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绝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演武台上风声凄厉,宛如厉嚎。  

不等朱鸾站稳,段立峥第二剑就来了。  

不,不只第二剑。  

连续的可怖撞击声连绵响起。  

段立峥连出了七剑。  

每一剑都凌厉到让人心生颤抖,而这样剥骨削肉一般的可怕剑招他居然如怒涛般使出,赶尽杀绝一般下手狠厉。  

朱鸾退无可退,每转一次身,就会在另一个方向被逼到尽头,演武台四个角落全部转遍,直到七剑全部结束,朱鸾背抵着摇摇晃晃的防御大阵,噗的一声,口中再次喷出一大口鲜血。  

满场弥漫着的剑影和寒光冷冽浓郁到无需再另起一剑遮掩那随风而逝的火焰。  

而段立峥执剑,静静站在场间,面无表情看着重伤的少女。  

“立峥怎么下这么狠的手?”槐树下,洪山瞪大双眼看着台上的画面,“这…这是想要她的命啊?”  

然而身边一片死寂没有人回答他的话,洪山疑惑地侧头,却只见身边的李文曜直直地看着高台,握着剑柄的手有一丝颤抖。  

他难以置信地看着台上,喃喃道,“七杀剑…”  

“七杀剑?这是七杀剑?”洪山倒吸一口凉气,一旁的年华藏和梁子凉闻言脸色也难看起来。  

“居然用的是七杀剑,”观景台上有武官看向老神在在坐在一旁的陈山长和南山先生,眼中也掩饰不住震惊。  

七杀剑是紫阳书院威力最大的剑法。  

但不同寻常的是,虽然七杀剑威力最大却不是紫阳书院的山门剑法。  

至于原因,从剑法的名字上也能看出来。  

大周律中有杀人罪七种,谓之七杀。  

七杀剑虽然威力最大,但剑招过于凌厉,杀伤力太大,走的是赶尽杀绝的路子,有违仁义。  

在一般的对战中很少有紫阳书院学子使用。  

杜昊乾眯起眼睛。  

某种意义上,段立峥此时施展的剑法和那女孩的决杀之剑有些近似。  

都是杀气腾腾。  

但两人的杀气给人的感觉有些不一样。  

杜昊乾很难说清到底哪里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段立峥的七杀剑毫不犹豫,连贯自如,杀气纵横,凌厉至极。  

属于登极中期的深厚真元,和杀伤力巨大的密剑,他对于这个女子没有半分的手下留情,甚至说是真的想要置这女子于死地一般。  

这七剑虽然已经结束,这女子还没有倒下,但杜昊乾知道这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此时她还能勉强站立,还算是要托她已经破境化元的福。  

但也只到这里了。  

因为即便她当场破境化元,她和段立峥之间还有更高的一道门槛在。  

这道门槛真的很高很高,高的只要有这道门槛在,任何的努力机缘运气勇气意志都不过浮云。  

这就是登极。  

如果说化元是普通修行者终其一生能达到的最高巅峰,那么登极就是划分普通人和天才的分水岭。  

登峰造极。  

此为登极。  

只要段立峥还是登极境,那么这个女子所作的一切都是徒劳。  

“哎…”洪山看着台上女子身上惨淡的伤势叹了口气,“嘛,就算能当场破境化元,遇上段立峥还是没用啊。”  

他摇了摇头,“如果真有本事,破境登极的话还有希望。”  

年华藏看他一眼,“退一万步她能勉强调动那么大规模的天地元气。”  

他冷笑一声,“破境登极,你是想让她的经脉撑爆而死吗?”  

“的确,”洪山苦笑。  

修行破境越往后越危险。  

但在所有境界中,登极破境也极为特殊。  

洪山自己其实真元早已足够,却一直未敢破境登极,就是因为…  

登极破境,死亡率非常高。  

登极是划分寻常人和天才的关隘。  

就是在这个境界上,修行者的修行方式会发生巨大变化,真元会出现爆发式增长,而与此同时,对经脉宽度要求就异常的高。  

如果说化元境修行者的经脉是一条小溪,能够容纳登极境修行者真元的经脉就要是一条大河。  

而如果将大河的水量注入小溪,还没有注完,容器就会破裂。  

所以登极破境至少要花费一年以上时间日夜拓宽经脉,锤炼身体强度。  

即便如此,还是会有大量的化元境修行者承受不住大量天地元气的灌入,在破境时经脉全断,甚至暴裂而亡。  

许多化元巅峰的修行者终其一生不敢冲击登极,而更有无数少年英才在这条道路上死去。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而正是这样的生死关卡,跨越之后才能获得那样的力量。  

而只有登极境的修行者,才是修行界真正的天选之人。  

无论年纪,只要入了登极境,就是这世间不一样的存在。  

登极,就是这么难的存在。  

而十四岁入登极,十五岁就已经是登极中期的段立峥,已经远远超出了天才的范围,只能称之为妖孽了。  

在如此巨大的境界鸿沟下,对方还毫不留手。  

这女人怎么可能是他的对手?  

别说是胜算了,在段立峥使出七杀剑的现在,她的命能不能保住才是个问题。  

可怖的响声再次响起,极为狂暴的剑意再次从段立峥手中的寒月上生起,极为凌厉的杀意背后,是铺天盖地而来的磅礴真元。  

登极境武者的狠厉一击。  

何人能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