼睛。  

朱鸾苦笑,这又是什么说法。  

但下一刻她却感觉身边温度有所升高,她侧目看去,段立峥正目不转睛盯着她的侧脸。  

朱鸾收回看着崔胭的目光,直视前方,点头。  

毕竟这倒也是实话,她点头的毫不亏心。  

“果然还是用剑。”唯一没有感受到身边一番暗潮汹涌的只有年华藏,满脸严肃地盯着台上缓缓呼出一口气。  

日光下,咔嚓一声,崔胭拔出腰间长剑,做出一个标准的起手式。  

华贵长剑在烈日下灼灼生辉。  

即便不知姓名也能看出是一把绝世名剑,清河崔氏,的确底蕴深厚。  

而在这璀璨的剑光下,他对面身着布衣的男子颜色就十分寡淡,人们皱起眉头看向宋怀竹腰间的长刀。  

“横刀?”  

“一点装饰都没有啊…”  

“西凉兵户出身吗?”  

横刀又名直刀,其实比起剑,横刀在大周与西凉等地的普及度更高,但之所以在会试乡试对战这些地方不常见到…  

就是因为太普通了。  

横刀是普遍的兵士配刀,比如禁军与黑甲卫中就多配横刀,在太祖皇帝的统一战争里,横刀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说白了横刀是军队列装制式刀,虽然直长的外观与剑差距不大…但在世家子弟和高阶修行者眼里,还是剑更加清贵。  

“看上去真的平平无奇啊…”  

人们议论着,喧闹着。  

就在这个时候。  

宋怀竹握住刀柄,拔刀出鞘。  

起风了。  

谁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一切宛如错觉。  

一阵风穿过朱鸾的脸颊,掀起她鬓边的长发。  

朱鸾睁大眼睛。  

“这是…”  

“错觉吗?”  

人群有一瞬的安静,随后愕然看着高台上只是拔刀出鞘的男人。  

“刚刚的那个是…”洪山愣愣道。  

站在宋怀竹对面的崔胭手握宝剑也有些失神,他一瞬间感觉一股风从那刀鞘中而生,扑面而来。  

这是宋怀竹在神都第一次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拔刀。  

原来他在高台上拔刀是这个样子。  

朱鸾的视线落在宋怀竹腰边的纯黑如夜的刀鞘,目光微沉。  

这把刀她并不陌生,她曾经握过,曾经拔过,也曾经听过苏晴的质问。  

你为什么能拔出这把刀?  

这把刀到底是什么?  

雪斋和尚在台下目光幽深,凝视着终于拔刀的师兄的背影。  

他看向不远处人群中的少女,如果不是因为她的阻止,也许在天策会上,这把刀就会现世吧。  

看着怔忡的人群,年轻的和尚闭上双眼,双手合十。  

师兄的刀,这可是很难见到的。  

但愿这些大周人,不要太惊讶。  

“大周朝载初九年会试对战第二轮第一场开始!”  

看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