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遇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仅仅一夜功夫,昨天被破坏的不成样子的演武台居然就已经修复。  

被踏裂的地面换上了更结实的板岩,新做好的栏杆泛着阵法的纹路,看上去能承受更大的冲击。  

不得不让人感叹紫阳书院的实力。  

的确是不愧是徽州唯一有资格承办这最终试的书院。  

最关键的防御大阵也被加固,光负责维护阵法的教习就来了十二人,每人都站在一边严阵以待。  

不远处观景台上比昨天也多了两个人。  

南山先生身边坐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这位进来的时候,杜昊乾都立刻站起来行礼。  

这位正是紫阳书院的武科教习,也是紫阳书院的山长。  

“陈山长,您老也来了,”杜昊乾道。  

陈山长摆摆手,“最后一天了,我来凑个热闹。”  

说完他饶有兴味地看向演武台下。  

今天参加考试的人很少,但周围围观的人却很多。  

和前一天不同,最终战从一开始就允许民众观看。  

但现在人还不是最多的,因为还有很大一部分的民众和学子去观看另一件大事了。  

是的,今天实在是个太大的日子。  

历时七天的徽州乡试终于到了第七天,但今日不仅仅是武试的最后一天。  

还是文试成绩放榜的日子。  

不仅如此,武试第二日的兵法笔试的成绩也会放出。  

大事不断的一天。  

这意味着,在今天一天之内,徽州乡试文试武试的最终成绩都会出来。  

文武解元会在同一天诞生。  

实在是令人热血沸腾,也让徽州人民目不暇接。  

是看武试对战,还是看文试放榜,这真是一个问题。  

家里有学子参加文试的自然是去看文试放榜,但家里有修行者的自然关心武试对战。  

对于家里既有人参加文试又有人参加武试就得兵分两路了。  

“我妹妹去看文试放榜了,”熟悉的那树下,段立峥笑着回答洪山的问题,“母亲早早定了位子来看今天的对战。”  

和昨日不同,今日有不少达官贵人到场,紫阳书院那边也早早安排了供达官贵人观看的棚子。  

“你家里也真是够呛,”洪山笑着拍段立峥的肩膀,“毕竟这种事比起下人通报,家里人还是想要亲眼去看啊。”  

段立峥苦笑。  

“这样说起来,你未婚妻家里应该也很忙。”洪山笑起来,转头寻找着,“她人呢?”  

“在这儿,”背后传来一个女声,洪山打了个寒战。  

朱鸾穿过人群走过来,怀里抱着大堆的铁剑,在两人面前站定。  

段立峥的视线落到她的腰间,瞳孔微缩。  

朱鸾也同样看向他的腰间,有些无语。  

少年的腰边挂着一个被层层包裹住的长条物体,看形状是一把剑。  

“怎么,难道你是第一次见到?”洪山笑起来,“这就是我们段二公子的至宝寒月,寻常可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  

至宝吗…  

朱鸾神色有些复杂。  

“你决定用剑了。”段立峥注视她静静道。  

“我一直都在用剑啊,”朱鸾笑了笑,将大把的剑放到地上。  

此时年华藏等人也陆续到了,经过昨天所有人都熟悉了流程,随着一声洪亮的钟声,徽州武试最后一场考试开始。  

先抽签的是加赛,洪山和梁子凉签运不错,都很顺利地取得胜利。  

本来以这两人的实力取得这样的结果也是理所当然,没有人感到意外,结合之前两场的成绩,虽然排名靠后,但起码两人都拥有了进入会试的资格。  

接下来就是今天的重头戏了。  

继昨日之后,决出前八强的第四轮对战开始。  

不知道是不是昨日抽签结果巧合太多的影响,今日抽签的考官被安排了两个人,一个来自神都一个是徽州本地,两人轮流抽出对决人选。  

所有人屏息以待,等待着第一个被抽到的人。  

神都的官员抽出了第一签。  

“太平山房…朱瑛。”  

短暂的迷之沉默。  

观景台上晋阳公主扶额。  

围观的群众响起一阵欢呼,这个开场非常的热烈。  

没等朱鸾对自己的签运有什么感想,她的对手就被抽到。  

“太平山房…”  

好吧,年华藏的脸色黑如锅底。  

太平山房今年意外地超过紫阳书院,成为进入十六强最多的书院,但这十六强第一战,注定又是太平山房的内战了。  

朱鸾握着赤子剑的手紧了紧。  

徽州官员慢慢念出了对手的名字,“宋雪松。”  

周围民众的起哄声低了下来,所有人都被这个开场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真是…”刚下台不久正在疗伤的洪山都惊的睁开眼睛。  

宋雪松在这届乡试也是算是爆冷的选手,当然他本身就是有实力的强者,再加上身份,在世家圈子里名声极响。  

在昨天的对战中,宋雪松甚至没有遇上能让他锋芒毕露的对手。  

除了第一场对战补刀被黑甲卫阻止,之后他的行事低调了许多。  

但低调也阻挡不了他手中幻剑的威力。剩下的两场都是以碾压的姿态极快地结束。其中一位对手还是第一轮轮空的十二位案首之一。  

据昨天现场其他书院师长的判断,拿着幻剑的宋雪松可能已经有了堪比登极境的战力。  

而且从昨日的表现看,幻剑甚至已经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