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试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一切发生的太快。  

没有给观众反应的时间。  

所以周围很安静。  

高台下的民众等待着宋雪松那剑劈下的惨烈结局,观景台上的大人物则等待这女子或身死或认输,等待着这场闹剧结束,等待着这个异类消失。  

然后大周的国试变回那个清净圣土,再也没有什么需要担心。  

然而就在那个时候,高台上却忽然传来一股异样的气息。  

这气息对大部分人陌生,对少数人熟悉,非常的独特。  

独特到在只是察觉一丝迹象后背上就已经渗出了冷汗。  

杜昊乾瞳孔微缩,魁梧的身躯在观景台上留下一道残影,瞬间掠出!  

而就在到达观景台边缘时,他意识到了什么,霍然回头,看向身后眼睛半睁半闭的晋阳公主。  

在场的武者都是登极境以上的强者,不管熟悉不熟悉,都能本能的感觉到事情的不对。  

更能明白这股气息目的何在。  

众人纷纷长身而起,惊愕地注视着高台上,不少人神情骤变甚至想要调动真元掠至演武台。  

不过觉得根本不可能犹豫了一瞬。  

但下一刻就发现不管犹豫不犹豫都不可能赶上。  

就像是杜昊乾一般。  

在一群站起来的人中,只有木心不为所动,缓缓坐了下去,显得他身边杵在原地的银甲卫十分滑稽。  

境界低一些的修行者和普通人感觉不到那么多。  

人们张大的嘴还没有合上,保持着高呼的口型看着台上。  

宋雪松双手握剑高举过头。  

如同死神一般威风凛凛。  

这一切快的都像是梦境。  

而击醒梦中人的,是金属清脆的坠落声。  

失去光芒的断剑哐啷一声掉在了地上。  

看上去和朱鸾身边的铁剑没有什么两样。  

看来剑只要断了,名剑和铁匠铺里的铁剑没有什么区别。  

宋雪松高举着断剑,而长剑在鞘手握剑柄的女子站在高台上。  

“骗人的吧?”  

“这怎么可能?”  

“怎么可能?!”  

人们站在台下,看着这副画面,脸上的神情变得极其古怪,震撼异常。  

最初的惊呼后台下再次一片死寂,因为实在是说不出话来。  

“这难道是…”过了许久后才有紫阳书院学子声音传来,随后看向了段立峥身边的…李文曜。  

“和李师兄一样…”  

“难道是紫阳书院的…”  

即便看不懂过程,但这个少女的姿势实在是有点眼熟。  

所有看过昨天那场的人看着眼前的画面,震撼无语。  

拔刀术。  

此情此景只有这样一个解释。  

这个女子在面对太平山房同门的挑战中,居然使用了紫阳书院首席的必杀招数——拔刀术。  

无论是演武台上的大人物,还是高台下的考生民众,都完全无法理解眼前的画面。  

宋雪松更是浑身僵硬地保持着之前的姿势,如同一座雕塑,眼中充满难以置信。  

他握着断剑的手指有一瞬间的颤抖。  

看着他的样子,众人立刻察觉到了更重要的事。  

就算退一万步这女子偷习了李文曜的招数。  

可是。  

为什么?幻剑会断?  

这可是武状元陈清的幻剑啊!  

宋雪松原本自信满满的眼中先是惘然,随后飞快滑过一丝意味不明的光。  

所有人都想不明白。  

他们不知道的事情实在是太多。  

比如说,此时在远离五曲隐屏峰的徽州城内,巡抚府的后院,一间非常小的屋子里,盘坐着一个瘦削的男子。  

他须发极长,遮住了整张脸。  

就在幻剑剑断的瞬间,这个男子噗的一声,吐出一大口血。  

鲜血顺着他的须发淅淅沥沥滴下,看着格外可怖。  

男子捂着胸口,有怨毒的声音从须发下传出。  

“赤子…”男人低声恨恨道。  

“赤子剑…”观景台上也终于有高阶修行者喃喃道。  

年华藏霍然回头凝视着段立峥。  

“你一开始就知道。”他冷冷道。  

段立峥神情有些复杂,随后点头。  

“知道什么?”洪山摸不着头脑的问道。  

“赤子剑,”年华藏神情冰冷,淡淡道。  

“赤子剑?那女人拿的是赤子剑?”洪山失声道。  

段立峥皱了皱眉头,责怪地看了他一眼,洪山顿觉失言,但此时已经晚了。  

赤子剑其貌不扬,如果不是非常熟悉,未出鞘很难被认出。  

但此时看着断成两截的幻剑,再看着女子腰边那漆黑如夜色的长剑,众人原本停滞的大脑也终于开始转动。  

“难道是赤子剑…”  

“那位殿下的…”  

如果说有一把剑可以一剑斩断幻剑,那最大的可能就是…隐剑承影。  

不是赤子剑。  

当年幻剑的主人武状元陈清,就是因为败给了公主的隐剑,发誓再不用此剑入大周。  

如果此时隐剑在此,眼前的结果不会被任何人质疑。  

不会有人敢拿着幻剑与隐剑为敌,哪怕是陈清都做不到。  

但隐剑承影不可能出现在这里。  

所有大周人都知道,隐剑承影在大周第一国士古石手里。  

能从古石手里抢剑的人这世上恐怕还没出生。  

但还有一种可能。  

虽然没有隐剑承影那么确凿,但还有一把剑有可能做到这件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