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风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起风了。  

朱鸾走下马车,向晋阳公主和许凤娘挥手告别,走入他可能存在的这片空气中。  

“朱瑛,你来了。”  

洪山看向第一瞬间就在人群里发现自己未婚妻的好友,再次感叹段立峥依旧没救了。  

“你今天不抱那么一大把剑来了?”  

朱鸾笑着和段立峥等人打招呼,抚摸着腰边妹妹为她挂上的剑鞘,面对洪山的调侃,只说了一个字。  

“重。”  

洪山呛了一下,当年县试和乡试抱着大捆铁剑上场的时候怎么没见你说重。  

“那还真是遗憾…”一个小脑袋从洪山后面探出来,正是梁子凉。  

哪里遗憾了?洪山瞪他,你当年还不是也倒在那些铁剑下,间接地为这个女子神奇的剑法打响了名气?  

“今年看不见朱姐姐断剑了…”梁子凉声音还真是好遗憾。  

这人还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我还想让其他州的人见识一下呢…”小少年继续说道。  

段立峥和年华藏等人无言以对,不过想起之前朱鸾受到的那些非议,如果真能让这些神都人见识一下,好像也不错…  

“可以让他们看别的东西。”朱鸾在一旁笑起来,“走吧,我们上山。”  

会试武试最后一场。  

当然是在扶苏山上举行。  

在扶苏山的另外一面的山腰上。  

对于民众而言,虽然不能越过扶苏山,但这也是三年一度能够一窥天策上院面貌的珍贵时刻。  

这彰示出了大周皇室对国试的重视,同时也加重了本来就紧张到不行的气氛。  

众学子在考官带领下上山,看着那隐约出现在远处的百家道,梅林等景象,心中热血澎湃不已。  

而朱鸾只是看了一眼远方的竹林,轻轻张开口。  

“你刚刚说了什么吗?”一直走在朱鸾身边段立峥忽然看向朱鸾。  

“没什么。”朱鸾微笑着摇头。  

“是吗?”段立峥疑惑地回过头去,那个声音太轻,身边的其他伙伴也没反应,也许是他听错了吧。  

就在刚刚那一瞬,他听见身边的少女轻声开口唤了一声。  

“师父。”  

穿过长长的山道,经过茂密的树林,众人来到位于半山腰一个极高的高台前。  

这个高台段立峥很眼熟。  

这就是天策书院的演武台。  

与徽州乡试所在的紫阳书院的演武台比起来,虽然占地要广阔不少,但看上去并没有采用什么名贵材质,底座的石头黑黝黝的,看上去其貌不扬。  

但段立峥知道并非如此。  

这里才是天策书院的真正底蕴之一。  

比起紫阳书院让阵师在高台外摆的阵法,天策书院的演武台,本身就是一个阵法。  

构成这高台的每一块石头,都被阵法覆盖。  

这些黑色的石头其实是传说中的铁岩。  

坚硬非常,极耐冲击,每一块都价值千金。  

而只有这样的一座坚不可摧的高台,才能让天策书院的学子在上面尽情对战。  

这整座高台构成的大阵,在日光下散发出让人胆寒的气息,不少考生刚到面前就屏住了呼吸。  

“天策书院的确名不虚传。”  

的确名不虚传,不光是演武台,同样厉害的还有远处的观景台。  

通过对于角度与阵法的调整,虽然观景台和演武台有一定距离,但目之所见却宛如在眼前发生一般真切,不需要千里眼也能看的一清二楚。  

杜昊乾坐在观景台内,看向身边的段浩初,不少坐在他旁边的其他官员群起附和,整个观景台内一片溢美之声。  

“好了,别夸了,开始了。”杜昊乾眼中划过一抹难以发现的不耐烦,看向远处高台下聚集在一起的考生们。  

伴随着稷下学宫外大钟的钟声,这场注定不平凡的对战,就在这平常的流程中开始了。  

考官们例行公事地介绍起规则。  

但大家都是经历过乡试的人了,对于规则都很熟悉。  

对于朱鸾而言这个规则更加简单粗暴。  

因为她第一轮轮空。  

为了保证两两对战成立,会试在前两轮就淘汰了足够的人数。最终进入大周会试第三场对战的举子,总共为一百一十五人。  

第一轮十三人轮空。  

正是十三州的乡试解元。  

余下的一百零二人抽签两两对战,决出晋级第二轮除了解元之外的五十一人,最后六十四人晋级第二轮。  

同时,与乡试规则相仿,第二轮除了抽签外也允许向解元挑战。解元不可以拒绝,否则便视为弃考,对手则是自行晋级下一轮。  

当年的解元,这一次不再需要念名字。  

随着十六道钟声的齐鸣,段立峥向朱鸾微笑,“我去了。”  

朱鸾身边的人陆续从她身边离开,前去签箱抽签。  

徽州的天之骄子们,已经失去了第一次轮空的机会,必须和其他举子一样,前往考官手中的签箱处抽签,从第一轮开始就进行拼杀。  

其他州也是如此。  

这是会试。  

在整个国家里,能有这样殊荣的,只有十三个人。  

一州仅此一人。  

所以不需要念名字让他们走出。  

只有人们从他们身边离开。  

原本拥挤的人群里出现了大片空白,而那十三个人就如同大周的十三个州版图的分布一般站在台前的草地上。  

唯一的女子也在其中。  

自然吸引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